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汉景帝的上位史!汉景帝能当上皇帝,运气到底有多逆天?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4 16:32:19

汉景帝,他是文景盛世里挑大梁的后半程主角,打从娘胎里出来,那运气就像开了挂一样好得不得了。

本来按照常理,汉景帝别说登上皇位,就连来到这世上都不太可能。但说来也怪,后来因为一连串的巧合,事情竟然歪打正着,最后他不但当上了太子,而且地位还稳固得很。

聊聊汉景帝的事儿,得从他老妈那儿讲起。据说啊,根据《史记索引》里面的记录,汉景帝刘启的老妈,窦太后,原来叫窦漪房,小时候家里挺穷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家子靠打鱼过日子。

之后,窦漪房的父亲,汉景帝的外祖父,有天外出垂钓,结果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窦老爹一走,窦家就剩下兄妹三人,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从那以后,窦家的这三个孩子就得自己想办法谋生了。

那两个男孩子还好,当时年纪都不小了,能够自己顾着自己。但窦漪房就没那么好了,她还是个小姑娘,在那个时候,要想养活自己真的很难。说到窦家的两个哥哥,他们自己养活自己都挺吃力的,当然也就没办法照顾窦漪房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天,村里突然贴出告示,说皇宫要招新宫女了。宫女这活儿吧,虽然身份不高,以后也得守着不少规矩,但好歹能吃上饱饭。要是能在宫里混出个名堂,那可比在外面风吹雨打强多了。再说,汉朝那时候选宫女要求也不高,只要家里清清白白,祖宗八代没犯过事儿,基本就能进。

后来,窦漪房直接就去参加了选宫女的那个活动,没多久就被挑上了,接着就进了宫,当上了宫女。

进了宫,窦漪房一开始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宫女,后来慢慢被吕太后注意到了。再后来,吕太后有个打算,想把身边的宫女安排到各地老刘家的诸侯王那儿,好盯着他们。就这样,窦漪房一到能出宫的年纪,就直接被派到了山西,送到了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那里。

后来,窦漪房到了刘恒那儿,没过多久,就凭着自己的本事,赢得了刘恒的喜欢。接着,她就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以后就是汉景帝刘启。

刘启刚来到这个世界那会儿,其实并没引起啥大。在他之前,老爹刘恒已经娶了代王的正式王妃。关于这位王妃,正史上是一片空白,啥也没提。但后来的历史学家琢磨着,这位王妃很可能是吕后那边的亲戚。

说白了,刘启出生前,代王的正式王妃已经给他老爹生了好几个娃了。这就意味着,刘启不过是个平平常常的小庶子。而且啊,在吕后当权的那会儿,他爹刘恒也没啥大地位。所以嘛,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藩王的庶子,谁会多去他呢。

不过话说回来,刘启出生后那几年,真是发生了好多出乎意料的事儿。这些事,一步步地,就把刘启给捧上了皇帝的位子。

首先,刘启出生那年,他二叔就没了。说起来,刘启的二大爷,那可是吕后的亲骨肉,也就是活得挺窝囊的汉惠帝。

汉惠帝当皇帝那会儿,位子坐得那叫一个稳当,跟泰山似的。按常理说,刘启的老爸这辈子甭想当皇帝,顶多就是在偏远地方做个小王爷。可谁成想,汉惠帝一走,刘启老爸的机会这就来了。

汉惠帝走了之后,那几年汉朝就是吕后在当家。皇位嘛,传给了汉惠帝的两个小儿子。吕后一走,汉朝那些打天下的老功臣们,立马动手了,把吕家势力给推翻了。

搞定吕家后,那些功臣们为了让自己的行动看起来更正当,就把汉惠帝的儿子给拉了下来,转头选了汉惠帝的弟弟刘恒当皇帝,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由于千里之外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啥也没干的汉景帝,突然间,身份就升级成了皇子。

说来也怪,前几年,那位代王的王妃,不明不白地就没了。更离奇的是,王妃走的之后,她生的几个儿子,后来也一个个无缘无故地去世了。

这几个正牌儿子一个个走了,本来只是个普通王爷小妾生的刘启,一下子就成了皇帝非正妻所生的老大。后来,他老爹当上了皇帝,那些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好处,赶紧催着汉文帝选太子。那时候汉文帝的正牌儿子都没了,所以刘启这个非正妻生的老大,很自然地就被立为了太子。

九岁的刘启,不知怎么地,就这么当上了太子,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想想那些后来为了争太子位,拼得头破血流的皇子们,估摸着都得羡慕得要命,哭都哭不出来。

刘启当上了太子后,他老妈窦漪房也跟着沾光,一跃成为了皇后。这么一来,刘启的身份水涨船高,变成了正宗的嫡子,太子这位置坐得更牢靠了。以后就算汉文帝再生其他儿子,也根本没法跟刘启抢这个太子位。

刘启成了太子后,那位置就算是坐稳了,稳如泰山。他当太子没多久,他爹就开始动手解决那些可能出问题的人和事了。汉文帝一出手,那些以前牛气冲天的大功臣们,就都被打压得不行了。还有那些原本挺强大的地方诸侯,也被一点点削弱,没了之前的威风。

北方的匈奴,后来硬是被汉文帝给挡在了长城的外头,再也没法跑到中原来捣乱。汉文帝这人挺有本事,他还琢磨出了一套专门对付匈奴的办法。这么一来,等刘启以后接了班,啥都不用愁,照着老爹的路子,一步一步走就对了。

