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成为经典佳对

正说历史秘闻 2020-01-24 17:12:37

一年又一年,转眼又到了农历新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传承到现在,但是好多人都说找不到以前的年味了。那是因为现在的快节奏加上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再也不是缺吃少穿,过年吃顿饺子买件新衣服就更开心整个春节的年代了。可能再也无法体会到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意境了。

但是要说起这浓浓的年味还是要从这春联说起,三十儿这一天早上家家都要贴上对联,辞旧迎新,驱病除鬼。相传最早的对联雏形是两个门神,叫做神荼和郁垒。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蜀王孟昶题词《蜀梼杌》,发展成为现在的对联。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像一般的对联都能对得出下联,只要满足做对子的规矩即可。但是有一些对联无论从意境还是用词都很难超越上联。

有这么一个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第一眼看上去只会觉得这个对联很简单,也没有什么难度,甚至美感也欠佳,但是细细品来这确是一个回文联,不管正着读还是倒着读,都是一样的,并且还加上了上海这个地名,因此越品越觉得这个上联出得妙!

这个上联放到网上,已经被网友玩坏了。上海这个地名一出,各地的网友纷纷效仿,写出了代表自己家乡的下联。“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山西会仙桥仙会西山”、“江西明月山月明西江”、“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更有网友贴出了扫地大妈十分有生活气息,让人忍俊不禁的下联“三块五花肉花五块三”!个人觉得还是黄山这个下联比较贴近上联的意境。

像这样的回文联,还有“画上荷花和尚画”,相传是唐伯虎在一座寺庙里有个师父请他给一幅画题字时写下的,直到清朝时,诗人李调元对出的下联才被大家认可为最佳下联“书临汉墨翰林书”。可见要想得到一副绝佳的对联也非易事。

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

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一来可以修身养性,吟诵更早期作者的诗文,反复琢磨和其他诗友交流心得,便能够与原作者的心意穿越千百年而相通。二来也可以和这些朋友进行切磋,以文会友,从而提高自己的诗作能力。

相传这些文人在一次把酒言欢,气氛渐入高潮之际,其中一人出了一个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这是一个合字的对联,众人纷纷大笑,这么简单的对联,随口就能说出来几个。“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另外还有“垚、品、鑫”等等,都是合字。但是对联最忌讳的就是重复的字,“为”字在上联已经用过,有人说可以换成“一木是木”嘛,但还是和上联的“一”重复,所以这个下联只能是上联的平行关系,不能称之为下联。

仔细观察这个上联就会发现,它不光是合字,还有数字,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就不容易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日”代表太阳,“昌”代表着繁荣昌盛,而“晶”代表月亮。一日一月就象征着皇上和皇后,而“昌”在中间,寓意着贤明的君主保佑国家繁荣昌盛,如此内涵之丰富,这下联便迟迟对不上来。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这聚会的迟到者为了逃掉那自罚的三杯酒,转瞬对出了下联“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七八九”对“一二三”,“化仈仇”对“日昌晶”。

同样是合字联,而且对仗工整,称得上是妙对,众人纷纷拍手称赞,点头叫好,无不为对出这样下联的迟到者投去赞许的目光。

小编结语

现在用到对联的地方除了每年的春节,其他用到的地方太少了,除了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外。但是对联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然并且会一直存在,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魅力瑰宝,希望能从我们手中继续发扬光大。

14 阅读:19725
评论列表

正说历史秘闻

简介:历史研究院文史专家,带你回味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