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遇到大的危机,甚至大的灾难的时候,《庄子》可能是我们最好的精神抚慰,庄子的翩翩风度、超然自得不仅仅体现在:和他最要好朋友“惠子”的哲学思辨,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面对逆境、挫折时的人生态度。
大家都熟知的“庄周梦蝶”这个寓言。它不只是个故事,更道出了佛家的内核。有一天,庄子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梦中翩翩起舞、好不自在,完全忘了自己是谁,只觉得自己是蝴蝶。
突然醒来:心中一惊,庄子似有所悟。悟到了:到底是蝴蝶在做梦,梦到了庄子?还是庄子做梦,梦到了蝴蝶?
他也只能轻轻地问自己:我到底是谁?
这则寓言属于齐物论,也是在讨论“物化”的问题。
物化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可以观测,及观测不到的全部宇宙,就像个“物体能量转化炉”,所有事物都在互相转化之中。
我们认为:那肯定是庄子懵了。庄子绝对是在做梦,而且梦到了蝴蝶。
其实不然,我们的角度是:通过我(庄子),这个观察主体,来分别、辨识所有与我区隔的客体。
如果再进行延伸,庄子可以梦到鹰,鹰也可以梦到庄子。庄子可以梦到一个茶杯,茶杯也可以梦到庄子。由此展开无限多的可能。
其实庄子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作为一个“见证者”,其实连这个“者”都不需要有,只是见证、觉知,眼前的一切。
这个见证,不是任何主体,也不属于任何客体。
这个见证,甚至可以见证庄子本人、蝴蝶、鹰、茶杯,无穷多,甚至可以说庄子本人就是蝴蝶,蝴蝶就是庄子。
只是我们根据积累的知识给他们分别取了名字,佛陀也说:佛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些现象并不是恒常存在,并不是本质和绝对。
再回到庄子提到的物化,我们都知道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守恒、不灭;万事万物都符合熵增定律:所有事物都是朝着散乱、不规则的方向演化。比如,我们收拾好房间,即使没有刻意去破坏,一周后房间必然杂乱。
其实这两个定律和“物化”不谋而合,所有事物能量间都存在着这种演化和转变,如冰化水,水成雨、雨润木、木结果、果养人。
类似这样的转化在更微细层面,也许我们根本觉察不到,但却是这个世间背后的架构体现的一种“智性”。
我们也看到:庄子实际想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重点不在蝴蝶,也不在“庄子”本人。这些都是现象、都是显化。
最终都会通过物化而不停流转,其实也印证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在佛家,“我见”、“我念”、“我执”,是通达内在最大障碍。但同时也是透过这些念头、情绪、习气来内观,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熵减”来达到平衡。
虚空之光
回到一,回到整体。
O度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