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24日。
这天上午,周总理来到了北海公园散步。近来,他的身体不是很好,一直懒得出门,今天或许是精神还不错。
接下来……
尽管周总理的精神还不错,不过工作人员们很担忧周总理,所以大家还是跟着周总理一起出门。周总理倒是也没有拒绝,多几个人陪着也好。
一边走,周总理一边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突然,周总理像是想到了什么,扭头询问工作人员们:
“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
工作人员们一脸好奇的看向周总理,很显然,大家都不明白周总理说的是什么意思?看到大家没明白,周总理也亲自解开了这一问题:
“今天是老舍先生的忌日!”
原来如此!
1966年8月24日,著名作家老舍去世。得知老舍去世后,周总理特别的悲痛,于公,国家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人才作家;于私,周总理失去了一位知心好友。
还记得,1958年。
这一年,老舍写出了名剧《茶馆》。尽管在后来,《茶馆》是受到人人称赞的剧作。但是刚开始,尤其是在彩排和审查的时候,《茶馆》的争议非常大,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文艺界,都是褒贬不一的。
有的人认为该剧的内容没什么意义,尤其没有进步意义,甚至大有一种感觉,是在为封建主义和资产主义死亡写赞歌。
而有的人认为该剧的艺术成分非常高,是一出好戏,应该集合力量进行排练演出,让所有人看到佳作。
而周总理,就是第二批人,他非常支持演出《茶馆》,还当众表示:
“《茶馆》是出好戏,为什么不可以演呢?”
周总理之所以喜欢茶馆,是因为他觉得《茶馆》反映了历史事实,而且,还可以教育年青一代。有了周总理的大力支持,《茶馆》终于可以进行演出了。
而老舍的心血,也没有付之一炬,对周总理的支持,老舍感激万分。
几年之后,《茶馆》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名作。周总理也亲自观看过许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和见解。有一次演出结束,周总理特意去找到老舍交流经验,在闲谈中,周总理表示:
“《茶馆》从清末演到解放前,是不是反映的年代太长了?是否可以集中一些呢?”
周总理的建议,老舍认为非常有道理,可是怎么改显然是非常难的,所以直到后来,老舍也没有改。
尽管没有修改,但是在这一次次的交往中,老舍与周总理成为了彼此信任,互相建议的挚交,他们的友情,越来越深厚了。
只要工作不繁忙的时候,周总理就一定会亲自去到老舍家中拜访。有一次下午,周总理去到老舍家中拜访,来开门的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看到是胡絜青来开门,周总理假装责怪她:
“听说老舍病了,怎么不报告呢?”
这种带着假意批评实则关心的话语,胡絜青当然能够听出来了,笑着迎接周总理进门。好在老舍的病情都是一些小毛病,没什么大碍,周总理也就放心了。
回忆起往昔与老舍的交往,周总理感觉到无比哀伤,亲爱的朋友已经离去,希望情谊,永远不会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