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上回。
抓错人那一天就是温剑刚给邹伯冲宽限三天的最后一天,万般无奈的邹伯冲只好给首都警察厅主管刑侦的副厅长、“女飞贼案”专案组副组长胡泗节打电话,报告了情况,请胡泗节在温剑刚面前代为说明,美言几句再求宽限几天。
胡泗节听到这里,就对邹伯多加安慰,让他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此时蒋介石已经去了南昌、一个女贼的事情,委员长也不可能总揪住不放,也就再没催逼温剑刚,温剑刚也知道这个案件的侦查难度大,邹伯冲办案子也很辛苦,这些日子并不好过,所以也就没有再催。

邹伯冲得知情况之后,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下,但案子还得继续破,想到案子一点头绪都没有,也不由得压力巨大,第二天,邹伯冲重新召集专案组全体成员开案情分析会。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几十名刑警详细回顾了案情,调整了思路,并对之前办案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众人集思广益并重新制订了新的侦查方案。
根据新制定方案,大家认为女飞贼是把从银行提取巨款并折兑的黄金移运到家烟纸店后,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迅速转移了这些黄金。可据烟纸店老板说,女飞贼转移黄金频繁时,一天多达五六次。所以邹伯冲分析,女飞贼的住处应该距离汉西门堂子街不算太远,估计也就在方圆五里地之内。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邹伯冲让让所有专案组成员只采用一个笨拙但却稳妥的办法——在以烟纸店为圆心直径五里范围内对所有店铺、居民进行调查,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思路太高明了,但可惜漏了一个地方。

这项调查无疑很耗费时间,精力和人力,在这种情况下,专案组临时抽调了各个分局的警力共有五十多人,一连查了十四天,结果就是没人任何结果和线索,这个时候距离女飞贼首次露面在六和堂中药铺行窃已有两个月时间。在这两个月里,南京市又发生了不少刑事案件,尤其是鼓楼区,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大案就有14起!由于警方警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再把所有的警力投放在“女飞贼盗窃案”上,因此,温剑刚经过反复权衡之下,决定解散飞贼案侦查专案组,把这个案件暂时挂起来,以后有机会再设法访查。
邹伯冲、冯庄一等众刑警早被这个案件弄得精疲力尽,听到这个命令自然是皆大欢喜,于是根据胡泗节副厅长的命令,专案组把本案所有的卷宗都移交给首都警察厅档案科刑事档案室统一封存以后再说。

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刑档室处理“女飞贼盗窃案”卷宗的过程中,竟被一个从未涉及过刑事侦查的管理员发现了女飞贼的蛛丝马迹,从而一举侦破了这起轰动一时的刑事大案。这真是太神奇了,只能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后来此人被调入军统。
这个管理的档案管理员叫黄锡福,二十三岁。属于警察局的内部的文员,黄锡福父母家是开香烛铺的,巧合的是,黄家的香烛铺就在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局前身)总部所在地南京鸡鹅巷的把头的地方。特务处长戴笠在鸡鹅巷安顿下来后,将其母蓝氏从老家接出来和他住在一起,老太太十分迷信,逢年过节要去鸡鸣寺烧香,为表虔诚,总是在前一天亲自去巷口的“黄记香烛铺”购买香烛。黄锡福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闲着无事,就帮父母站站柜台。

蓝氏每次去买香烛,都是黄锡福接待。老太太很喜欢这个待客和善、长得眉清目秀的青年。一次闲聊中说黄锡福长期站柜台不是个办法,于是就说可以帮谋一份稳妥的职业。蓝氏后来对戴笠说了这件事,让儿子安排一下。戴笠办这种事情不费吹灰之力,当天给首都警察厅打了个电话,黄锡福次日便去报到上班了。警察厅长温剑刚知道这是戴笠的人,亲自给黄锡福安排工作岗位,让他去了清闲的档案科管理刑事档案,工作清闲薪水还给的很高。
当时的刑事档案室有十多名管理员,算来那女飞贼也是合该出事,“女飞贼盗窃案”的卷宗档案由档案科祝逢三科长交给黄锡福处理,黄锡福将有关物证一件件登记,在打开那个装着从银行调来的存折的牛皮纸密封袋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幽香。这个细节倘若被其他管理员碰到,也就疏忽了。但是,黄锡福是香烛铺小工出身,又站过三年柜台,具有辨别各种香料的本领。一闻之下,他立即分辨出这主要是一种名叫“幽兰棒香”的焚香的气味,还有其他棒香的气味。

