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南京军区任职4年的廖汉生,接到王震、杨勇的谈话后,得知上级准备调任他到沈阳军区工作。他现在在南京军区担任第一政委,到沈阳军区依然第一政委,职务是平级调动。经过反复思考,最终给上级写信,要求离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ca33d3339320dc6ec87ac994a320e6.jpg)
廖汉生在战争年代的职务并不算很高,解放战争时是正军职。解放后被快速提拔起,或许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
第一,随着解放,西北军区不少军政将领调离,彭老总、张宗逊、甘泗淇、徐立清、王震、贺炳炎、余秋里等等。他从提拔到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第二,红二方面军代表,他是二方面军也是红2军团的代表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有资历的2军团将领不多,是其中代表之一。
1957年,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就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军科院政委、南京军区政委等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62bcbdc59d251b9528cdc71860a430.png)
1975年,调任南京军区,改军区有好多位政委,廖汉生是其中之一。1977年后提拔为第一政委。
得知平级调动,怎么提出离职呢?
他认为自己年龄不小了,经历不足。在南京军区已经工作4年多,熟悉军区工作,也了解各野战军、省军区单位等,工作起来能更快投入。调任沈阳军区就不同,哪里都是陌生的,作为军事主官要完全熟悉和了解各单位工作,需要时间,等自己熟悉完了,或许也到退下来的年纪,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倒不如在老单位继续工作,如果不行,自己离职也行,反正也快退下来了。
在当时的大军区中,论兵力最多,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其中沈阳军区兵力就八十多万,是11大军区兵力最大的。
他的申请报告呈上去后,一边等一边工作,最终上级没有同意他离休,而是执行原来的命令调沈阳军区政委。原军区政委甘渭汉调任总政部副主任,郭林祥接替南京军区第一政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685bd33ebdd22b868f593a066764a0.jpg)
他知道在正式任命没有下达之前,还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可命令下达后,不上任就没有改变的余地了。于是,坐着火车前去上任,李德生司令等人到火车站迎接。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在沈阳军区工作2年就随着干部年轻化号召,从位置上被调整了。按说上级的意思,可以调任总政或者军事学院担任院长。而他没有那样选择,而是想休息,因为这两个职务,一个坐机关,不愿意干;一个干教育,五十年代就干过。
在1983年,随着干部年轻化号召,不少老将纷纷退居二线,到中顾委、人大、政协履职,他调任人大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