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热气腾腾,我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炒菜的铲声、切菜的案板声,还有油烟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春节的独特乐章。客厅里,欢声笑语不断传来,那是小叔子一家五口和公婆在看春晚。
"嫂子,还要多久啊?孩子们都饿了。"小叔子的声音从客厅飘来。
"快好了,再等十分钟。"我一边应着,一边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十个人的年夜饭,光是准备食材就花了我整整一上午。从早上八点开始,我就在这个狭小的厨房里忙碌,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油锅里滋滋作响,我机械地重复着炒菜的动作。忽然,一阵眩晕袭来,我不得不扶住了灶台。这时,婆婆推开厨房的门走了进来。
我赶紧直起身子,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妈,您有什么事吗?"
婆婆站在门口,欲言又止。她的目光扫过满是油烟的厨房,看着案板上还没处理的食材,又看看我被热气蒸得通红的脸。突然,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
"三千块,"婆婆的声音有些颤抖,"你别做了,我们出去吃。"
我愣住了,手中的铲子悬在半空。婆婆很少这样,在我的印象中,她一向认为饭店的饭菜既贵又不卫生,更何况今天是大年三十。
"可是......"我刚要说什么,婆婆却坚定地打断了我。
"我刚才看你差点晕倒。"婆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心疼,"一个人在厨房站了一整天,连口水都没好好喝。你也是我们家的一份子,不是请来的佣人。"
这句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入我的心底。我忽然想起这些年来的每一个节日,似乎都是在厨房里度过的。小叔子一家每次来,总是理所当然地等着我烧菜做饭,而我也习惯性地承担起这一切。
"妈......"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婆婆叹了口气:"都怪我以前太糊涂,总觉得儿媳妇就该承担这些。今天看你这样,我才明白,过年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不是让你一个人在厨房受罪的时候。"
她把钱塞进我手里:"去换身衣服,我们全家一起出去吃。过年图的就是个热闹和开心,何必把自己累成这样?"
我捏着那叠温热的钞票,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这不仅仅是三千块钱的事,而是婆婆态度的转变,是她终于把我当成了家人,而不是理所应当付出的儿媳妇。
当我们宣布要出去吃饭时,小叔子有些不情愿:"这多破费啊,嫂子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破费什么?"婆婆难得地提高了声音,"你嫂子不是机器,一个人伺候这么多人,你们就看着?今天必须出去吃,以后过年也一样,大家轮流安排,共同分担。"
小叔子被婆婆难得的严厉镇住了,讪讪地不再说话。我看着婆婆坚定的侧脸,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原来,她一直都在默默观察,只是今天终于决定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惯例。
在饭店里,我们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觥筹交错间,我发现这顿饭竟比往年在家吃得还要热闹。没有了后厨的牵绊,我也能真正融入这个大家庭的欢声笑语中。
婆婆坐在我旁边,时不时地给我夹菜:"好好吃,别总是想着照顾别人。你也是我的女儿,不是外人。"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有时候爱的觉醒,只需要一个契机。婆婆给我的不只是三千块钱,而是一份迟来的平等和尊重。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我感受到了最温暖的春意。
后来,这成了我们家的新传统。每逢节日,大家都会轮流安排聚餐地点,再也没有谁理所当然地承担所有。婆婆常说:"家和万事兴,家里的每个人都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团圆。"
日子就这样在点点滴滴的改变中慢慢变得温柔。过年,不再是对某个人的考验,而是所有人共同创造的温暖回忆。那个春节里婆婆塞给我的三千块钱,成了改变的开始,也是爱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