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开疆拓土,驭下集权的末世强势君主,世人眼中的无道昏君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3
导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汉桓帝为负面典型来告诫刘禅勤政爱民,复兴大汉。

关于汉桓帝,许多人不了解,他叫刘志,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倒数第四位皇帝,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年就爆发了席卷中原的黄巾起义,东汉从此走向灭亡。

如此说,汉桓帝应该是一位表现拉垮的无道昏君,但从其谥号“桓”的含义来看又似乎很矛盾,《逸周书·谥法解》对桓是这么解释的:

“辟土远服曰桓;克净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如此看,桓是个褒义概念,比如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照此推理,汉桓帝的形象又没那么差劲。

真实情况如何?下面让我们走近这位神秘的帝王,了解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以旁支宗室继承大统

公元132年,刘志出生于冀州蠡吾国,汉章帝刘炟曾孙,祖父为河间孝王刘开,父亲为蠡吾侯刘翼。

145年,刘翼病逝,刘志继承其父爵位,按照既定生活轨迹,刘志大概率会做一辈子的富贵闲散宗室,但命运女神偏偏垂青于他。

东汉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刘秀,其余都是短命天子,从144年至145年,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连续三任皇帝病逝,冲帝两岁去世,质帝八岁被大将军梁冀毒杀,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梁太后和梁冀商议拥立刘志为帝,一来刘志形貌出众,身体健朗,之前去洛阳觐见给梁太后不错的印象,二来刘志年幼,易于掌控。

当时梁氏外戚专权,尤其是梁冀作风霸道跋扈,选立刘志对自己巩固权力有利。

146年八月,梁太后派人接刘志入南宫继帝位,时年十四岁,是为汉桓帝,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辅政。147年9月,梁太后册立自己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

厕所里的密谋:杀虎破局,铲除外戚

在外人看来,汉桓帝是年少登基,富有四海的天子,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当这个皇帝有多么的憋屈。

自己一个旁支宗室在京城无依无靠,梁氏专权视皇权如同摆设,他的前任汉质帝仅因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梁冀下毒害死。

如今上有梁太后临朝听政,下有梁冀擅权朝政,这还不够,太后又把自己的妹妹强加给他当皇后,以此巩固梁氏权力,大汉江山表面姓刘,实际上就是梁家的。

此时的汉桓帝唯一的心愿就是自保,别因为哪天不小心说错或者做错了什么,断送了小命。

为此汉桓帝不断奖赏梁冀以安其心,食邑增加至一万三千户,其大将军府属员超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总和。

各地进贡给汉桓帝的东西要先送到大将军府上,梁冀挑选后才轮到他,不仅如此,梁冀又在幕府大起第舍,兴建豪宅,所有的金玉珠宝、珍奇怪物堆满仓库。

梁家的林苑方圆上千里,规制与皇家园林完全一样,求官跑官的、请托办事的都聚集梁冀幕府前,人多的道路都堵死了,比集市还热闹。

梁冀本人更是奢靡无度,不仅挥金如土,就连出行都要征调大量伎女御者随行,还收纳奸诈的亡命之徒,抓捕良民,把他们作为奴婢使唤,达到数千人。

150年,梁太后病逝,临终前,她下诏归政汉桓帝。

其实梁太后对梁冀的跋扈擅权也早已不满,只是梁冀势力太大,无法撼动,临死前大政奉还也算是给汉桓帝一个交待。

可是权力这个东西岂是一纸诏书就能解决的事,汉桓帝只能忍耐,而且为了抚慰梁冀,将其封邑增至三万户,远远超出汉代封侯的界限。

不仅如此,汉桓帝还赋予他入朝不趋,佩剑着履进殿的特权,但即便这样,梁冀还是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

他专横行事,一天比一天凶残放纵,大小事务没有一件不是先征询他的意见才做出决定的,宫中的卫士侍从都是他亲自安置的,百官升迁,都要先到梁冀幕府谢恩。

任何敢忤逆他的大臣都被他下狱处死,有的甚至不经过皇帝。

任何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此时的汉桓帝的忍耐已到了极限。

公元159年,皇后梁女莹病逝,这对于梁冀来说是个坏消息。

外戚能够专权说到底还是来自皇帝,梁冀的两个妹妹,一个是太后,一个是皇后,等于是梁冀专权的双保险,没有这层关系,他根本不可能接近最高权力。

而梁皇后的死意味梁冀执政失去合法性正当性,可权力好似令人沉醉的美酒,可梁冀不甘心就此放弃。

为此他打起桓帝贵人邓猛女的主意,邓猛女的丈夫本是梁冀的妻子孙寿的舅舅,孙寿把邓猛女引荐到掖庭被桓帝宠幸,因此梁冀想认她为义女,以巩固势力。

汉桓帝意识到不能再忍了,如果再放任下去,自己就要做一辈子傀儡。但举朝之中又有谁值得信任呢?又有哪个大臣能够有勇气面对梁冀?

苦思冥想,黑暗的角落中总有梁冀的权力盲区,对,就是宦官,他们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被这些高高在上的豪族外戚所鄙视。

不久他借口上厕所,让亲近宦官唐衡随从服侍,厕所里他压低声音问:

“你知道咱们周围的人里有谁跟梁冀不和的吗?”

