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很大,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人,但我们常常忘记这点。
在这个很大的世界上,中美是各自有鲜明特色的国家,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历史太过悠久,以至于一些人会觉得包袱太沉重了。
而美国则很“年轻”,它的广阔和强盛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们。
尽管中国有许多人在讨论美国,但真正了解美国的人其实不多。当然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美国也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国。
在企业界,如果要找一个对两个国家都相当了解的企业家,那任正非无疑是一个。
对于美国,任正非历来是学习的态度。“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它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这种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亿万人才在美国土地上创新、挤压、井喷。”
任正非多次去美国考察,IBM在华为的管理咨询项目就是任正非率队去美国考察、谈妥的,他为华为找了位好“老师”。另外,还有几十个美国的咨询公司先后给华为做过管理咨询。
对于美国,任正非从地理、历史、教育、人文、科技、制度、商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写了《赴美考察散记》、《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等文章。
任正非去过波士顿、费城、纽约、洛杉矶等地方,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中央公园及自然博物馆,考察了IBM等企业,还去了硅谷和贝尔实验室。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任正非表示美国的创新土壤非常肥沃,科技创新精神和踏踏实实努力奋斗的精神,都是长期要认真学习的。华为就是大量学习了美国的文化与管理,任正非说美国文化很奔放、很创新,他喜欢美国年轻人的疯狂和好大喜功。
任正非曾在美国见了一个留学生,留下感叹:中国人永远跳不进钱窝在美国费城,任正非去过一个中国留学生家里,冬天很冷,但他家里没有开暖气,这样可以节约下来100美元。
看望过后,任正非对于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想观念差别有了鲜明的印象,他感叹道,“中国人是省吃俭用,留给后代,美国人狂花乱花,广交朋友”。
留学生夫妇很节省,吃的、用的都十分简单,但他们也不是没有钱,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年约4万美元的收入已经是很高了,按道理来说,生活条件应该很不错才对。
中国人永远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永远跳不进钱窝,在富裕的美国,仍然贫穷。美国人朋友越交越多,机会越来越好,钱也越挣越多。人生的成功,80%在机会。
任正非认为,中国人难以发家致富,主要还是观念没有扭转过来。
赚钱不在于省钱,而在于懂得花钱。华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任正非说过华为不是节约出来的。实际上,做事业就是要敢于花钱,敢于浪费,机会比金子重要。
“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死亡。”
有舍才有得,没有投入和付出又哪有回报?
“这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就是金子,最值钱的是未来和机会。”任正非一直是算大账的思维方式,“抓住机会与创造机会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它决定了企业与国家的发展道路。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后进者的名言。”
在任正非看来,节约固然是美德,但真正的节约不是节衣缩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做生意需要多交朋友任正非曾给年轻员工讲过这个道理,他强调年轻人不要太抠,不要光想着攒钱,人在年轻时候也没有多少钱,你想着存钱不如想着自我提升,以及多结交人脉:
要存本事不存钱,存人脉不存钱,没有人脉能做成啥呢?但,你没有本事,有人脉也白搭。当然我也理解有人要存钱娶媳妇,有出息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这里要注意的是,听话不要听半截啊。任正非说的是存人脉不假,但他更强调的是存本事,否则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又有什么人脉可言呢?
要知道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对等,只有价值观一致,资源、筹码对等的人之间,才能基于共同利益而结成长期稳定的关系。
不然的话,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大家都很忙的,谁愿意在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成年人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呢。
闭门造车容易心胸狭隘,走出去才能碰到机会。很多人其实都是“闭门造车”的心态,他们不喜欢四处交朋友,他们就想什么都靠自己做,幻想憋个大招出来,一鸣惊人。
这样的心态不利于成功,美国人的特点就是开放,随时随地都能交流,几个陌生人一见面就能聊得很近乎,跟多年老友一样。而中国人则显得“慢热”,不怎么喜欢跟陌生人交流。
任正非到喀麦隆华为代表处视察工作的时候,就专门跟员工讲过走出去交朋友的重要性:
不要自闭于代表处,自闭于首都,要大胆融入当地社会,更重要的要融入当地的上层社会,市场的机会、格局的形成,都在他们手里。西方人好运动,你们固守在“闺房”中,如何交朋友?打球去、滑雪去、水上运动去……,一切运动都是接近客户的机会。
而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生意就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朋友多了机会就多,路就是这样越走越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