再说汉文帝,他对刘启这个太子,心里头还是挺满意的。因此到后来,他干脆请来了两位大咖,张相如和石奋,让他们给刘启当先生,教导他。

要是说到这俩名字,可能对汉朝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会觉得陌生。简单讲,张相如是个打仗的将军,那时候他跟着刘邦一起南征北战。

到了汉文帝那时候,他就成了西汉仅剩下的几个开国大将之一了。说说石奋吧,这人教育孩子那是一绝。结果他四个儿子,后来全都当上了汉朝的大官,没有一个是不成器的,个个都很优秀。

有了这两位厉害的人物帮忙,汉景帝的学习教育,那肯定就没啥大问题了。

反正,打从汉文帝坐上龙椅那天起,刘启这太子当得,那叫一个滋润。比起以前那些太子们,他的日子简直是好上了天。

可刘启对这般美好的日子却并不怎么上心,到后来,他竟然还动了杀机,差一点儿就把自己的皇位给搭进去了。

这事儿得聊聊老刘家那点家务事。大家都知道,刘邦活着那会儿,动手收拾了不少外姓的王爷,转头就让老刘家人坐上了高位。在这个过程中,刘邦对自己的亲兄弟也是相当照顾。

刘邦家兄弟总共有四个,刘邦排行第三。等他当上皇帝后,除了跟他不太亲近的大哥家没被封王,老二和老四都成了诸侯王。不过挺遗憾的是,老二这个人吧,真是不太争气。刘邦虽然给了他王的封号,但他在跟匈奴对战时,竟然直接逃跑了。

后来,刘邦实在是没辙了,干脆就把他的王位给撤了,改让他做了个诸侯。不过呢,与此同时,刘邦也开始着重培养他二哥的儿子。就连刘邦去平定叛乱时,都直接带上了自己的侄子,好让他有机会建立点功劳。

刘邦快不行的时候,他那侄子军功也攒得差不多了,后来就被封为了吴王。

这位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吴王,他就是刘濞。

刘邦心里可能琢磨着,把二哥的王位给撸了,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所以,在给侄子刘濞封爵那会儿,他特别上心地关照了一番。

刘濞的地盘可大了,资源也相当丰富,特别是铜矿,多得是。更绝的是,他的地盘还紧挨着大海,方便得很,直接用海水就能晒盐。这俩买卖,在古代那可是最挣钱的行当。

在老刘家的那些封王里面,刘濞绝对算得上是腰包最鼓的一个。

汉文帝当上皇帝后,他和刘濞的关系挺平淡的。说起来,他们是堂兄弟,同一个爷爷。不过呢,汉文帝小时候就被刘邦打发到山西那边去了。这样一来,这对堂兄弟之间,感情其实也不咋地,没那么深厚。

汉文帝当上皇帝后,为了能把皇位坐稳,肯定得想办法把吴王拉拢过来。

说到那位吴王,那时候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反叛,心里头也就琢磨着多捞点油水。因此,汉文帝一伸出橄榄枝,吴王刘濞立马就懂了,隔三差五地就派使者往京城跑,给汉文帝表表态,显示自己的忠心。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两家来往的过程中,后来竟然出了一件大事。

有一次,刘濞打发他儿子来京城逛逛。汉文帝对这位侄子来访挺上心,特地吩咐太子刘启,要他亲自去迎接一下。

汉文帝觉得,这俩小伙子年纪相仿,理应能合得来,相处愉快。要是他们能成为好哥们儿,那以后刘启当皇上时,肯定大有裨益。

可没想到的是,俩孩子一碰面,谁都不买对方的账。那个吴王的世子,由于是头一回来京城,加上在吴国那边身份尊贵,态度就显得有点傲慢。而刘启呢,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压根儿没尝过失败的滋味,所以他也不愿意服软。

后来,他俩在下棋时聊着聊着,意见不合就拌起嘴来,谁都不愿让步。到了紧张关头,刘启一气之下,拎起棋盘,猛地往吴王世子头上砸去。

这一下子砸下去,可就把人给砸没了。

汉文帝得知消息时,那吴王世子早就没气了。这事儿让汉文帝特别头疼。明摆着,吴王一听这消息,指定得火冒三丈,说不定以后还琢磨着起兵反叛呢。说起来,这一连串的事儿,全都是刘启一时冲动惹的祸。

这样一个皇子,以后真能稳稳当当地坐上龙椅吗?

那以后,汉文帝心里就琢磨着要把刘启的太子位给撤了。可左思右想,除了刘启,还真找不出更合适的继承人。再说,汉文帝的老妈薄太后也挺看重刘启这个太子。这样一来二去,汉文帝最终还是没能狠下心把刘启给废了。

要是换个人干这事儿,那太子的宝座估计早就保不住了。

但是,刘启那么做之后,确实也吃了不少苦头。就因为这事儿,刘濞心里头埋下了怨恨,之后再也没来过京城朝见。

刘启当上皇帝后,吴王刘濞不老实了,他拉上其他几个诸侯王,直接起兵叛乱。这就是有名的七国之乱事件。

其实,那场七国之乱,原本压根儿就不用发生。

刘启呢,经过那么一大通折腾后,性子总算是没那么野了。从那往后,他就开始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去学习。

后来,刘启慢慢成长为一个挺靠谱的皇位继承人。汉文帝一走,刘启就很自然地接过了班,当上了皇帝。

这就是汉景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整个经过。

说实话,汉景帝能坐上皇位,那运气可真是好到没话说。

0 阅读:173
漫步时光旧梦

漫步时光旧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