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种怕冷的反应,可能是脑血管病前兆,冬天尤其要注意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11-14 10:00:3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大爷最近感觉自己特别怕冷。

刚开始,张大爷认为这只是年纪大了的缘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怕冷是自然的,每次他觉得冷的时候,总是会拍拍自己的肩膀,半开玩笑地对家人说:

“这不算什么,老胳膊老腿的,怕冷也是正常的嘛。”

他并没有因此太过在意,也没有想着去医院检查。

家里的孙女小玲,对爷爷的状况却特别上心,一天傍晚,小玲放学回家,看到爷爷依旧坐在沙发里,整个人裹在毛毯中,但他的手还是在不由自主地抖着,小玲立刻感到不对劲。

她蹲下来握住了爷爷的手,手心那种冰凉感让她大吃一惊:“爷爷,您的手怎么还是这么凉啊?”

张大爷笑着挥了挥手:“天冷老年人都这样。”

可小玲心里,却总觉得这不是那么简单,她回头对妈妈说道:“妈,我觉得爷爷这样不正常,老是手脚冰凉,还是带爷爷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妈妈也注意到了,老人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于是便同意了小玲的建议,第二天,他们一大早就开车带张大爷去了附近的医院。

医生让张大爷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和脑部影像扫描等,检查结束后,他看向张大爷和他的家人,缓缓说道:“张大爷的脑血管,已经有显著的硬化和阻塞情况,这种怕冷的症状,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前兆。”

医生的话,让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下来。

张大爷也一时愣住了,原本他以为这只是简单的怕冷,却没想到和脑血管有关。

医生继续解释说,怕冷并不是老年人正常的表现,特别是长期手脚冰凉的情况,往往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而脑血管的阻塞,正是引起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原因何在?

脑血管疾病,一直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威胁,致死率在医学界备受关注。

在中国,脑血管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据《中国卒中报告》,每年数百万老年人受脑血管疾病影响,其中许多人因未能及时治疗而失去生命。

脑血管病的致死率,为何如此之高呢?

实际上,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脑血管疾病的进展迅速,而且还难以预测。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这两者通常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缺血性中风是由脑部血管阻塞引起的,导致大脑区域缺血缺氧。

由于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若无法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便会快速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渗入脑组织,造成脑细胞损伤并引发颅内压力增高,这种状况也是致命且不可逆的。

另一方面来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中,极为普遍的慢性病。

动脉硬化,指的是血管壁增厚、硬化,伴随血管腔变窄和血流速度降低,对于老年人而言,动脉硬化是导致脑血管阻塞及血管脆弱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高发的原因之一。

硬化的血管,在面对血流压力的波动时失去了足够的适应能力,更容易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或完全阻塞,进而引发脑血管危机。

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还与治疗的时效性密切相关。

中风发作后的黄金救治时间,一般是3到4.5小时内,在此期间进行溶栓治疗或外科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可问题是,很多老年人由于居住地偏远、急救意识不足或家人未能及时发现病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不可逆地恶化。

冬天需警惕的2种怕冷表现,或为脑血管前兆

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与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加剧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特别的怕冷表现,可能是脑血管问题的信号,尤其需要老年人和家人们高度重视。

① 手脚长期冰凉,而且难以暖和

气温下降后,手脚冰凉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感受,但如果在室内温暖环境下,仍然无法恢复温暖,且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与脑血管循环不畅有关。

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变差,血液流动变慢,在寒冷的环境中尤为明显。

尤其是患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外周血管收缩过度的情况,导致手脚末梢的血液供应严重不足。

从病理机制上讲,手脚异常冰凉是血液循环不畅的信号,而这种现象往往源于脑血管的硬化或部分阻塞。

当脑血管发生轻度阻塞时,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身体末端的血流调节,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收缩,使得手脚长时间处于冰冷状态。

血液黏稠度的升高也会加剧这种不畅,加重末端组织的供血不足,进一步恶化手脚冰凉的状况。

② 频繁的畏寒

另一种需要关注的表现,是频繁的畏寒与头晕。

如果老年人在寒冷天气中,经常感到全身寒冷,并伴随头晕的症状,则这可能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低温刺激使得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进而产生头晕、耳鸣或视物模糊等症状。

这种状况的发生,通常与血管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密切相关。

寒冷环境中,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对本身已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而言,血压的快速升高会对脆弱的脑血管壁产生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微小血管的破裂或狭窄加重。

从而影响脑组织的供氧能力,产生畏寒和头晕的症状。

当老年人频繁感到畏寒与头晕时,务必要尽早就医进行检查,以明确脑血管的健康状况,防止进一步恶化。

冬天老人的脑血管,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寒冷的冬季,无疑对老年人的脑血管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冬季的低温不仅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波动增大,还会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的负担,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和血液黏稠度升高等问题。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体血管本能地收缩,以减少体热散失,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管弹性较差,频繁的收缩,会让血管壁承受更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累积不仅增加了血管破裂的风险,还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整体的血液流通,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冬季的血压波动剧烈,对脆弱的脑血管产生巨大的冲击。

这有可能导致,急性脑血管事件如中风的发生。

而且呢,冬季寒冷导致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水分蒸发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液变得黏稠意味着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一旦血栓在脑部血管内形成,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带来严重的健康后果。

血流速度减慢也使得动脉硬化问题进一步恶化,使得大脑的供血供氧更加困难,脑部细胞因缺氧而出现功能障碍,这正是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冬季的寒冷,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由于怕冷,往往减少了户外活动,长时间待在室内,导致运动量明显减少,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让血液循环更加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进一步加剧了脑血管问题的风险。

而运动不足,还会使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进一步降低,使得血管对血压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差,在冬季保持适度的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即使不出门,也可以选择一些室内的活动,比如太极拳、轻体操、伸展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和血管弹性,这对于减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有裨益。

另外,冬季低温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寒冷刺激,会通过神经系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和心率加快,这种应激反应对老年人本就脆弱的心脑血管系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交感神经兴奋状态下,血压容易波动,这种波动对于脑血管壁的负担不容忽视,老年人在冬季除了注意保暖,还应注意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紧张或激动,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脑血管的负面影响。

总之,冬季的低温不仅直接影响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还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老年人的脑血管健康,从低温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到血液黏稠度增加,从代谢降低到生活方式的改变。

老年人冬季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持温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管理情绪,都是老年人冬季保护脑血管健康的关键措施。

结语

张大爷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冬季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出现手脚异常冰凉、频繁畏寒和头晕等症状时,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要求我们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在冬季这种高风险季节,更需特别关注身体的信号。

0 阅读:27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