唐衡回答说单超、左悺、徐璜、具瑗这几个中常侍都恨梁冀,于是桓帝召集这几个人到密室商议,六人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梁冀虽然势力庞大,但也不是没有弱点,他专权近二十年,作风残暴,早已为天下士人厌恶,很多大臣亦是敢怒不敢言。

更关键的是皇家禁军仍掌握在皇室手中,对此汉桓帝铲除梁冀分两步。

第一,逮捕梁冀安插在内廷的中黄门张恽,失梁冀失去情报来源,第二,召集尚书发布逮捕梁冀诏令,火速让具瑗率领虎贲、羽林一千多人包围梁冀府,收回大将军印信。

梁冀当晚在府中自杀,梁氏宗族被处死的数十人,官吏宾客被罢免的有三百多人,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

汉桓帝隐忍多年,终于出了口恶气,不光站稳了脚跟,也算是给汉质帝报了仇。

罢黜宦官,实现集权

梁氏家族的覆灭标志东汉外戚专权时代结束,但汉桓帝是否就可以乾纲独断,高枕无忧呢?答案是否。

因为东汉皇权运行依靠两个轮子,一个是外戚,另一个就是宦官。

之前外戚的势力太大,汉桓帝借助宦官的势力将其铲除,现在等于坐上了宦官的独轮车,他本人由外戚的傀儡变成了宦官的傀儡。

159年九月,梁氏被消灭不久后,汉桓帝犒赏有功之臣,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等五名宦官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

由于没有朝中势力掣肘,宦官势力日渐膨胀,“五侯”任人唯亲,打击异己,专擅朝政,相较外戚,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流传这样的话:

“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随着权势的扩大,逐渐威胁皇权。汉桓帝经过多年的磨砺,早已不是当初初入皇宫的懵懂少年,对于任何潜在的风险有着前瞻的判断。

宦官虽然专权,但只是局限于朝政,尚未染指军队,对于这一点,汉桓帝很清楚,所以始终把司隶校尉这一负责纠察百官的重要权力职务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几年前,汉桓帝借助司隶校尉干掉梁冀,这次司隶校尉将再次发挥作用。

165年,汉桓帝指示司隶校尉韩演上奏弹劾左悺、具瑗有罪,汉桓帝迅速将两大宦官押入廷尉问罪,一个被勒令自尽,一个被贬出京。

紧接着,汉桓帝雷霆出手,单超、徐璜、唐衡等纷纷遭贬,五大宦官子弟所有封地均被没收,五侯专权彻底终结。

毁誉参半的末世皇帝

汉桓帝在极其弱势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先后铲除梁氏、“五侯”等外戚、宦官政治集团,最终实现大权独揽,这在东汉中后期皇帝中是不多见的。

论政治手段,汉桓帝在两汉皇帝中处于第二档,虽然弱于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和光武帝,但要比那些受制于强臣外戚的两汉皇帝强得多。

从汉桓帝掌权后的执政表现来看,要一分为二看待,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汉桓帝在军事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对得起“桓”的谥号。

当时汉朝面临最大的边患是西羌叛乱,西羌为了抢占河西谷地,自东汉初期就危害西陲,东汉历代皇帝都未能解决,在汉桓帝执政初期已占据整个凉州。

过去朝廷一直剿抚并用,汉桓帝掌权后坚决剿灭之。

162年,他启用西羌杀神段颖为护羌校尉,调集大军猛攻,辗转山谷间,春去秋来,无日不战,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

五年时间斩杀数万人,俘获牲畜十余万头,彻底平定西羌,解决了这一危害边陲百年的祸患。

在击打西羌的同时,帝国北疆又宣布告急,鲜卑联合南匈奴、乌桓数万骑兵攻掠北方九郡,以及西北的张掖、酒泉等地。

按照以往思维,朝廷必然是拉一派打一派,但汉桓帝武力值拉满,偏偏不搞安抚,谁敢犯边就揍谁。

他任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乖乖率众二十万投降。

除了西羌、鲜卑两大强敌,汉桓帝还平定南方的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板楯蛮等部落反叛,击破东北地区的扶余国侵略。

在此期间,北匈奴挑唆西域于阗、车师反叛,可能北匈奴认为东汉国势日衰,外忧内患不断,趁此机会捞取好处。

但汉桓帝岂是好欺负的,对于北匈奴这个手下败将,汉桓帝要继续延续祖宗的胜利,他以种暠为度辽将军西征,顿时震慑西域各国。

除了震慑周边民族,汉桓帝在外交上采取积极政策。

公元166年,古罗马派遣使者到达洛阳,受到汉桓帝热情接见,双方互赠礼物,至此汉朝和罗马这两大东西方帝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首次打通到延伸欧洲的路线。

同时汉桓帝还打通了堵塞多年的中亚到天竺的路线,天竺使者重新恢复到东汉进贡。

从159年亲政至168年逝世,汉桓帝执政十年,延续了大汉帝国的尚武辉煌。

在国家内部衰弱的江河日下困局下平定一系列外患,可谓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把周围惹事的打个遍,如此一看,汉桓帝倒像个神武之君。

不过与辉煌的对外战绩相比,是其糟糕的内政。

汉桓帝除掉“五侯”后并没有吸取宦官专政的教训,反而启用更多的宦官,在汉桓帝看来,相较于势大根深的外戚和垄断舆论的士大夫官僚,还是宦官更好用。

这些阉割之人没有后代儿孙,形成不了豪族地主集团,同时又不掌握军权,掀不起大浪,只能依附于皇帝。

所以汉桓帝对他们很放心,即便贪污受贿,为非作歹,只要听话就行。

同时为了堵塞言路,打压士人,酿造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党锢之祸。

对于吏治黑暗、社会动荡和水旱天灾,汉桓帝的作为很有限,以至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活不下去只能选择造反,敲响东汉亡国丧钟,汉桓帝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如明朝文学家罗贯中所言: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在这里我们讨论汉桓帝,并非为其翻案,也不是一味抹黑,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给历史人物一个客观中立的评价。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