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战乱不断的起源:若非印度出手相救,政府军早被民地武灭了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4-09-05 02:19:01

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以后,便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之中,直到今天也没有停过。缅甸战乱不断地起因是什么呢?

历史上,缅族王朝强大时曾征服过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但由于山高路远、语言不通等诸多原因,始终未能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有效的统治。

英国殖民之后,又征服了一些此前从未被缅族王朝征服的少数民族。而且为了拉拢他们共同对付缅族,英国人给予了这些少数民族较高的自治权。

尤其是二战时期,为了让少数民族一起抵抗日军,英国承诺战后给予克伦族、克伦尼族、克钦族等少数民族独立地位。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

然而战后英国的承诺并没有兑现,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更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缅甸,于是拒绝各少数民族独立的要求,强行把他们与缅族凑成一桌。

客观地说,独立初期缅族给予了少数民族非常高的礼遇,比如首任总统苏瑞泰是掸族人,首任陆军司令史密斯邓是克伦族人,民族事务部部长是克钦人,议会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

但强扭的瓜不甜,如此拼凑而成的联邦也留下很大隐患。首先是克伦族坚决要求独立,他们未签署《彬龙协议》,也没有派代表参加缅甸独立庆典。

其次,缅族内部也有非常复杂的矛盾。二战末期,缅甸各派势力共同组成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由缅甸国父昂山将军领导,他此前还担任过缅共的领导。

联盟内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立场,昂山、吴努领导的一派认为,应当保留英国的一些经济利益,以实现和平过渡,获得独立。而缅共则拒绝与英国进行妥协,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把英国人从缅甸赶出去。

昂山还在时还能协调各方矛盾。但1947年7月19日,昂山将军被暗杀,接替他的吴努很快与英国签订协议。

密斯邓

此举遭到缅共强烈反对,因为协议规定英国的军事训练团还可以在缅甸停留三年,并且未来缅甸政府很可能与英国结成军事联盟,联合对付缅共。

1947年底,缅共的理论家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当前政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号召全民起义,将所有英国和外国资产收归国有,废除一切形式的地主制度和债务,拆除国家官僚机构,代之以人民政府。

1948年2月开始,缅共在仰光等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罢工,缅甸政府正准备镇压时。缅共于4月2日在勃固地区打响起义的第一枪,随后克伦邦、钦邦以及掸邦一些武装纷纷加入起义。

缅甸独立初期只有15个步兵营,缅族能控制的只有5个。其他少数民族部队在随后的战斗中大多叛变,政府军节节败退,最后能控制的仅剩仰光及周边地区,兵力仅剩两三个营,处于崩溃的边沿。

英国认为一个分裂的缅甸不符合自身利益,决定向缅甸提供600万英镑援助,其中英国援助375万,印度100万,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各50万,斯里兰卡20万。

此外印度还批准了500万卢比的援助,印度金融机构也提供了2000万卢比的贷款,帮助缅甸政府采购大米。印度还向缅甸提供武器弹药,尤其是飞机在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后美国也开始援助缅甸。

缅甸政府还下令在克钦邦紧急招募一个克钦营。这些都是二战时期接受过美国训练的退伍老兵,他们很快就加入了战斗。正在此时,反抗联盟内部也因为抢地盘发生了分裂。

最终缅甸政府逆天改命,将反抗联盟打败。但这些靠近边境的反抗联盟一遭到打击便逃到外国,受到庇护。要不是印度出手相救,政府军大概率是要被消灭,后来缅甸一些政治人物也公开称印度对缅甸有“再造之恩”。

战争期间出现许多恶性暴力事件,甚至有整村被屠杀的记录,这也严重消耗了缅族与少数民族的信任。从此以后《彬龙协议》成为一张废纸,给予少数民族的待遇几乎都被取消,尤其是军人政府上台之后,对民族分裂武装的态度更加强硬。

双方打打停停,少数民族武装始终未能被彻底消灭,战争也持续到今天。

0 阅读:2

历史向来有温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