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上将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开国将领,15岁在达县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期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张爱萍两次被捕,但他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忠贞不屈。长征期间,张爱萍身先士卒,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等战役中都能看到他英勇的身影。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先是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做统战工作,之后又奉命到浙江、江苏、安徽一带创建根据地,发展抗日力量。解放战争期间,组建了我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创办了第一所海军学校。建国后,张爱萍仍然未停下脚步,承担起了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任,长期负责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工作,“两弹一星”计划的成功离不开张爱萍在背后的统筹领导,张爱萍也因此被称为“导弹将军”。
1966年7月1日,在张爱萍的建议下,我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成立,为了保密以及避免国际上的争议,周总理亲自将其命名为第二炮兵。尽管张爱萍并不是军工领域的专家,但他却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在军工事业上,为我国军工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7年,已经77岁高龄的张爱萍将军退居二线,由他的长子张翔将军接替他去完成那未尽的事业。
张翔将军194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由于父亲张爱萍是军中将领,军中之花的母亲李又兰也在前线工作,二人不仅工作紧张,而且时刻面临着危险。为了张翔的安全,就将他托付给外婆照顾。他的外公正是被称为“中国苹果之父”的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家境非常优渥。再加上外婆心疼他小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对他更加疼爱,总是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给予他最好的物质条件。然而再好的生活也弥补不了他缺失的父爱母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母,期盼着父母早日来接他。
张翔6岁时,打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这片土地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大声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张翔终于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被接到北京上学。受到父亲的影响,张翔也立志于从事军工事业。1961年张翔高中毕业,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哈尔冰军事工程学院这所最顶尖的军工大学学习核武器设计制造。
不幸的是,张翔刚进入大学没多久,就迎来了那段长达十年之久的动荡。张爱萍将军遭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监禁了6年。张翔身为张爱萍的儿子,自然也受到了牵连,学业被迫中断。尽管身处逆境,张翔却没有放弃希望。
8年后,随着动荡的结束,张翔再次回到母校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但毕业后,张翔未能从事理想的工作,被分配到黑龙江一个养殖场工作。不久就因为水土不服回北京养病。由于不适应黑龙江的环境气候,张翔决定留在北京发展,并在一家电子设备厂找到了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张翔逐渐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他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研究。
功夫不负苦心人,张翔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也成为了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专家。之后,张翔选择了和父亲的一样的道路,参军入伍成为了二炮司令部电子装备办公室的一名研究人员。在二炮工作期间,张翔和研究人员一起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计算机中文处理的难题,极大地推动了二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我国军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还为计算机在我国的大范围推广消除了障碍。
1982年,张翔带领团队人员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微型中文计算机ZD—2000。2001年7月,58岁的张翔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并且被任命为二炮副司令。不过张翔在这个岗位仅待了5年就再次得到了提拔,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
现在,已经84岁的张翔将军早已过上了退休生活,享受父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太平盛世。虽然与张爱萍将军相比,张翔将军的影响力较弱,但不可否认,他和父亲一样都是国家军工事业的发展的奠基人。即便到了现在,张翔将军的研究成果仍然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