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很多争吵,孩子们老是会为了是否该分担家务而起争执。
每每这时,父母总是站在弟弟那边,认为他成绩好,不应该多花时间在家务上。
姐姐则心里充满委屈和疲惫,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父母也看不到。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里都会上演,甚至常常让人怀疑亲情的意义。
现状与困惑举个我的例子,我跟家里人的关系并不好。
说起来也心酸,不管我做得多好、多努力,在他们眼里总是错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拼命解释,但家人根本不听,还觉得我要么是在找借口,要么就是无理取闹。
心里那种憋屈、痛苦,真的是很难受。
后来有一次,我给妈妈母亲节订了大束百合,还给爸爸买了几件好衣服,甚至连家里装修的钱都出了一大部分。
尽管这样,他们始终觉得我自私、不孝。
每次回家我都带着水果、糕点,有一次还花了88块买了份烤鸭带回去,但这些在家人看来都无济于事。
而我弟弟基本什么都不做,偶尔给爸妈买过一双鞋,就被夸得不行。
他参加工作后还给了妈妈一万块钱,这笔钱成了家里常挂在嘴边的功劳。
相反,我每个月给妈妈2000到4000不等,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这是应该记住的。
探索接纳的重要性再后来,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错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
与其说是我不被接受,不如说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同罢了。
父母喜欢弟弟,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男孩能够传宗接代,而我,作为一个女儿,是迟早要嫁出去的。
就像妈妈说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男孩是传宗接代的。”
面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还是很痛苦,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完全是徒劳无功。
可渐渐地,我意识到,与其继续挣扎,不如接受这种现实。
接纳这样的不公平,接纳父母心里更喜欢弟弟的事实。
慢慢地,我感受到了某种解放,心里不再那么埋怨。
有时候,接纳就是一种释怀,放下对于公平的执念,反而能轻松一些。
每次爸爸妈妈说我不孝、不懂事,我心里依然有一丝难受,但是最终我都能调整过来,不再和他们争论,更不会和弟弟去比。
因为这种比是毫无意义的。
接受现现实的选择后来有一次,爸爸终于开口问我需不需要买车。
他说得很随意,但我知道这是在敷衍我,因为他不想听亲戚们一直说。
不过,为了不再受那种莫名的期待和失望折磨,我也干脆地回答:“不用”。
因为我已经看穿了,内心也不再抱有期望。
到后来,我逐渐学会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
这些年来,我努力工作、积攒了一些积蓄,准备将来给自己买辆车。
或许老天在冥冥之中给我指引了一条新的路,让我面对现实—家人偏爱弟弟,这是我无力改变的。
但我能改变的是,让自己过得更好。
接受了自己在这个家里的角色,接受了父母的偏爱,这反而给了我一种新的力量。
不再和亲人争辩,不再为他们的认可而活,更多的是为自己负责。
家庭还是一个家,但我得学会独自面对。
自我认知与成长我只能对自己说,靠人不如靠己,这样才能让自己站得更稳。
某种程度上,我接纳了事实,接纳了自己在这个家里并不受宠的事实,也接纳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得到父母完全认可的事实。
这种接纳虽然伴随着一丝苦涩,但它带来的更多是淡然和坚定。
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做多少努力,父母的偏爱也不会因此改变。
于是,我选择放下,选择接纳,用心去过自己的生活。
当我不再纠结于亲情中的不公平时,反而获得了一种解放和安宁。
我开始学着独立、坚强,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给自己买想要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前那个一心想着要争取父母认可的我,变成了现在这个为自己活得更潇洒的我。
爸爸妈妈偏爱弟弟又怎样?
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通过这段经历,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接纳。
不再和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较劲,而是学会从内心接受和释怀,反而是一种智慧。
人要明白什么事情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事情是自己无力改变的。
接纳那些无力改变的,让心态更平和,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一切并不是说要放弃追求,而是在内心找到平衡,在接纳中学会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或许这并不容易,但一旦做到了,那种内心的强大和宁静无可比拟。
让我们都学会接纳,接纳我们的处境,接纳我们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