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一位用生命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誓言的英雄,在1965年为保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未婚妻赵英玲痛失挚爱,一生未“改嫁”,坚守着对王杰的深情,帮他照顾父母,直到二老去世。
时间如白驹过隙,人们不禁好奇,赵英玲为何对王杰如此深情,她又是怎样度过的后半生?
相爱的柔情岁月在山东金乡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走出了一位名叫王杰的英雄。
1942年出生的他,自小便怀揣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拜,那些英雄故事和画册成为了他童年的宝贵记忆。
1957年,家乡遭遇大水,王杰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抢救生产队的马匹,这份勇敢与担当,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同年,王杰的父亲王儒堂在挖河工程中认识了赵英玲,觉得她朴实善良、勤劳能干,便介绍给了儿子王杰。
王杰和赵英玲见面后,彼此都很满意,两家很快定了亲。
期间,赵玉玲见王家生活拮据,还谢绝了他家送来的银镯和钢笔,这份朴实与善良,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几分温馨。
然而,生活的波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1958年,为了生计,王杰一家迁往内蒙古阿荣旗。
几年后,王杰毅然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从此,他与未婚妻赵英玲聚少离多,但爱情并未因此褪色,两人一直互通书信。
在部队的日子里,王杰心系国家,立志干出一番事业,1963年,赵英玲前来探望,两人在照相馆合影留念。
1963年王杰与赵英玲第一次合影
次年夏天,王杰在山东费县施工时不慎烫伤右手,住院期间仍不忘给赵英玲写信报平安。
赵英玲放心不下,千里迢迢赶到部队探望,两人相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天后,两人再次分别,没过几天,赵英玲就收到了王杰母亲的来信,信中提到她心脏病犯了,希望赵英玲能去看看她。
赵英玲在家人的支持下,启程前往内蒙古,就这样在王家住了下来。
1965年6月,王杰探亲回家,见到未婚妻赵玉玲十分开心,那一刻,所有的等待与思念都化作了无言的柔情。
他们一起度过了短暂的团圆时光,王杰还陪赵英玲上街,走到照相馆门前,本打算再照一张相,却因赵英玲的节俭而错过。
谁也没想到,这一错过,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在沂蒙腹地的那段时光,王杰和张英玲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日子。
那些甜蜜的回忆,至今仍深深镌刻在赵英玲的心中,然而,命运总是爱捉弄人。
1965年的夏天,王杰所在的部队来到了邳县张楼公社进行野外训练。
同年6月底,王杰受营长和教导员之托,帮助民兵地雷班训练。
从那天起,王杰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5点就到民兵集训地开课,8点再匆匆赶回部队参加游泳训练。
7月14日那天,王杰如往常一样,为班里的12名学员讲授“绊发式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课程。
王杰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把雷管、拉火管都连接妥当,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
可就在这时,意外突然降临,土层里冒出了白烟,火星四溅,12名学员吓得脸色煞白,王杰却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
一声巨响后,23岁的王杰英勇牺牲,而周围的12名学员却活了下来,附近民兵立即赶来抢救伤员、收集王杰遗体、保护现场……
安顿好王杰后事后,前来调查的民兵发现,王杰用的拉火管已经过期,处于失控状态,根本来不及补救。
值得一提的是,王杰本可以往后一倒保住性命,但他却选择了用生命去守护那12名学员。
部队在整理王杰遗物时,从王杰留下的三本日记里,看到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内心世界。
其中,王杰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掷地有声,让人看了心潮澎湃。
国家在得知王杰的英雄事迹后,为了铭记他的功勋,特别在1965年9月16日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还设立了“王杰部队”。
然而,此时远在内蒙古的赵英玲还不知道王杰逝世的消息,还在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未婚夫的归来……
坚守的真情爱恋1965年的秋天,对赵英玲来说,是生命中最寒冷的季节。
那天,她察觉到家中氛围异常,王杰的父母变得分外沉默,眼中满是哀伤,但无论她如何追问,都得不到答案。
直到从同村女干部那里得知了未婚夫牺牲的消息,那一刻,赵英玲心脏抽痛,悲痛万分。
但她没有选择离开,而继续是留在内蒙古,悉心照料王杰的父母,直到他们安详离世。
为了让两位老人在天堂也能找到回家的路,赵英玲特意将他们的墓碑朝向徐州王杰部队的方向,那是他们儿子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后来,赵英玲带着对王杰深深的思念,搬家到了辽宁大连,她一直没有再婚,而是收养了一个女儿,取名王艳红。
那些年来,赵英玲从未主动向人提起过她与王杰的过去,这个秘密一直被她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
直到女儿35岁那年,无意间发现了她珍藏的小包,里面藏着王杰当兵时的照片,才揭开了这段尘封的记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了2022年,山东电视台的编导王媛,带着王杰部队的士兵,踏上了寻找赵英玲的旅程。
为了给她一个惊喜,王媛请来了“神笔警探”林宇辉,根据王杰生前的照片,绘制了一幅他80岁的素描肖像。
当赵英玲看到这幅画时,泪水夺眶而出,仿佛穿越了时空,再次与心爱的人重逢。
在摄制组即将离开时,赵英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用白手绢包着的五彩荷包。
这是她1961年为王杰缝制的信物,里面装着一缕草绿色丝线,王杰一直将它带在身边,直到牺牲前才落在家里。
赵英玲把荷包交给了王杰部队的干事,并请他们在王杰牺牲60周年时,将它带回徐州……
回看王杰的英勇奇迹,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与奉献。
而赵英玲,这位默默守候在英雄背后的女子,她的柔情与坚韧,同样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