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热爱国学、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日耳曼赢学,又称日耳蛮学,或特(Trump)学,是国内键政人士对欧美日耳曼式思维特征的精炼概括,揭示其野蛮的实质。
因他们总想赢,总在强调赢,总在希望赢,总在研究如何能永远保持赢者的地位,所以被网友戏称为赢学。
为何赢学受到如此普遍的关注呢?
显然,人们对那些总在强势主导世界、牢牢把持话语权的群体,已经感到深恶痛绝!
甚至有部分人在呼吁: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赢学。
三自观点:既然大家都称其“蛮学”了,自然是没有效仿的必要。
赢学的本质是什么?曾经赢麻了的那群人,可能一直赢下去吗?赢学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赢,换种说法就是胜利,胜利者,无非是想保持强者之姿。
我们试着用老子的观点解读下,就知道这种思维有多么荒唐。
为何是老子呢?
因为他是公认的得道之人。道,也即标准、规律,这样叫言之有据。
一切人事物,只有符合规律,才可能生存,否则,注定短命。
老子极少强烈地表达某种观点,不过,对“强”的看法,是个例外。
读过《道德经》的人,晓得他对“柔”、“弱”有多么推崇,就对“强”有多么厌弃!
这究竟是为什么?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细微者生之徒也。】
世间生命,人也好,草木也罢,活着时,都是柔软的,死后则变得僵硬。
可见,柔弱,是生之象征,强硬,是一种缺少弹性、僵化的状态,是没有生命力的表现。
牙齿很强很硬,什么食物几乎都可以咬碎,可老人们常常牙齿掉光,舌头却依然好好地在那待着。
恐龙很强吧!猛犸象强吧!可他们早早地就灭绝了,弱小的蚂蚁,微生物们,却可以存活数亿年。
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极其强盛,为何只有中国得以延续?
其中的因素,可能一方面在于我们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采用中庸之道制衡;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守柔的重要性、具有适时示弱的智慧;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文化,以“道”为指导,阴阳平衡,兼收并蓄,虽然历史上也时而发生偏差,但始终都能回到正轨。
曾经的中华民族,未必不是最大的赢家;
我们也曾被自家的赢学蒙蔽了心智,以为可以一直保持赢者的地位。
那段沦为半殖民地的耻辱史,早给现在得意忘形的赢家们打了样!
前面的车是咋翻的,后面的司机,若是聪明一点,心里也该警醒。
老子提醒世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
过于强硬、蛮横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有赢就必然会有输,既然选择了成为赌徒,就该了解风水轮流转的道理。
想凭借巧取豪夺来的暂时优势,妄图通过制定和操纵规则,一直收割世界;
将一小撮人的利益,永久凌驾于一大群人之上的豪赌行为,该收手了!
日耳曼赢学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很明朗。
世间唯有一种赢,能够长久,它叫:共赢。
更多精彩
三自国学:古天乐称港片辉煌不再,用道德经观点,预测一下
老子眼中的得道者,究竟啥样?7种表现
老子说五色、五音、五味时,究竟在说什么?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贯穿一生。
我们的成长目标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