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史中有两大所谓的“妖妃”,宪宗朝万皇贵妃、神宗朝郑皇贵妃。当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立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两百多年时间内除了诚孝昭皇后张氏在明英宗年幼之时曾短暂听政以外,后妃的存在感一直都不高。
郑皇贵妃被骂,是因为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想争夺太子之位。而万皇贵妃被骂,说起来一个是因为她年纪大,第二个是她残害皇嗣。此事甚至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强烈兴趣,他一面认为“宫闱事秘,流传又岂口尽凭”,一面又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
作为一个资深的皇帝,乾隆皇帝果然一眼就看到了本质。文官们大骂万贵妃,实际上是在对当时的内阁首辅万安指桑骂槐。而阴阳怪气万安,实质上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那么文官们加诸于万皇贵妃头上的骂名究竟成不成立?她和皇帝之间究竟算不算爱情呢?
从阿姨到爱人万氏,县吏万贵之女,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八年(1433年)入宫,成为当朝皇后孙氏身边的小宫女。理论上来说,这些小宫女都是为皇太子朱祁镇准备的,因为日后的周贵妃(宪宗生母)、万宸妃、高淑妃都在其中。
宣宗驾崩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的那些小宫女陆续都被他收入到后宫之中,但是万氏却没能入得了英宗的法眼。时间很快来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如果不出意外,万氏很快就会被放出宫去,就此默默无闻地过完一生。
朱祁钰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当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英宗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当时京师内外一片惶恐,朝廷匆忙册立英宗朱见深为皇太子,命宣宗庶子郕王朱祁钰监国。
为了彻底杜绝瓦剌人挟天子以令朝廷的可能性,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孙氏,最终将英宗“尊”为太上皇帝,改立郕王为新天子。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失去利用价值的太上皇帝回到京师,随即被软禁于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
童年守护神
对于此时年仅四岁的朱见深来说,生活就像是一个看不到边的悲剧。亲爹和亲娘都被软禁在南宫,虽然和自己生活的清宁宫相距并不远,中间只隔了东华门。然而咫尺便是天涯,父子之间绝无相见的可能。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根基已稳的朱祁钰步步紧逼,将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册立为皇太子,朱见深则降封为沂王。想一想历史上的废太子:汉太子刘荣、三国吴太子孙和、隋太子杨勇、唐太子李忠,无不下场凄惨。
而在朱见济夭折,朱祁钰又始终生不出儿子的情况下,朝野上下的焦点都在朱见深身上,他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太多人的利益。除了祖母孙太后,始终全心全意拼命维护着朱见深的人只有万贞儿。
朱见深
“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可以想象一下,幼年的朱见深每次离开清宁宫之时,万贞儿都会警惕地挡在他身前。也只有万氏的背影,才会给朱见深带来十足的安全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协助从下,从南宫发动政变,重新夺回皇位,同时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遗诏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宪宗。
冲冠一怒为红颜
和大多数一发达就抛弃糟糠之妻的男人不同,朱见深在即位以后,甚至动过立万氏为皇后的念头。只是此举实在太过逆天,皇帝生母周太后第一个就不能答应,毕竟她和万氏年龄相仿,从小一起长大。周太后也曾问过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朱见深老实回答:“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早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男欢女爱,而是从小形成的深深依恋之情。这份感情,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
根据英宗遗诏的精神,宪宗于当年七月二十一日大婚,皇后吴氏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虽说是新婚燕尔,宪宗却依然难忘旧情,整天还是和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贞儿腻歪在一起。
吴皇后毕竟年轻,根本不能理解皇帝和万氏之间的感情。在她看来,一个老阿姨,既年老色衰又出身微贱,自己收拾起来还不是手拿把攥?于是皇后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万氏狠狠打了一顿:“先是,宪宗居东宫,万贵妃已擅宠。后既立,摘其过,杖之。帝怒。”
吴废后
即使宪宗不爱万氏,那她在皇帝心中也有不低于周太后的地位。所以宪宗不顾自己大婚刚满一月,指着吴皇后的鼻子大骂她“德不称位”,随即便将她废为庶人。
吴皇后也是没做好情报工作,不了解丈夫的成长经历。事大了。朱见深听到消息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把吴皇后废了不可!亲妈周太后和内阁诸臣怎么劝都没用。
为了废得光明正大(毕竟吴皇后品格没什么问题),就推锅给宦官牛玉,大搞暗箱操作。《明宪宗实录》载:“吴后立未逾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闱事秘,莫得而详。又谓有恶牛玉之专者,欲夺其权,有所承望而然,故罪独归于玉云。”最终,牛玉被发往孝陵种菜。吴皇后被废居西宫。
夭折的皇长子
吴氏被废,宪宗虽然于十月改立当年选秀三甲之一的王氏为新皇后,但一颗心始终还在万氏身上。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十九日,三十七岁的万氏为宪宗生下皇长子,两人之间的爱情结晶终于诞生。
此情此景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的宣宗朱瞻基。宪宗的亲祖母孙氏最初只是宣宗的贵妃,但是在生育皇长子之后,宣宗果断废黜原配胡氏,改立孙氏为皇后。由于万氏位份太低,宪宗于是在三月先册封其为贵妃。而在万贵妃地位稳固之后,皇帝就会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同时改立她为万皇后。
万贞儿
然而,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不幸夭折,甚至还未来得及取名。其中是不是有阴谋,已经不得而知。据《明史》的记载,此后的万贵妃开始对宪宗的子嗣下手:“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
万贵妃罪名辨诬一般来说,万贵妃身上的罪名主要有两条,其一是打算害死日后的明孝宗朱祐樘,其二是孝宗生母纪淑妃之死的幕后真凶。那么这两条罪名究竟是否成立呢?
