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所在的医院有一个科室叫做体检中心,是专门为广大朋友提供体检的部门。其实很多医院都设有这种机构,一般的医院在体检结束后,会发给朋友们一份体检报告,里面详细记载了检查的项目、异常的项目及相关的临床意义。
一般到这里体检就结束了,张医生所在医院的体检科与其他医院的有所不同,他们在发放完体检报告以后,还会专门组织各个科室的专家,在某一时间段里为体检的朋友来解读相关报告。之所以医院会这样做,是因为体检报告里涉及到了很多的医学名词,非专业的朋友是很难理解其中含义的,因此,才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为了响应领导的号召,今天张医生打算在自己的作品中,为朋友们做一下这方面的解读,由于大多数体检都涉及到非常多的内容,张医生是无法为朋友们逐一解读的,即使张医生有时间创作,朋友们也未必有时间看,所以,今天,张医生打算利用一点时间,为朋友们解读一个体检中非常常见的病变,这就是动脉硬化斑块。
很多朋友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的动脉上常有硬化斑块,不是学医的朋友都能看出来,这肯定不是正常结构,而且,这些异常结构肯定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人体的每一条动脉都不是白给的,都是器官和组织活动的交通要道,如果它们出现问题,肯定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下肢动脉闭塞,还会引发肢体坏死,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更为要命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一旦检查出来一个部位狭窄,往往意味着全身各处的血管都出了问题,动脉硬化斑块的危害如此之大,有没有什么药可以使之变小,甚至消失呢?
事实上,动脉硬化的斑块是可以通过一些药物使其变小或消失的,但是,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后的疗效并不确定,出现斑块缩小或消失的,仅仅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属于小概率事件,因此,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需要长时间用药。
因此,如果发现动脉里有了动脉硬化斑块之后,我们主要看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来决定是否对其治疗。依据动脉的狭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3种类型;而依据斑块的性质,又可以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2种。下面,张医生依据这些分类,为朋友们详细盘点一下。
首先,看一下轻度狭窄,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小于50%,我们称为轻度狭窄,如果斑块的性质属于稳定性斑块,我们不必对其做任何处置,只需要定期观察就行。但您需要注意的是,每年都要进行体检,因为斑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停进展的,也是可以逆转的。
如果是不稳定性斑块,因为有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主要的用药是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这两种药物的共同作用是抑制炎症反应,使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阿司匹林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少数病人的斑块缩小,甚至消失。
但是这种作用是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的,需要长期服用才可以观察到。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任何药都有其不良的副作用,长时间服药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也是为何医生不建议所有有动脉硬化斑块的朋友服药的原因。
如果动脉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在50%~70%之间,我们称之为中度狭窄,这时候动脉的血流已经受到影响,如果没有症状我们可以暂时观察斑块的进展情况,同时,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来防止血栓脱落,和斑块生长。
如果有了相关的症状,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对于超过70%以上的狭窄,我们称之为重度狭窄,这时候单纯用药物很难控制斑块的发展了,无论是否有症状,医生都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以在血管内下个支架,如果是颈动脉,我们可以做内膜剥脱手术。
具体的治疗方式,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来做出相关的推荐,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安全的手术的。而且,手术之后,无论是哪种术式,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关于动脉硬化斑块的问题就先聊到这里,其实体检报告中常见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朋友们有这方面的疑惑,大可以在留言区里留言,张医生尽量抽时间为朋友们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比较普遍的问题,张医生还会单独抽出时间来创作相关作品,尽量满足朋友们的需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是不愿意定期去体检的,他们会觉得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更重要的是,一旦查出了问题,就要严格约束自己的生活,弄的自己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活质量会大幅度下降。所以,他们宁可掩耳盗铃,也不愿意勇敢面对。
事实上,健康体检是关爱自己的首要行动,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亚健康状态还是潜在疾病,体检都能为我们提供一份科学的健康报告,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健康的保障。因此,体检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生命的负责。让我们从新年开始,重视体检,守护健康,拥抱幸福生活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