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可谓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之一了,虽然这一桥段是罗老先生杜撰无疑,但读罢之后,我们还是会为孔明的神机妙算感到由衷地钦佩。
但是,这里面却有一个问题:孔明借箭所使用的“草船”,是一个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易燃物。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不下令放火箭呢?要知道同样是在三国时代,魏将郝昭就使用火箭大破蜀汉的云梯,让攻城的汉军变成了“烤串”。既然郝昭能用,那曹操为什么不用呢?
上图_ 草船借箭--陆泽之作
基本军事常识:大晚上弄火不是找死吗?
如果你看过很多好莱坞战争大片,想必你一定会看到过这样的镜头:大晚上的哥几个在战壕里实在困意难耐,但因为正在执勤警戒又不能睡觉,于是便点根烟抽提提神。想的是挺好,可谁料这烟刚刚点上,对面的狙击手“嘭”的一枪就给点烟的哥们爆了头了。
我们知道,火药发明之前,冷兵器战争中的火箭就是在普通弓箭箭杆上绑上一个用油浸过的布,待点燃油布后将箭发射出去,以便在命中目标后点燃周边的易燃物,从而引发火灾,以火攻敌。所以说,火箭是要点燃再射的。而两军对阵,本来对方在大晚上的不知道你在哪里,你要是点火放箭,不正好给敌人指示了目标吗?
上图_ 冷兵器时代的弓箭
更何况,在草船借箭那种浓雾的环境下,曹军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也不知道其他方向是不是埋伏了敌人。你只听得到声音,看不到敌人,这个时候点个火,不怕自己成为活靶子吗?而且不要忘了,后来黄盖火烧曹军水寨,就是用被点燃的船撞击曹军战舰而引发大火。就算曹操不怕暴露自己,可一旦敌船被引燃,对手鱼死网破非要不顾一切向曹军的水寨里撞,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所以,只要稍有军事常识,就会明白绝不能在敌情不明的时候先暴露自己。作为古代著名军事统帅,难道曹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
上图_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鲍国安(饰)
古代的油料制备:这个实在太费事儿了!
前文讲过,制作火箭需要用油,然而汉末三国时期的油料榨取实在是一件相当费劲的事。要知道那个年代没有开采石油的技术,所谓的油只能从动植物中提取。按照《天中记》和《汉书》记载,汉朝时普遍使用的油基本上是从麻、菽、蕉等植物及一些果木中榨取的。
一般榨油时,采用的是木榨榨油工艺。这种工艺比较复杂,要经历炒锅炒熟、上槽碾末、蒸锅包饼、上圈装榨、木槽打榨、沉淀沥油等过程。
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每年立冬后开始榨油。工作时先将焙干的原料放置在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由一个水车带动,水车和碾盘直径一般都在4米以上。原料碾成末后用木甑蒸熟,然后做成胚饼。
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槽内一侧装上木楔。开榨时,需要几个大汉执着悬吊在空中、长达5米多的撞锤,反复猛撞木楔,木楔受力后积压胚饼,饼子不断被压缩,油便从饼中一点点流出。
上图_ 古人榨油
可以看出,这种榨油方法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而且要有水源提供动力,还需提供充足的劳动力(5米多的撞锤撞上一小时,绝对能给你累散架,所以古时榨油工人都得几班轮换着来干),不是你想榨就能榨的。正因如此,油料在当时绝对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除了郝昭用火箭大破孔明的云梯外,《三国志·魏志》中还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满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可见,那个时代一般都是在生死攸关的城市攻防战中,油料才被作为引火之物来使用,以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
因此,曹操绝对不会为了一个敌情不明、且对手很可能是故意诱敌派出的小部队而浪费军中宝贵的油料。
上图_ 央视版《三国演义》 诸葛亮 和 刘备
双方的心理博弈:他没想弄死我
其实,草船借箭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孔明和曹操之间心理博弈的一个过程。孔明此去不是找人干仗,而是袭扰。面对自己这一招,曹操无非就是两个选择:要么出兵打你一顿,要么将你驱散了事。
而曹孟德不久前刚刚在三江口之战中吃了东吴的亏,深知吴军水战的厉害。自己这边水军尚未完成训练不说,还损了蔡瑁、张允这两个水战大咖。在这种情况下,于雾天中贸然出击迎敌,一旦遭遇敌军主力,那胜算确实是太渺茫了。因而,孔明赌定曹操定会选择驱散之策,绝不会出杀招至自己于死地。
恰恰最后曹操心里想的正合孔明之意,得知上当后,曹丞相也只是懊悔,而没有恼羞成怒。说明曹操觉得损失十万只箭也不算太大的事,毕竟自己的大军完好无损。只要部队还在,损失点儿弓箭又能怎样?对比一下三江口之战时,曹操在失败后:“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可见一旦吃了败仗使部队遭受损失,曹操就绝对不是懊悔了,而是实打实的愤怒。
上图_ 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 草船借箭
而且,我们也同样应该想到,身为智者,孔明难道不会做些防火措施吗?就算曹军真的要放火箭,而且火箭射到了船和草人上,但只要提前往草人上泼水、往船上涂抹湿泥,这火照样是着不起来的。哪怕孔明一时间大脑短路,不采取任何防火措施,但潮湿的天气(大雾弥漫)里,船和草人本来就湿乎乎,况且又是在江上,退一万步讲,那人家孔明也是随时可以有水灭火的。
草船借箭,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罗老先生以这个故事烘托了孔明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不会影响整个战局,以免对历史进程进行大的改动,这种创作水平非名家圣手不能为之。而且,这样一个故事,在不大的篇幅中却向读者展示了天文、地理、兵势、阴阳等丰富的军事哲学,其中所蕴含的军事智慧,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后人认真地学习、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