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文史江山 2024-08-02 22:45:30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90岁的张学良重获自由。

因为西安事变,蒋介石软禁了张学良半辈子,如今时隔五十多年终于释放。

听到张学良被释放的消息,各路媒体立刻蜂拥而上,前来采访张学良。

作为近代中国的知名人物,他一定知道不少历史事情的内幕消息,哪怕挖出来一点,对媒体来说也是巨大收获。

对于媒体来说,最关心的当属西安事变,记者向张学良问道:“您是否后悔发动过兵谏呢?”

张学良摇摇头,说道:“我和杨虎城将军都是一心为国的军人,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这样的结果就足够了,因此我并不后悔,哪怕重来一次,哪怕我提前知道会被软禁五十年,我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去做。”

“不过... ...”张学良话锋一转,“若说起后悔的事情,我还真有一件,那就是杀了杨宇霆,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杨宇霆是谁?张学良又为何会后悔杀了他呢?

奉系“智囊”杨宇霆

熟悉张作霖的都知道,他向来痛恨留洋学生。

在他看来,这群人不过是一群“假洋鬼子”罢了,但杨宇霆却是少数例外之一。

1911年,杨宇霆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到国内投奔了东北陆军,成了张作霖麾下的一名基层军官。

起初,张作霖并没有关注杨宇霆,让他当基层军官也只是看在黑龙江名士刘德全的举荐的份上。

但很快,杨宇霆的才能就引起了张作霖的注意。

张作霖

在进入军队后,杨宇霆的升迁速度极快,从排长到连长,又到奉天军械局局长,但凡与他有过来往的人,无不称赞他有勇有谋。

一次,张作霖到各部门巡视,走到奉天军械局时,迎面走来一支部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一看就是一支优秀的部队。

张作霖眼前一亮,转头向随行人员问道:“这是谁的队伍?”

随行人员回答道:“这是奉天军械局局长杨宇霆的卫队,这支队伍是他亲自带出来的,没让任何人插手。”

“好,很好,从这支卫队的作风就能看出来,杨宇霆不一般啊!”张作霖满意地说道,“晚上叫杨宇霆来见我,我要跟他聊聊。”

与杨宇霆见了一面后,他对局势的预测和对东北下一步发展的分析,很快征服了张作霖。

正好当下有个小麻烦,张作霖决定起用杨宇霆,看看他处理得如何。

什么小麻烦呢?在当时,袁世凯为了防止奉系脱离他的掌控,任命段芝贵为东北督军,监视张作霖的一举一动。

任凭张作霖如何威逼利诱,段芝贵都丝毫不动摇,让张作霖很是头疼。

听完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杨宇霆胸有成竹地说:“我有办法,可以让段芝贵自愿卸任,离开东北。”

几天后,杨宇霆找到了段芝贵,也不知说了什么,段芝贵居然真的放弃了东北督军的身份。

杨宇霆

同时,张作霖也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兼巡按使,这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张作霖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张作霖大喜,对杨宇霆也愈发看重。

在那之后,杨宇霆先后担任督军署参谋长、奉军总参谋长、安国军总参议、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军团长等重要职务,可以说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为巩固奉系统治出了大力。

但随着地位的提高,杨宇霆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在好友徐树铮的鼓动下,他挪用奉系军队的军费,想要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

张作霖知道后十分震怒,直接将杨宇霆革职查办。

但转念一想,如今奉系势力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杨宇霆处理,一时半会没有更好的人选,于是又将杨宇霆官复原职了。

有了这一次经历,杨宇霆也不敢再动什么歪脑筋,勤勤恳恳地帮张作霖经营着他的地盘。

奉系军阀实力愈发强大,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割据势力。

杨宇霆和张学良的矛盾

就在奉系的发展呈蒸蒸日上之态时,意外却发生了。

由于张作霖拒绝满足日本的要求,日本气急败坏,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奉系的发展势头直接拦腰斩断,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境地。

在混乱的局势下,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紧急从外面赶回,接过了领导奉系的大任。

但以往是在张作霖的统领下,奉系才能团结一心,如今人微言轻的张学良,显然无法完全服众,一些人也就起了别的心思。

在当时的奉系将领中,张作相和杨宇霆可以说是威望最高的两人,他们的态度将左右着张学良能否彻底执掌奉系。

张作相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为人忠直,在张作霖死后,奉系高层召开紧急会议。

在众人讨论后,希望张作相来临时担任奉军总司令,但却被他婉拒。

他向众人说道:“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少年才俊,是当总司令的人物,我已经老了,没有能力担此大任。”

张作相

在张作相的支持下,张学良就任奉军总司令。

张作相全心全意辅佐着张学良,而张学良对张作相也知根知底,对他十分信任,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但杨宇霆就与张作相不一样了,张作霖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敢干出挪用军费养自己队伍的事情。

如今张作霖已死,他的小心思又多了起来。

在杨宇霆看来,奉系总司令应该是有能力的人来当,不该搞什么父死子继的套路。

张学良太过年轻,让他来当总司令,只会把整个奉系带到阴沟里。

因此,杨宇霆看张学良极为不爽,在张学良接替张作霖父亲之后,处处找他的麻烦。

张学良要下什么命令的时候,杨宇霆以长辈口吻训斥他:“你年纪太小,有些事情还看不明白,不要乱下决定,待我看过之后再下决断。”

