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被释放,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毫不犹豫说出三个名字

濮铭爱历史 2024-08-11 22:36:45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十年内战结束,这可谓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然而,国共合作中的大功臣--张学良却被囚禁长达五十年。

1990年,他才终于重获自由。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经放出,便像一颗大石头投入河面,在社会上激起了层层波澜。

一时间各路记者都整装待发,想要获取这位大功臣的一手资料。

当记者问出:“你最佩服的人是谁?”时,张学良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

这三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让这位曾经的风云人物佩服呢?

毋庸置疑,给予张学良人生最大影响的无疑是他的父亲--张作霖。

张作霖作为统治东北的大元帅,在历史上也是具有响当当的名号。

1875年3月19日,张作霖出身于海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虽出身茅庐,却不甘于此。

这与他的二哥张作孚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们的大哥死后,张作孚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在田庄台地主家打长工,维持家中生计。

可一个人做苦力来养活一家老小是非常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在那个地主可以随意压迫和剥削农民的年代。

终于,母亲再也无法忍受家里孩子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无可奈何之下选择改嫁。

而这个决定也逼走了张作孚,在张作孚独自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时,也发现了杀害父亲的凶手。

于是便与张作霖二人去凶手家中报仇,报仇失败之后,张作孚被抓,张作霖去盛京看望二哥,机缘巧合之下,治好了当时新上任的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爱玛,因此获得了奖赏,放出了张作孚。

这件事后,张作霖新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难道出身贫寒的人就可以被随意欺压迫害而毫无反击之力吗?”

此事之后,更坚定了他自己要在军中混出名堂,保护家国的想法。

而张作霖一直在军中闯荡,在他的恳请下,二哥也在他手下帮助自己一起打天下。

在一心剿匪中,张作孚不幸被流弹击中,为国捐躯。

这件事也给了张作霖巨大的打击。他决心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剿灭一切匪患。

于是他一鼓作气,苦心经营自己的武装势力。

在武昌起义的契机下,张作霖一跃成为奉天地区最大的武装势力,开启了自己的崛起之路,最终成为“东北王”。

在统治东北期间,张作霖创办了东北大学,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

当然对于张学良的教育也没有落下。他经常教育张学良要立场坚定,爱国爱民。

张作霖的意气风发,军事才能和谋略,对张作良的影响也非常大。

而最让张学良佩服的还是自己父亲的政治手腕。

作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在日本入侵时,表面上与日本保持友好关系,但在张作霖的心中爱国永远是他的底线。

他认为中国是的领土不是外邦可以肖想。因此他在日本人面前只做表面的妥协。

这是何等的智慧才能与日本周旋,想方设法稳住日本,了解日本的计谋,从而对症下药。

这完全是与虎谋皮!

这又是何等的胸襟冒着被国人叱骂,被后人唾弃的后果来应付日本。

这同样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张作霖也想把张学良培养成将门虎子,张作良同样没有让父亲失望。为国尽忠的思想在张学良的思想中被慢慢加深。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张作霖也在无数次与日本斡旋中惹怒日本,日本发现张作霖并非真心与之交好,而是敷衍拖延。因此被日军设计炸死。

张作霖这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身为父亲,是张作良最好的榜样与标杆,张学良对父亲的敬佩溢于言表。

张学良与周恩来秘密往来,对西安事变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次秘密会谈,让他们两位安天下事的想法不谋而合,彼此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

1936年4月9日,一座天主教堂中,在夜色的掩护下,周恩来和张学良秘密会面了。

这是国民党一派与共产党一派的会面。此次会谈围绕“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展开。

张作霖被日本人设计害死,因此张学良心中对日本人痛恨不已。因此与周恩来的交谈态度诚恳,语气真切。两人就两党合作一事各抒己见。

在交谈中两人一见如故,在政治立场上虽然相对,但两人越交谈越觉得与对方投缘,感情迅速升温,从对立方变成了朋友。

张学良认为抗日一定要尽可能多的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来抗战。

这其中当然包括蒋介石,因为中国大部分的军事力量还掌握在蒋介石的手中。必须依靠蒋介石的力量来壮大抗日的队伍。国家危亡之际,就应该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显然,这样的想法让周恩来心头一喜。既然大家有这样的共识,那么合作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顿时心生惺惺相惜之意。虽然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不同,可是面对国家大事,想法却是如出一辙。

对于蒋介石这种如同慈禧太后一般“宁愿把国土让给外人,也不给家奴”的做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逼蒋抗日”。

双方就“停止内战,逼蒋抗日”达成了共识。张学良心中怀着对联共抗日的迫切与激动,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

但是要如何逼呢?这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历史上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拿蒋介石,并向全国发出“救过八项主张”通电。

蒋介石迫于张学良、杨虎城与周恩来的压力,答应暂时放下党派斗争,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抗日战线是统一了,和张学良的生命轨迹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要回南京,张学良因为以前的情谊决定亲自护送。可西安事变本就让蒋介石气愤不已,张学良的处境危矣。

周恩来知道张学良决定护送蒋介石之后,也同样担心蒋介石对张学良下黑手,于是想要阻拦。

没想到,张学良却先行一步。担心的事情也终于发生了。

张学良一到南京,就被蒋介石提前安排好的手下扣押。

宋美龄与张学良私下交情很深,担心张学良处境的她不惜以性命相要挟,蒋介石这才没有杀死张学良,但是却始终不肯放他自由。

期间周恩来多次想要解救张学良无果。

曾经一次会谈便一见如故的两人,在合作成功后,却无法相见。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感激和敬佩之情一直未曾减退半分,反而评价张学良是“千古功臣”。

张学良对周恩来亦是如此,即使自己被囚禁了五十年,未与周恩来见面,但他依旧把周恩来当做自己的好朋友。

刚获得自由,便迫不及待的表达自己对周恩来的敬佩之情:“周恩来非常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

这可真是两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他们的深厚友谊,可谓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其雄才大略,其广阔胸襟,其崇高精神,其丰功伟绩,无一不引得无数人物惊叹折服。

张学良也不意外,他对毛泽东的评价十分高,甚至还为自己没能见上这位伟大领袖一面而感到无比遗憾。

年少时因不满父亲让他进入米店当学徒的安排,留下了一首言志诗便远走他乡。

由此可见毛泽东心有大志,并不满足于安稳的现状。这是少年人对自己人生的突破。有着超越无数同龄人的魄力和勇气。

作为共产党最早批的成员,毛泽东参与了多次党的重要会议与军事活动。

万里长征的成功更是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中一个奇迹。

万里长征在张学良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谁能想到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奇迹发生了,这件事让张学良一想起来就赞叹不已,佩服的五体投地。

两年的艰苦征程,跨越来近百条江河,攀爬了四十多座高峰。冰山雪地,沼泽草丛,每一步都是血汗,每一步都是奇迹。

长征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

毛泽东对于张学良西安事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学良也认为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比国民党更容易获得成功。

因为共产党是具有共同思想目标和信念的军队。并评价毛泽东具有雄才大略,比蒋介石更加适合当国家领导人。

张作良作为蒋介石的手下,却对毛泽东进行这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可见张学良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有多深厚。

张学良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英雄豪杰,甚至可以与刘邦、项羽相提并论。

这个可能是对自己的父亲带有感情色彩的溢美之言。但对于毛泽东这个文辞武略双全的中国伟大领袖,完全是打心底的敬佩和尊重。

张学良对这三人的敬佩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在他往后的岁月里不断地怀念他们。

1 阅读:134

濮铭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