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传于广州增城区的故事。话说,明代大儒湛甘泉在南京做官时,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幸得归到东华市,新蒜将来煮淡鰡”。东华市在今增城区新塘镇东华村,是明代沙贝乡(新塘)的市场。淡鰡又是什么?说起来有段故事。
甘泉父亲早死,全靠母亲提携,十四岁才读书,甘泉母亲陈氏,严德过人,教子有方,使甘泉从小养成了俭朴的习惯。他读书时,吃的是盐鱼饭,穿的是麻布粗衣,经常与穷家孩子一起玩要,采野花,捉小鸟,摸鱼虾成了他最爱的事情。有一次,甘泉和孩子们在河边的石山下发现一个泉眼,泉里有一群五彩斑烂的小鱼随水游动。孩子们看呆了,这些闪光游动的鱼叫淡鰡鱼。孩子们回家拿来网兜和水桶,七手八脚地把鱼兜到水桶鱼里。这时大家都非常快活,对着美丽的小鱼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把鱼放到村里的池塘里养,有的说每人分几条回家。甘泉眼睛一眨,对大家说:“送给王阿婆,她有病,让她吃鲜鱼,补补身体。”大家同意甘泉的意见,一齐把鱼送到王阿婆家里。王阿婆无儿无女,患风湿病躺在床上。从此,甘泉和孩子们经常给她送鱼。
配图。
王阿婆吃了淡鰡鱼,病逐渐好了,并能起床走路了。这消息一下传遍了附近乡村,人们都把淡鰡鱼当成治风湿病灵丹妙药。不久,一个有患有风湿病的财主知道了,便叫了几个爪牙,用网把泉眼网住,把泉眼里所有的淡鰡鱼捉回去。当晚,他就煮来吃,希望把自己的风湿病治好。
谁料,一天,两天……,捉回去的鱼吃光了。他的风湿病不但没治好,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成了跛子。财主大发雷霆,叫人用锄头把泉眼凿开;想把淡鰡鱼全部弄死。但这种神奇的鱼却一下子全钻到泥里去。从此,淡鰡鱼就不再游出水面而躲在泥巴里,只有偶尔出来换一口气,又钻到深处去;淡鰡鱼也失去原来的光彩而变成泥土般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