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选择的陪都是重庆?

民间传奇人物 2025-01-06 13:27:16

1937年10月29日,国民革命军在上海艰难的抵抗了侵华日军三个多月,粉碎了日寇扬言“三个月结束对华战争”的嚣张气焰;但因为武器的悬殊,以及没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掩护,国民革命军最终不敌日军、上海沦陷、烈士殉国。而随着上海的沦陷,当时我国的首都南京,就直接暴露在了日寇的面前

以蒋校长为首的国民政府知道南京很难守住,为了抗战的大局、立刻启动了迁都计划;那么重庆为什么会被国民政府看重,成为陪都呢?其实早在1935年,蒋校长就带着国民政府的高官来到了大西南,名义上是督促当地的国民革命军和红军作战,实际上是考察哪里适合做战时的首都

淞沪会战图

因为他们都清楚,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的狼子野心急速膨胀,不断有着南下的趋势,两个国家迟早会爆发全面战争。但当时我国的军事力量还不像今天那么强大,空军制空权薄弱,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更是一马平川,一旦全面抗战爆发,就很难能守住

因此像上海、北平、武汉这些经济相对发达且有工业基础的城市,直接被排除在外;而海军大多又是北洋政府留下来的老装备,和当时领先全球平均水平的日本海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因此沿海的广州、福州等地,也只能被排除

排除掉东部沿海城市和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后,也就只有重庆适合作为战时的首都了,因为重庆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的重点城市之一。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蒋校长便按照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着手对中国进行建设

蒋校长

孙中山先生

其中重庆也是蒋校长比较关注的城市;因此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重庆有了现代化工业的基础。然后咱们再来看看重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重庆东有大巴山和长江三峡,可以作为抵抗侵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天然屏障,长江的部分航道狭小,他们的海军也无法逆流而上

另外重庆号称“山城”,复杂的山体条件也能弥补国民革命军空军力量的不足,只要分散开来、日军的轰炸就很难对我们造成重大打击;况且1935年的日本还没有研发出长程轰炸机,就算日后武汉沦陷、他们从那里起飞、加挂油箱也很难对重庆进行轰炸,这也是蒋校长选中重庆的重要原因

另外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当时就有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这里北抵陕甘南连云贵、是西部地区的咽喉要道,当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远离日本的西部地区就是我国的大后方。也得益于《建国方略》的指导,重庆当时不仅有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还有相对发达的公路和铁路、加上嘉陵江和长江于重庆交汇,水上和陆上交通都很发达

东北易帜

重庆地形图

国民政府撤退到重庆,也方便其在后方的统筹调度。后来事实也证明,西部丰富的各种资源、兵力都能快速汇聚到重庆,然后由这里运输至前线。而国民政府的各种机构、工厂机器、学校、物资等等也是先由东部地区撤往重庆,然后由重庆发达的交通疏散至西部各地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蒋校长决定将重庆定为战时陪都。1937年11月15日,国民政府开始将文件、印信、部分官员先送往重庆;11月20日,当携带国民政府中央印信的林森离开武汉,脱离了侵华日军能威慑到的地方后,国民政府通电全国,宣布将重庆升格为战时陪都,并迁都重庆

直到1946年5月5日,蒋校长再次踏足南京之后,国民政府才正式宣布还都南京

0 阅读:14
民间传奇人物

民间传奇人物

分享民间故事,讲述名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