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7日,香港葵涌警署宿舍发生了一起让人毛骨悚然的灭门惨案。
一名警察和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四口之家在一夜之间被残忍杀害。
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香港,报纸头条全是这个案子,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案件的起因跟妻子出轨脱不了干系,而凶手的情绪失控和极端报复更是把这桩悲剧推向了高潮。
郑炳和,37岁,是香港警队里干了15年的老警察。他年轻时当过便衣探员,破案经验丰富,胆子也大,经常冲在最前面。
1978年,他跟妻子李凤鸣带着刚出生的女儿搬进了葵涌警署的已婚宿舍。
这地方是警队分配给有家眷的警察住的,条件不算豪华,但胜在稳定。后来,他们又生了个儿子,凑成了一家四口。
郑炳和早年有点不良嗜好,喜欢赌两手,结果输多赢少,家里经济一度很紧张。儿子出生后,他下决心戒了赌,调到后勤部门干活,性格也收敛了不少,想给老婆孩子一个安稳的家。
李凤鸣是郑炳和的老婆,她年轻时在旺角的舞厅混过日子,给人陪舞挣钱,私下还干过一些不太光彩的活计。
她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嘴甜会说话,很容易吸引人。郑炳和是在一次任务中认识她的,被她迷住了,没多久就结了婚。
婚后,李凤鸣生了女儿,暂时安分下来,待在家里带孩子。可日子久了,家里钱不够花,她就开始不满了,抱怨丈夫挣得少。她后来又跑去舞厅干活,对外说是去制衣厂加班,其实谁都瞒不住。
凶手黎新来,24岁,是个从广东惠阳偷渡到香港的年轻人。1979年他来到香港,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
他长相一般,身材瘦弱,平时不太爱说话,性格有点孤僻。不过他写得一手好书法,挺得意这点本事。他跟李凤鸣认识后,俩人很快搞到了一起。黎新来对李凤鸣很痴迷,但占有欲也特别强。每次李凤鸣带他回家,他看着郑炳和,心里就窝着一团火。时间一长,这种嫉妒和恨意越攒越多,最后彻底爆发。
一夜之间的血腥杀戮1987年4月3日深夜,葵涌警署宿舍楼里静悄悄的,大部分人都睡下了。郑炳和一家四口的噩梦就在这天晚上开始了。李凤鸣那天晚上找了个理由,说想吃夜宵,把郑炳和支出去买东西。
趁着这个空当,黎新来溜进了宿舍。他事先准备好了一根剥了皮的电线和一把水果刀,还戴着从工地偷来的橡胶手套,打算干完活不留痕迹。
他用李凤鸣给的钥匙开了门,进屋后直奔卧室,把电线缠在铁床架上,接上电源,然后躲在厨房露台等着。
过了午夜,郑炳和买完东西回来。他那天可能挺累的,进门后随便踢掉鞋子,就坐到床上。结果刚坐下,电流就通过床架传到他身上,他连喊都没喊出来就倒下了。
黎新来从露台冲出来,拿着水果刀对着郑炳和的胸口猛刺了好几下,又砍了他的脖子。郑炳和当场就没气了,血流了一床。
动静把5岁的儿子郑梓杰吵醒了,小男孩迷迷糊糊喊了一声。黎新来听见声音,立马冲到高低床那儿,掀开布帘,对着孩子就是一刀,直接刺穿胸口。
10岁的姐姐郑婉雯睡在上铺,被弟弟的叫声弄醒,刚探头看一眼,黎新来的刀就砍了过去。她也没能逃过一劫,当场断了气。
李凤鸣这时候从洗手间出来,正好撞见这血腥一幕。她吓傻了,扑上去想阻止黎新来,结果反而激怒了他。黎新来觉得她碍事,怕她坏了计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跟她扭打起来。
李凤鸣抄起厨房的菜刀反抗,划伤了黎新来的腿,但他一把抢过刀,反手割了她的喉咙。李凤鸣倒在露台上,很快就没了动静。
四条人命,就这么在短短几分钟内没了。黎新来喘着气,看着满屋的血,冷静下来后开始布置现场。他用毛笔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郑国明,欠贵利不还,拿你命,贵利王包杀”,丢在屋里,想让警方以为是高利贷寻仇。
他还换上郑炳和的鞋子,把自己身上的血迹洗干净,然后溜之大吉。他觉得自己计划得很周全,可实际上漏洞百出。
从迷雾重重到真相大白这桩惨案是4月7日中午被发现的。郑炳和的哥哥跟几个同事来看他,发现没人应门,推门进去一看,满屋子血,吓得赶紧报警。警方到场后勘查现场,发现没有指纹和脚印,宿舍楼也没监控,线索少得可怜。
不过那张毛笔字条引起了注意。警方一开始以为是高利贷逼债杀人,但查了郑炳和的财务情况,没找到他欠债的证据。
这条线走不通,他们开始怀疑是熟人作案。
调查中,郑炳和的同事提供了关键信息,说李凤鸣最近跟一个年轻男人走得很近,行迹可疑。警方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了黎新来,把他抓回来问话。
他死不承认,警方手上证据不够,只能先放人。为了逮住他的狐狸尾巴,警方派了个女警员假扮记者去找他。
黎新来挺得意自己的书法,女警员故意让他写字留念。他一写,字迹跟现场的字条一对上,铁证如山。他扛不住压力,终于招了。
黎新来说,他早就看郑炳和不顺眼,觉得他挡了自己跟李凤鸣的好事。
那天晚上他本来只想杀郑炳和,但事情失控了,孩子醒了,他怕暴露就杀了他们。
李凤鸣反抗时,他气急败坏,把她也杀了。他写字条是想转移视线,没想到警方这么快就锁定了他。
1988年5月,法庭判了黎新来终身监禁。他因为谋杀郑炳和跟两个孩子、误杀李凤鸣被定罪。香港1966年就废除了死刑,所以他逃过一死,但得在牢里蹲一辈子。
这起灭门案在香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聊这个事儿。有人觉得李凤鸣活该,有人同情郑炳和跟两个孩子,还有人感慨人性怎么能扭曲到这地步。
对警队来说,这案子也敲了个警钟。
郑炳和好歹是个警察,结果自家宿舍出了这么大事,安全管理明显有漏洞。案发后,警方加强了宿舍的安保措施,还多关注了警察家庭的生活状况,想办法避免类似的事再发生。
另外,这案子还引发了关于法律的争论。
黎新来杀了四个人,最后就判了个终身监禁,有人觉得太轻了,嚷嚷着要恢复死刑,觉得这种人渣不值得活着。
可也有人反驳,说死刑解决不了问题,终身监禁已经够惩罚了,还能体现法律的人道。
黎新来这人,心眼小,控制欲强,又没啥正经出路,心理早就扭曲了。他把李凤鸣当成自己的全部,可她压根没打算跟他过日子。
他越陷越深,最后走上了绝路。他的报复不光毁了郑炳和一家,也把自己搭了进去。这种偏执的性格,再加上极端的行为,真是害人害己。
两个孩子是最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才5岁和10岁,什么都不懂,就这么没了命。
这案子还有个值得说的点,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
80年代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像黎新来这样的底层移民,生活压力大,机会少,心态容易失衡。
李凤鸣呢,又是个被物质诱惑的人,俩人凑一块儿,矛盾一触即发。这不光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跟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有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