加害皇太子?
皇长子夭折后,宪宗其实最想做的事情,是和万贵妃再生一个儿子。虽然大臣们苦口婆心地劝皇帝要雨露均沾,但结果就是“昭德宫进膳不闻有减”,皇帝还是只往万贵妃所在的昭德宫跑。
努力了几年之后,此时已经年过四旬的万贵妃实在是无法再次怀孕,宪宗无奈之下才临幸了其他妃嫔。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和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皇次子朱祐极和皇三子朱祐樘相继出生。
《明史》记载了一个故事,称万贵妃在听说朱祐樘出生之后怒不可遏,让宦官张敏去把这位小皇子溺死。张敏的回答也很让人咋舌,他不是考虑害死皇子的后果,而是说了这么一句话:“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朱祐樘
这真是离了大谱,朱祐樘出生的时候宪宗没有儿子?四个月后被册立为皇太子的朱祐极难道是鬼魂?如此不顾事实地胡写,让人怎么相信《明史》的权威性呢?
第一个这么记录的人,是万历朝的礼部尚书于慎行。于慎行有一本私人笔记《毂山笔麈》。原文为:“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害死纪淑妃?
朱祐极只做了两个月的太子,就于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不幸夭折,谥曰“悼恭”,现如今北京的“道公府”,以前就是这位悼恭皇太子的坟园。当然在很多人看来,朱祐极的薨逝,自然是万贵妃做的手脚。至于证据,那肯定没有,最多编一个,比如张敏的话。
当然有证据证明,万贵妃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朱祐樘及其生母纪氏的存在。纪氏是明军大藤峡一战获胜的战利品,和宪宗之间也是一时激情有了身孕。据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宪宗朝大学士尹直所著《謇斋琐缀录》中的记载,宪宗唯恐万贵妃生气,于是以治病的借口将纪氏安置在安乐堂。而朱祐樘出生后,皇帝本人又让内侍对其进行照顾。
成化十一年(1475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的宫门发生火灾。为了挽回影响,宪宗决定将宫中已有皇子的消息公诸于众。按照《明史》的说法,这个时候纪氏已经预感到针对自己的打击报复即将到来:“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
朱祐樘
此后朱祐樘居住在昭德宫由万贵妃照顾:“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
而在尹直《謇斋琐缀录》中,万贵妃在得知朱祐樘的存在之后大为震惊,一面表示“何独不令我知”,一面穿上全套冠服去向宪宗祝贺,并请厚赐纪氏母子。“太监张敏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乘间说之,贵妃惊云:‘何独不令我知?’遂具服进贺,厚赐纪氏母子,择吉日请入宫。次日,下敕定名,徙纪氏处西内永寿宫,礼数视贵妃。中外臣僚喜惧交拜,而张敏者以为己功,皆受厚赏。”
自朱祐极夭折后,宫中已经三年没有皇子出生,以万贵妃对宪宗的感情,难道会狠心到看着他绝嗣吗?所以尹直的记载才是一个正常的万贵妃形象。
六月二十六日,商辂又一次上奏,表示内阁听说纪氏已经病体沉重,所以希望陛下要重视其身后的丧葬礼仪,同时还请求让皇子去永寿宫探望。两天以后,二十五岁的纪氏薨逝,追封淑妃,谥曰恭恪庄僖,葬于西山。
对于纪氏之死,编纂《明史》的清朝史官,也就是江南地主后人,把责任都按在了万贵妃头上:“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这里的可信度有多高呢?很低。比如《明史》还说张敏在纪氏死后就吞金畏罪自杀,但实际上人家至少活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年)。而在《同安县志》中,张敏的去世时间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明史》还记载了后来张敏因为弟弟的情况向明宪宗说杨继宗坏话被揭穿的事情:“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万贞儿
在《謇斋琐缀录》中:“时纪妃有病,命黄赐、张敏将院使方贤、治中吴衡往治。万贵妃请以黄袍赐之,俾得生见。次日,病少间,自是不复令人诊视。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以时享致斋。七月朔,始发丧,追封淑妃。初三日,皇子千秋,乃自初四日起辍朝三日。一时城中传言病卒之故,纷纭不一,盖不能无疑。”明世宗嘉靖朝兵部侍郎陈洪谟所著的《治世余闻》中也有类似记载:“后纪妃有病,黄赐、张敏将院使方宝、治中吴衡往治。万妃请以黄袍赐之,俾得生见。次日病少间,自是不复令诊视。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万贵妃在纪氏病重之时特意请宪宗赐其黄袍,其实就是给她一颗定心丸:你的儿子将来肯定是太子。陈洪谟以“不畏强权”而著称,他没有必要给万贵妃脸上贴金吧?
当年十一月,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万贵妃则进封皇贵妃。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薨逝,享年五十八岁。宪宗收到噩耗之后精神彻底崩溃,半晌才说出一句话:“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皇帝辍视朝七日,为万氏上谥号曰“恭肃端慎荣靖”,葬于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当年八月二十二日,四十一岁的宪宗撒手人寰,追随他最爱的万氏而去。
如果宪宗即位之后,很快因为万贵妃韶华不在而对她失去兴趣,那他之前可能确实是少年对成熟女性的一时冲动。但宪宗在不惑之年依然对年近花甲的爱人痴情不变,甚至于同生共死,这不叫爱情,那什么才叫爱情?
《明史》的谣言从何而来?源头在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的《谷山笔麈》中。原文为:“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这段话的前半段,是《明史》现在的记录;后半段,是以讹传讹;最后,于慎行交代消息来源:是万历二年(1574年),距离纪氏薨逝几乎一百年的时候,宫中的一个老宦官对他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