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身份高贵如宰相乎?妻妾美人成群乎?金银珠宝如山乎?”李望知拿起书本,摇头晃脑地念着。
妻子听着,觉得不对劲,连忙问道:“相公,我未出嫁之时,也曾跟父亲、哥哥读过几年书,学过《论语》。我怎么记得,曾子的话不是这样?”
李望知笑着说:“哦,你也知道曾子的话呢?那你说说,曾子的原话是什么?”
他有些瞧不上妻子,毕竟那个年代女子一般不读书,就算读书也没多少。他对妻子了解不多,毕竟他们才成婚数日而已。李望知还打算,等妻子说错了,自己再拿曾子的原话,教训一下她。
“我记得这段原话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妻子说完后,又问了一句:“可是这样?”
李望知有些生气,没想到妻子真的知道原话。他没法教训妻子,于是本性暴露出来,略带戏谑口吻说:“你说得对。不过嘛,我也知道原话是这样,只是随便改几句,开心一下而已。我就喜欢这样,以后你就知道了。”
说完后,李望知又继续改编他的《论语》:“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宜喝酒逛青楼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娘焉!子曰,逝者如斯夫,不黑不白……”
妻子听不下去了,连忙劝阻:“相公,我听别人说,为人当慎言慎行。一般人尚且如此,何况你是读书人呢?先贤也曾说过,君子不欺暗室。不要觉得没人处,就可以放肆言语。须知头上三尺有神明,你如此篡改先贤语录,已经是大不敬了啊,当心受到报应!”
李望知一听这话,勃然大怒:“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先贤夫子?不过是读了几年书而已,居然敢教训起我来了?岂不闻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你只当听我的话!再说了,我就算心有不敬,夫子能耐我何?他都死了一千多年了。”
妻子一看,不敢再说什么,默默叹气进屋去了。
李望知有些得意,于是一边出门,一边继续吟诵自己篡改的作品:“道可道,是肠道;名可名,是偿命,哈哈。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不慎独也……圣人也是人,圣人的话也是话,我偏要改一改,他能奈我何?”
几个读书人从门口经过,听到李望知的话后,差点要揍他,吓得李望知躲屋里去了。
以后,李望知还是这样,经常恶搞先贤名言,虽然妻子和旁人多次劝阻他,但却没什么作用。很快,李望知就得到了惩罚。
当地有一座庙,叫文昌庙,里面供奉的是孔子。因为孔子学问大,很多人觉得,拜他可以让自己有文化,能考上进士、状元,加上孔子如儒家创始人,贡献极大,汉武帝又“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因此后人立庙祭祀。
当年因为缺钱,所以庙小了一些,不过孔子塑像却不小。
这些年,当地人们有钱了,知县就联合富户、书生等,重新选了地址,盖了个非常大的文昌庙,打算把原本庙里的孔子塑像,搬到新庙里,这样也能省下一笔钱。
到了搬迁的日子,知县带着衙役,放了炮竹,开始搬孔子塑像。围观的百姓很多,大家围了几层,都在看热闹。李望知爱看热闹,也在人群中。
因为是孔子的塑像是泥做的,而且是实心,知县担心四个人抬不起来,所以安排了八个人抬塑像。然而,八个人一起发力,依旧没能抬起来。
县令又叫来八个有力气的汉子,十六个人一起抬孔子的塑像。但是,孔子的塑像因为早已和地面连在一起,而且经过多年,塑像周围的土地早已经牢牢钉在了地上,所以,大家还是没有抬起来。
此时,大家都安静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县令也在思考,觉得可能是塑像太重了,所以抬不起来。
而李望知也猜测,肯定是孔子塑像太重了。他忽然想到一句孔子的话,于是稍加修改后说:“夫是之谓仲尼。”
旁白是个小商贩,听了后问道:“读书人,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望知有些得意,说:“这个塑像,你知道是谁吧?就是孔子,孔夫子,也算是咱们读书人的祖宗了。他的字,字你懂吗?表字,像我们有身份地位的人,到了成年时,就会取一个字,用来表德……”
“我知道我知道,你怎么这么啰嗦?快说,孔子字什么?怎么了?和你刚才那话有什么关系啊?”小商贩急了。
“嘿,没想到你还知道字呢。孔子的字,就是仲尼。你看这尊孔子塑像,十六个力夫都没抬起来?说明什么?”
“还能说明什么?说明重呗?”又一个人回答。
“是啊,这塑像是泥做的,又那么重,可不就是重泥吗?我刚才那话的意思,就是在说,这个就叫仲尼(重泥)。嘿嘿,你们听懂了吗?”
“听懂了,重泥嘛,泥塑的孔子太重了。”那个小商贩说,随即又抱怨似的说:“你就说塑像太重了,泥太重了不就行了吗?还拽什么之乎者也啊!”
李望知摇摇头,傲慢地说:“非也。我这是双关,双关你懂吗?就是一句话,有两个意思,一语双关。我说了,夫是之谓仲尼。既说了这是这是仲尼,就是孔子的字,代表孔子;也说了孔子塑像太重,重泥。嘿嘿,我真聪明!最重要的是,那句话可是孔子说的。我这是用他的话,来点评他,如此也算是有着落了。”
说完后,李望知很得意,哈哈大笑。
“哈哈,这老头居然是重泥,还重到抬不起来。”周围人听着觉得好玩,也都跟着哈哈大笑。
知县听到了,很是气愤,到李望知跟前,带着责备的语气说:“你是读书人吧?作为读书人,怎么能如此不尊重孔夫子呢?你用重泥,来谐音仲尼,已经是大不敬孔夫子了吧?你还篡改孔子的话,原话是‘夫是之谓吉人’啊。你这一番话,可太误导别人了!”
李望知惧怕知县的威严,不服气但还是走了。
回家之后,李望知还把自己白天的事告诉妻子,妻子听了很生气,但也不敢再说什么。
当夜,李望知做了个梦。
梦中,李望知被几个黄衣小吏,带着进了一座庙里。那庙不大,看着很眼熟。庙中有一人,坐在高座位上。
那人看着像一位帝王,头戴冕旒,身穿龙袍。他一看李望知,勃然大怒:“你是个读书人,居然如此不尊重先贤,肆意恶改先贤之语,还欺瞒小民,戏弄孔子,着实可恶!来人,给我加力打这厮,重打二十大板。”
李望知想反抗,想说话,却发现根本做不了。于是,他被结结实实地打了二十大板。
“李望知,你字探花,乃是你父亲厚望,希望你能考上功名,成为仅次于状元、榜眼的探花。可惜你不尊夫子,如今倒是被打得屁股开花。如此,也算是探到了花,正合你字探花,哈哈。”
说完后,一群人都不见了,只有李望知。
醒来后,李望知浑浑噩噩,好像丢了三魂六魄一样,脑子也不灵光了,说话也不利索了,走路都三步一跌,五步一倒,看起来就像是个痴儿呆瓜一样。
妻子发现后,叹气道:“我早就说过,你轻慢先贤,会遭报应,这也许就是你的报应吧。”
很快,妻子与李望知和离,回娘家后重新嫁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