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有深度的,地理和历史很有意思

依霜评商业 2024-03-21 21:44:36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很多人在看欧洲历史时,总感觉很乱,理不出头绪。此时,不妨拿春秋战国去类比,换个角度看看。

春秋战国与欧洲各国的相似点:

1、统一的文明疆域。各国语言和文字略有不同,但根源相同,差别并不大。

欧洲不少人动辄会说两三门语言,其实这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跟中国人同时会说山东话、四川话和粤语难度差不多。

2、不同国家的民族性格不同。

比如,楚文化有贵族共和的色彩,齐国有浓厚的商业文化色彩,赵国则受草原民族文化影响大。欧洲国家,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意大利人散漫。

3、周天子与教皇。

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尊奉周天子,以周礼为统一的价值观。当周王室衰微后,礼崩乐坏,主流价值观开始崩溃,随后出现百家争鸣。

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地位,类似于周王室,后来也出现了衰落,对各国的影响力变得很小,基督教内部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而思想上,自文艺复兴后,也出现了百家争鸣。

4、民众对国家的忠诚是有限的。

春秋战国时,人才对国家认同度低,哪里能发挥自己的才学,哪里日子好过,就移居到哪个国家。比如吴起,是卫国人,先在鲁国不受重用,然后跑到魏国,最后又去了楚国。

欧洲也差不多,移民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国王都可以是别国的。

5、统一是长远目标。从拿破仑到一战二战,再到现在的欧盟,都是在谋求欧洲的统一。

既然欧洲和春秋战国挺像的,那么国家角色能不能类比呢?

1、俄罗斯:秦国。

武力值强,但没什么文化内涵。

秦国属于华夏文明,但跟中原各国文化上有明显差异,各诸侯国都视秦国为化外蛮夷。秦国对融入中原文化圈,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

俄罗斯所属的东正教文明,也是基督教文化圈的一部分,但跟西欧各国有很大不同,被各国视为“蛮夷”。俄罗斯也一直希望融入西欧。

2、英国:齐国。

齐国背靠大海,有鱼盐之利,商业发达。周边的环境也还行,魏国和赵国被秦国牵制着,自顾不暇;燕国弱小,构不成威胁;楚国遥远,偶有冲突,但也没到生死存亡的地步。

齐国自身没有统一的能力,所以它大多数时间的外交政策,都是均势战略,即不能让任何诸侯国一家独大。比如魏国曾经是战国第一强国,差点就灭掉韩赵,统一三晋。在关键时刻,都被齐国人用“围魏救赵(韩)”这一招给搅黄了。

遗憾的是,齐国后来日趋保守,偏安一隅,坐视秦国独大,最终被灭。

英国的安全环境比齐国还好,与欧洲大陆隔着海峡,其战略也是均势战略。如果欧洲大陆统一,英国一个岛国,怎么都不是对手。

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而英国“永远的利益”就是欧洲大陆绝不能统一。对法德俄等国,是敌是友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统一欧洲的能力。谁有这个能力,英国就会挑动其他国家去打它,实在不行,就亲自上阵打。

时至今日,英国的战略也一直如此,对法德主导的欧洲一体化进程,英国扮演的角色时常是搅局者。

其实,相对于欧亚大陆,美国也就是个大岛屿,美国的战略和英国是一样的,到处搅局,不让欧亚一体化。

亚太不必说,美国一直在搅局,到处制造对立。再看这次的俄乌冲突,试问,为什么北约一定要东扩?普京刚上台时,也曾跪舔过美国,干嘛非要逼俄罗斯?

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的大陆政策,它要制造欧盟与俄罗斯的敌对,不能让他们越走越近。一体化的欧洲,不符合美国利益。

3、德法意:赵魏韩。

赵魏韩是三家分晋的产物,而德法意可以看作是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的产物。

赵国和魏国是死对头,一直处于互相掣肘、互相牵制的状态。无论谁强大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揍对方。

同时,赵国和魏国又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问题,西边要防着日益强大的秦国,东边要面对燕国和齐国的威胁。比如,赵国在被秦国灭亡的前几年,主力部队还在东线与燕国交战。

再看法国和德国,两国甭管谁强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揍对方,恩怨纠葛持续了千年。而德国一战二战的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两线作战,导致兵力无法集中,消耗过大。

最后,我们详细聊聊魏国。

战国初期,魏国继承了晋国的优质资产,同时也是第一个进行变法的国家,这让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然而,魏国并未把国力优势转化为地缘优势,白白浪费了机会。

这就像花钱,有人突然发了笔横财,只知道买奢侈品,吃喝玩乐,而有人则置办产业,努力守住财富,让子子孙孙都富下去。魏国的问题就是,钱花错了地方。

当时,天下公认最富庶的地方是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南这块。此处为天下之中,商品物流集散之地,粮食产量也最高。这块肥肉太诱人了,让人忽略了中原的缺点,即四战之地,你打别人方便,别人打你也方便。

韩赵魏三国都眼馋中原这块肥肉,主动向中原迁都:赵国国都从晋阳(今山西太原)迁至中牟(今河南郑州),后因担心北方匈奴,迁都至邯郸(今河北邯郸);韩国在灭了郑国之后,将国都从阳翟(今河南许昌市禹州)迁至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魏国则把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这种眼光跟后来的秦国比起来,差太远了。在2023年4月19日文章《长期的价值》中,我们讲了秦国朝堂的一次辩论,主题就是先东出打中原,还是先打巴蜀之地。最终秦国放弃眼前中原的诱人利益,而去打巴蜀这个粮仓。

其实,魏国最强大的时候,秦国还很弱小,魏国最该去打的是秦国的关陇之地。然而魏国没意识到关中的战略价值,它虽然跟秦国战事不断,但注意力始终放在中原。后来随着秦国商鞅变法,魏国就再也没机会了。

这对我们做事也很有启示。有些事很有诱惑力,短期利益很大,但可能是个陷阱;而有的事没人干,看上去好处不大,甚至短期还要付出很多,但长期有巨大的价值。

本文完~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0 阅读:2

依霜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