项梁是项羽的叔父,在秦末起义中,他也是个重要的人物。虽然在军事方面,项梁比不过项羽。但是,项梁是政治、军事双方面发展,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相当的出色。所以,他要是没死,刘邦想赢可就相当困难了。
楚国还在的时候,领兵的大将叫项燕。在抵抗秦国伐楚的时候,被王翦击败,最终选择了自尽。
而项燕,正是响亮的父亲,也是项羽的爷爷。可以说,项家和王家、蒙家一样,都是军事世家。
而作为将门虎子,项梁的军事水准,也是相当的高。只不过,当时的情况,并非是一两个将领能逆转的。最终,楚国还是覆灭了。
在秦国吞并六国后,项梁侥幸活了下来。不过,因为楚国的破灭,项家也有些家破人亡的意味。虽然还保留着一些家产,但是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没了往昔的辉煌。
虽然没了项燕,但好在还有个项梁。通过游说辩论,自己又舍得花钱,一来二去的,项梁交结了不少好友。靠着这些人脉,项家在当地,也算得上一方豪强。虽然比不过曾经,但好歹日子能过得下去。
虽然生活不错,但是在项梁心中,他还是楚国将领,而非是秦国人。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六国贵族中,并非是孤例。甚至可以说,每个贵族,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项梁就开始筹措复仇大计。他培养了不少亲信,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还教育侄子项羽,无论是文化、剑法又或是兵法,只要项羽学,项梁都教给他。
但是项羽吧,他就不是喜欢学习的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项羽的这种性格,也为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当然,项羽虽然书剑无所成,好在他学习军事的时候,还是用心了的。
既然家族后继有人,接下来,项梁也就敢行动了。他公然铸造假币,并用这些钱去购买武器装备。在秦朝,无论是铸私币,还是购买武器聚集势力,都是要杀头的。
但是,在当地,项梁很有威望,所以大家都隐瞒这件事,没让官员发现。同时,还有很多的年轻人,自发地追随项梁,想跟着他成就大事。
就这样,靠着丰厚的家产、关系庞大的人脉网络,项梁成了当地的土皇帝。甚至要求出徭役时,都是直接找项梁。
此时的项梁,手下的势力不算小,但如果想和整个国家对抗,还是不够看。所以,他还要忍耐。
等到秦始皇去世,天下大乱,项梁才开始出手。他带着项羽,直接杀掉了当地郡守。而后,靠着自己多年积攒的人脉,项梁接管了整个会稽,并招募了八千人,组成了一支军队。
手下有了军队,秦朝的压制力也没那么强了,项梁自然是全力发挥。没用多长时间,项梁就占据了整个会稽,并掠夺了一大块地盘。而在这几个月当中,秦朝忙着对抗陈胜,没工夫搭理他。而这,就给了他扩张发展的机会。
等到陈胜吴广被灭,秦朝才腾出手来,打算平定其余的起义军。但是,经过好几个月的发展,这些人都占领了一块地方,实力都不容小觑。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称王。
而到了这时候,项梁的政治智商,就体现出来了。他没有着急称王,而是找来楚王的后裔,拥立他为楚王,自己奉他为主。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真正掌权的,还是项梁本人。但这么一来,名声就好听了,在道义上也说得通了。
靠着“正统楚王”的金字招牌,项梁招揽了不少楚国老臣,也吞并了好几支起义军。一时之间,项梁的实力大涨。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伙来自沛县的草台班子,也来投奔项梁。当时的项梁,完全是来者不拒,自然也没拒绝刘邦。甚至还借了他几千精锐,帮助他抢地盘。
当然,这样的待遇,并不是刘邦独有的,而是每个投奔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正是靠着这样的方法,项梁收敛了大伙人才,控制了大片的区域。
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境内的起义军,都没人敢反抗项梁了。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项梁才是大家认可的楚王。
再之后,项梁趁着各诸侯国复辟,秦朝忙着镇压的时候,出兵支援各国,同时骚扰秦朝。这样一来,不单是避免秦朝攻打他,也能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当时,魏国、齐国的主力,都被秦朝军队击败了。正是因为项梁的援助,才侥幸存活,得以死灰复燃。但虽然复辟了,可在他们国内,充满了项梁留下的眼线。
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项梁,完全有资格称王,率领六国讨秦。以他当时的威望、势力,都是支持他这么做的。
而西楚霸王项羽,此时也只是个先锋将军。项羽军事能力出色,但政治并不达标,所以在起义军内,真正拿主意的人,还得是项梁。毕竟,他才是楚国的灵魂人物。
如果一切顺利发展,接下来的剧情,应当是项梁率领大军,击败了秦军主力部队。而后蚕食秦朝的领地,顺带压制其余的国家。
到了最后,项梁就能灭掉秦朝,甚至吞并六国,成为下一个秦朝。到了那时候,楚王这个傀儡,就可以下台了。反正,一直在掌权的也是项梁。
但可惜,命运总是充满了波折。正在项梁疯狂扩张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当时,齐国被秦军围攻,深陷危机。为了救援齐国,项梁领兵北上,带着项羽、刘邦等人,一同进攻秦国军队。在项梁的指挥下,楚军一路大胜,击溃了秦朝部分军队。
连战连胜,的确提高了军队的士气。但同样的,士兵们也开始轻敌了。要知道,之前面对的将领,项梁能轻松对付,但接下来的对手,是章邯。
章邯也知道,楚军连战连胜,就算有项梁压制,士兵们也会轻敌。那么,在巡视的过程中,自然就没那么谨慎了。所以,他命军队做好准备,在夜间袭营。
当时的项梁,是准备救援齐国,但是千里迢迢过来,又不能什么好处都没有。所以,他派出部分军队,去周边抢地盘。所以,在章邯袭营的时候,项梁身边的人手不足,士兵大意,被章邯得逞。
在这场袭营中,士兵损失惨重,但损失更大的,是项梁的身死。正是因为项梁战死,才有了项羽站出来,继承了楚国的势力。毕竟,在起义军内部,项羽有威望,也是项梁的侄子。无论怎么说,都该他继承势力才对。
项羽继承军队没问题,毕竟行军作战这方面,项羽的确是一把好手。但是,项羽不懂政治,甚至可以说是情商很低。项梁能做的,他未必能做,让他继承项梁的位置,只会弄得一塌糊涂。
而后面的楚汉相争,也证明了这一点。项羽占尽了优势,甚至一度碾压刘邦。但到了最后,却是众叛亲离,惨死在乌江边。
估计项梁也知道,项羽处理不来政治。所以,在教育项羽的时候,他压根没说这些,因为说了大概率也是白说。而且,当时项梁正值壮年,治理楚国内部,完全是轻轻松松。
以项梁的政治手腕,别说是刘邦了,就算是其他的那些诸侯,也只能乖乖听话。
所以才说,如果项梁不死,恐怕刘邦大概率不会出头。毕竟,人家有威望、有能力、又有正统性,甚至拳头还大。这么多优势放在一起,项梁真的很难输。
但可惜,在章邯夜袭的时候,项梁死在了乱军之中。虽然项羽报了仇,但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才有了项羽、刘邦的自由发挥,才有了后面的楚汉相争,最终刘邦胜利,建立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