黄锡福一愣,寻思这存折上怎么会有“幽兰棒香”的气味,会不会和这起案件有关系?于是他又翻阅了案卷,了解了案情和侦查情况,便对存折和棒香的关系作了分析,这个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黄锡福真的是天生当警察的料子,他认为存折沾上香味的途径必定来自以下四个中的一个:
一、存折主人潘百亭;
二、银行;
三、专案组;
四、案犯。

黄锡福这个时候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想亲自对此事调查一下,弄清存折上的“香源”。他凭着首都警察厅特别通行证,走访了潘府、银行以及鼓楼警察分局,调查结果是:这三处存放存折时。从未和香料有过接触。这样,就完全可以推断出,存折上的香味就只能来自女飞贼本人。
接下来,黄锡福就无法调查下去了,那是刑警大队的差事了。他便通过向祝逢三科长报告了这一线索。祝逢三立即向刑警大队大队长邹伯冲通报情况,邹伯冲当下亲自到刑档室,见面就冲黄锡福作揖:“小黄,多谢,多谢,不愧是戴先生看好的人!”

邹伯冲又看了看存折就问道:“小黄,你对香烛很熟悉,依你看来,这本存折上的香味和案犯有什么关系?”
黄锡福小心翼翼地分析道:“邹队长,一般说来,这种棒香存在于两个地方,一是香烛店铺,二是寺庙庵观。我之所以这么肯定,因为我家就干这个的,而存折上的香味是存折和棒香在一起放上若干时辰后染上去的。这种香味一旦染上其他物品,一时很难消除。香烛铺的棒香是按各种品种分门别类放在火油箱或者瓦罐里,两种香绝不会放在一起,以防串味,形成香气不纯。因此,我大胆地假设的一下,这本存折如果是放在香烛铺里的,那就应当只有一种香味,我仔细闻了闻,这个存折上除了‘幽兰棒香’的气味,还有其他二三种棒香的气味。像这种把棒香混放的情况,只有寺庙庵观中才有——而且是较小的寺庙庵观,大的也是分开存放的。”

邹伯冲听到这里,就说:“我明白了,依照小黄的意思,女飞贼是藏在哪个尼姑庵里,说不定就是个尼姑!”
邹伯冲的思路被打开之后,回到刑警大队大队部,他召来几个女刑警,吩咐道:“你们化装成香客,分别到半山庵、李姑庵、紫香庵和铁女观去侦查,寻访女飞贼。她可能是个住在尼姑庵里的女居士,也可能是个尼姑,访查时绝不能露出任何蛛丝马迹,万万不可惊动了她,来个远走高飞,那就真完了”。

半山庵、李姑庵、紫香庵、铁女观,都是在专案组曾经划出的以“汉西门堂子街为中心直径五里”的侦查范围内的尼姑庵。上次专案组在那个范围内挨家挨户排查时,查遍了所有的商家店铺和住户,就是没查那四个尼姑庵!毕竟警察去查尼姑庵好说不好听。
这次侦查,出乎意料的顺利,女刑警余桂香踏进李姑庵门,就看见一个脸容与女飞贼相似的青年女居士,正和几个小尼姑一起跪在蒲草垫上念经。余桂香立即返回警察厅向邹伯冲报告了。

邹伯冲大喜,立刻下令派精干探员八人去李姑庵周围布控,严密监视女飞贼动静。同时向温剑刚、胡泗节汇报案情,请示如何下手。因为李姑庵经常接待一些达官贵人的眷属,和她们关系很熟,如贸然采取行动,或者惊动了这些女眷,将会产生不利于警方的影响。
温剑刚说:“如果那个女居士确是女飞贼,躲在市长家里也要把她逮捕。这是委员长下令严办的案子,问题是能肯定那女人确是飞贼吗?”
邹伯冲说:“我不敢百分之百肯定,但是我有办法肯定下来。”

为了确定案犯,邹伯冲冯庄前去辨认,冯庄偷偷辨认结果就是,这女居士就是女飞贼! 当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邹伯冲急向温剑刚请示行动,温剑刚严令:“本日天黑前必须把人逮住,必须活擒!”
邹伯冲点了二十四名精干的警察 刑警,其中还有四名是女警,一律身穿便衣,除女警外皆怀揣手枪,一行人赶到李姑庵附近,分头进入各自指定的位置,将尼姑庵包围起来。布控的便衣刑警向邹伯冲报告:“目标未曾离开过尼姑庵。”

邹伯冲点点头,立即让警察开始行动,行动前邹伯冲还多次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开枪。
(未完待续,明天最后一回)。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