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行驶在德上高速池祁段时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上三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也让小米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成为焦点。
事故发生后,小米集团的股价应声下跌,4月1日和2日分别下跌5.49%和4.19%,市值蒸发超过1200亿港元。
小米公司迅速做出反应,CEO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团队已成立专项小组,并在30日赶赴现场,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车辆数据。
他承诺小米不会回避任何问题,将持续配合调查,并尽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切。
这起事故的后续发展牵动人心,遇难者家属的悲痛更是难以言喻。
遇难者母亲王女士最初在微博上发布了事故经过,并对车辆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例如车辆为何在撞击护栏后自燃,车门为何锁死。
她还提到,事发后小米方面一直未与她联系。
随后,王女士的微博内容以及遇难者男友的微博内容均被清空,这引发了公众的诸多猜测和讨论,事故调查的进展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王女士曾在微博上详细讲述了女儿的情况:女儿和两位朋友原本计划前往安徽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作为母亲,她通过与车辆绑定的手机第一时间收到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她对女儿驾驶SU7的经验也做出了说明,表示女儿在2022年7月取得驾照后,曾多次驾驶这辆车往返于武汉和佛山之间,并非网传的只有三个月驾龄。
此外,这辆车是女儿男友送给她的毕业礼物,虽然登记在男友名下,但一直由女儿驾驶。
关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王女士表示,家属到达现场后,交警告知他们有过路司机曾试图用工具破窗救人。
面对公众的疑问,小米官方也发布了声明,详细描述了事故的细节。
据小米方面的说法,事故发生前1秒,车辆的NOA(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已被人为接管。
这并没有平息公众的疑虑,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车辆安全性和驾驶责任的讨论。
家属的诉求与小米的回应构成了事件的另一条主线。
王女士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小米方面未主动联系的失望,以及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质疑。
小米CEO雷军则公开承诺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回应家属和社会的关切。
据报道,4月2日,遇难者家属与交警以及小米汽车相关人员进行了碰面商谈,但具体商谈内容并未公开。
这起事故不仅仅是一起交通事故,它也反映了智能汽车时代下,人们对车辆安全性和企业责任的关注。
小米SU7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其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scrutiny。
事故发生后,小米股价的大幅下跌也反映了市场对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担忧。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SU7于2024年3月正式上市,共推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三款车型。
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SU7的交付量已超过29000台。
这起事故无疑给小米汽车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事故调查仍在进行中,事故的具体原因尚未公布。
家属清空微博的举动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
他们是否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事故的真相究竟如何?
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解答。
从高速爆燃到家属清空微博,再到小米的回应和承诺,这起事故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这不仅仅关乎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更关乎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与责任。
在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障智能汽车的安全?
企业又该如何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