张学良要外派杨宇霆干什么事情,杨宇霆认为这是张学良的调虎离山之计,他全当没有听见。

张学良看在杨宇霆资历深厚,过去也立下诸多大功,也就暂时忍了下来。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还是让他动了杀心。

张学良继位几个月后,面对国民党和日本两方步步紧逼,奉系已经无法在游走在两方之间了,到了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

出于爱国的考虑,张学良最终下令改旗易帜,宣布奉系承认国民政府的合法地位,自此以后接受国民政府的统治。

其实说是接受国民政府的统治,但这也只是名义上的统一,蒋介石也不敢过于逼迫各地军阀。

因此,奉系在改旗易帜之后,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军队和对东北的统治权。

但即使如此,也让一向强势的杨宇霆的十分气愤。

在他看来,张学良改旗易帜是软弱的表现,因为他的软弱,奉系未来可能会一步步被蒋介石蚕食,丢掉自己原有的地位,

因此,在改旗易帜的当天,杨宇霆向张学良请病假,转头却在自己府邸里大摆宴席,饮酒作乐,俨然是一副没把张学良放在眼里的表现。

作为手下,却公然不听从司令的命令,这让张学良在其他手下和外宾面前颜面大损。

自此,两人的矛盾被彻底摆到了明面上。

两人的矛盾都被日本看在眼里。

日本一直对东北觊觎已久,只是东北改旗易帜,没有找到好机会插足。

而现在,机会来了。

日本找到杨宇霆,向他保证愿意扶持他成为奉军总司令,只要他愿意,日本甚至可以帮忙让东北独立建国。

面对日本的许诺,杨宇霆也十分清醒,知道日本是想利用自己在东北谋取利益。

至于独立建国,说的十分好听,不过是方便自己吞并东北罢了。

但日本想利用杨宇霆,杨宇霆又何尝不想利用日本呢?

在权衡利弊之后,杨宇霆决定与日本合作。

至于成功之后日本的动作,杨宇霆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不知为何,这消息被张学良得知。

张学良知道,关于如何处理杨宇霆的事情已经不能拖了,必须尽快下决断。

杨宇霆命丧老虎厅

关于如何处理杨宇霆的问题,可以杀,也可以流放,囚禁或者架空他的权力。

到底要不要杀了杨宇霆呢?张学良始终拿不准主意。

杨宇霆虽然有异心,但说到底还是觉得张学良无法带领奉系,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况且,杨宇霆本人也极有能力,若是杀了他,奉系将少一员得力干将。

左思右想,张学良决定将事情交给命运。

他拿出一枚银元,决定连扔三次,如果正面朝上多,就杀杨宇霆,反之就不杀,转而考虑别的办法。

有趣的是,张学良连续扔了三次,居然都是正面。

张学良十分疑惑,天底下居然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莫非是这枚银元的成色有问题?

张学良决定再投三次,这次规则相反,若是反面多,就杀了杨宇霆,反之不杀。

连续投了三次,居然全都是反面。

张学良深吸一口气,看来,杀杨宇霆是天意。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找到张学良,表示为了促进东北各地联系,需要建立东北铁路督办处,而这个新部门就交由常荫槐。

常荫槐,1928年12月之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是杨宇霆的亲信。

杨宇霆此举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操控住东北地区的交通,以此为基础一步步蚕食张学良的权力,达到架空张学良的目的。

常荫槐

张学良思考了一会儿后,假意答应了杨宇霆的要求,并说有些细节需要找时间商讨一下,希望晚上杨宇霆可以带着常荫槐,一起来老虎厅商议。

杨宇霆大喜,只觉得是张学良怕了自己,也就答应的自己的要求,殊不知危机正在一步步靠近他。

晚上,杨宇霆和常荫槐如约前来老虎厅,而张学良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看到两人前来,张学良温和地说道:“我亲自去给两位沏壶茶。”

张学良缓步走出屋门,老虎厅的南门被人迅速打开,进来了七名士兵,其中六个人三个人一组分别将杨宇霆、常荫槐制服在地下。

余下那一人站在两个人面前,冷冷地看着挣扎的两个人,大声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国家统一,二人立即处死,就地执行!”

还没等两人说什么话,士兵们掏出枪对着两人脑门,“砰砰”几枪,两人直接横尸当场。

张学良的懊悔

杀死两人后的那段时间,张学良十分高兴,因为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拦自己掌控东北了。

但在1931年之后的几十年里,张学良却陷入了懊悔之中。

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落入敌手,奉系成了丧家之犬。

而造成如此结局,杨宇霆死后,奉系内部缺乏有效决策的人物是重要原因之一。

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如若杨宇霆还在,东北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

杨宇霆在1929年1月10日被杀,也就是说,两年多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杨宇霆也是识大局之人,如果“九一八”事变之前他没有被杀,很可能会放下之前的成见,和张学良联合,东北在当时的结局也许就不会那样。

但杨宇霆偏偏死在了“九一八”事变前,偏偏张学良投的六次银元都指向了杀死杨宇霆的选择。

令人不得不感慨历史没有“如果”,冥冥之中早已有天意。

这也无怪乎张学良面对媒体采访时,会说出“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的话了。

参考文献:

常城《略论东北“易帜”与“枪毙杨常”》

章敬平《张学良掷银元决定是否杀父亲生前要员》

常城《奉系军阀的“智囊”杨宇霆》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5 阅读:2896
评论列表
  • 2024-08-03 00:37

    杨宇廷接管东北军日本鬼子占不了东北,中国也死不了那么多人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