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将|善用兵,多智数,明赏罚,披坚执锐“面涅将军”狄青

傅山聊文化 2025-02-06 16:50:43

据说宋仁宗出生后便昼夜啼哭,没有人能制止,遂贴出皇榜。有个老叟揭榜入皇宫,到仁宗跟前,耳语一番,仁宗居然不哭啦。原来仁宗原是赤脚大仙转世,已开始替江山社稷担忧。老叟是太白金星,告诉仁宗重点有八个字“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就是说有高人辅佐:文曲星包拯安邦,武曲星狄青定国。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神话故事的味道。然而,从中可以看到狄青将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还是挺重要的。

宋仁宗知道狄青威猛,担心有人害他,派使者飞驰前线训诫,要防范。等听到狄青已获胜,赶紧让宰相拟定奖赏,认为慢了就没有奖勉作用了。(历史记载有,宋仁宗赵祯: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这或许就是狄青在仁宗心中的分量。

有人拿来了一个包裹求见狄青。包裹内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唐代名相狄仁杰一幅画像和十几道“告身”。来人愿意把这些东西献给狄青,本来以为狄青会很高兴。因为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炫耀狄仁杰是自己的同宗远祖。没想到,狄青却说,不敢高攀狄仁杰大人。随即打发走了这个“献宝”人。

狄青本是出身贫苦人家。据说是因为其兄长与人斗殴,他为兄代罪,才入狱、当兵。狄青入伍从军,很快就展现出非凡天赋——对战争理解深刻、到位。

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了狄青击退西夏军的事,显示狄青将军作为军事主官具有的优秀军事素养。事情大体上是这样的:狄青击败西夏军后,率军追击到山踊时,西夏军突然停滞不前了。许多人都认为西夏军遇到险情了,应该乘胜追击。狄青却做出了鸣金收兵决定。结果,西夏军得以逃脱。之后,去查看知道山踊后是深涧。一些将佐就开始后悔。狄青告诫他们:敌人突然停止,可能会有伏兵或奇兵。此其一,其二,我们已经获得大的胜利,即便全歼或全获敌军残寇,也没有太多好处。因为一些苍头小利,而让我们大军掉入敌人陷阱,是不划算的。宁愿现在后悔没有追击,也远远强过因追击而中计后的后悔。

南宋历史学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青为人谨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师行,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喜推其功以与将佐。简单的说就是:谋划,整军,实战等等与打仗有关的都是狄青做的,他还喜欢把功劳推给其他将领和辅佐人员。

在广西征讨叛军时,由于从前征讨的将领已连续征讨失败,士气低落。狄青为了提升士气,想了很多办法。他了解到南方有崇拜鬼神风俗,心生一计。他率领官兵出桂林,即去拜神祈福保佑。他口中念念有词:此次用兵,希望得到神灵护佑。如果能够战胜敌人,伤亡又很少,就请显灵:钱面通通朝上。说完,从袋中取出一把制钱,抛向空中。此举,吓坏了许多官员,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前面朝上,不是更加影响士气了吗?没想到的是:制钱纷纷落下,个个都是钱面朝上。众官兵见状,认为果然有神灵佑护,士气大振。狄青令人将制钱就地订上钢钉,盖上青布,并亲自封好。告诉送行官员看护好,等凯旋归来,再来取。狄青的士兵及部下平时就训练有素,狄青战前又善于谋划,作战勇猛。结果自然是大败叛军。狄青率领胜利之师,回到约定地点取钱。狄青部下及将佐才发现:所有制钱双面都是钱面。

狄青打仗常常身先士卒,就是咱们老百姓所说的当“先锋”。据说,他上阵打仗时喜欢戴一面具。狄青披头散发,头戴铜面具,挥舞“神机万胜水龙刀”,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神奇的是:狄青只要戴上面具,敌人就闻风丧胆。传说他的面具叫“金缕鬼脸”,狄青戴上它,就会变成金甲巨神,法力无边。因此,屡立战功。

在白鹤关大战中,狄青的“穿云箭”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接连破除了敌人的致胜三大法宝:明珠、惊天弹和火鸦,取得了胜利。

在平定侬智高战役中,狄青发明了“铁链枷”,也称“梢子棍”。力克一向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标牌兵”。这或许就是“钩镰枪大破连环马”的真实写照。

最著名的,应该是狄青夜袭昆仑关。此一战已计入史册。

狄青通常用“疑兵计”击溃西夏军。密切监视李元昊,发现其稍有骚扰,就给予猛烈回击。狄青实施的“保安大捷”,直打的西夏军不敢妄动。至此,奠定了西北战局。

0 阅读:28
傅山聊文化

傅山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