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汉志·方技略》医经七家之流变(修订稿)
金栋按: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的医经七家,即《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其中《旁篇》二十五卷,“或统于白氏,或别为一家”(姚振宗《师石山房从书》),无从考证,实有三家,即黄帝、扁鹊和白氏学派。
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说:“可以说,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眼力,就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了黄帝、扁鹊、白氏三个学派的医经。这难道不是一个提示西汉时期(甚至西汉之前),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医学学派的最有力的线索吗?”而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小序说“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有些错后了。因早在西汉时期医经就有门户之分、学派之见了。
有同道问中医是一脉相承吗?读《汉志·方技略》有医经七家三个学派之分,就知道中医理论并非一脉相承,更何况还有经方家(学派)!
可惜医经七家惟《黄帝内经》一家得以保存传承。然据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考证,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非《汉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和《灵枢》当是东汉时期成书,于此不赘。
为什么医经七家中扁鹊学派、白氏学派这些书籍内容,佚失的这么干净,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
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认为,“各种医经的内容有可能被吸收到实际上是成书于其后的《素问》《灵枢》和《难经》中”,廖氏考证的这个结论应是可信的。也就是说,扁鹊学派、白氏学派的这些书籍内容,有可能已经融入了其后的《素问》《灵枢》和《难经》这些著作之中。
如
(1)以晋王叔和《脉经·卷五》为例,本卷共五篇内容,其中有四篇是记载“扁鹊脉法”的。这些内容应该是王叔和当时所见到的另外传本的有关扁鹊学派的内容。在对看《脉经·卷五·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与《素问·大奇论》,则会发现其内容完全一样,而且与《难经·二十一难》亦有某些相似语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廖氏认为“只有一种可能,即今本《黄帝内经》是在删去扁鹊之名的基础上,吸收了扁鹊著作的内容”。
再如
(2)《脉经·卷五·扁鹊阴阳脉法第二》与《难经·七难》所论三阴三阳脉某些内容相合,《难经·七难》“经言”,疑指《扁鹊阴阳脉法》。
这也就是说,在王叔和著书时还能见到扁鹊的脉学著作,至少是可以从其他著作中区别出哪些文字是来源于扁鹊。而根据《脉经》的记载,反求于今本《黄帝内经》,则发现《脉经》中所载“扁鹊脉学”的一些内容的确存在其中;同时也存在于《难经》之中。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文献记载间的源流关系呢?我以为完全可以排除王叔和从《素问》《灵枢》《难经》中截取某些文字而冠之以扁鹊之名、称其为“扁鹊脉法”的可能。因为按照王叔和的治学方法与《脉经》中的其他内容看,如果这些文字是取自《素问》《灵枢》《难经》这三部著作,他一定会实事求是地标示其来源,而不会也不必弄虚作假称其为“扁鹊脉法”。这也就是说,王叔和确实看到“扁鹊脉法”的原始资料了,否则他不可能将这些已见于《素问》《灵枢》和《难经》中的内容剔出,而明确指出其为“扁鹊脉法”——因为在这些书中均已无扁鹊之名,所以即便王叔和想这样做,亦根本无法办到。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即今本《黄帝内经》是在删去扁鹊之名的基础上,吸收了扁鹊著作的内容。(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
要之,《汉志·方技略》医经七家内容,或已融入其后的《素问》《灵枢》和《难经》这些经典之中了!
附:参考书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