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扩招”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基调,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每年的扩招幅度都非常大。
而另一方面,为了延迟就业压力、获得更好的就业优势,选择升学深造的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然而获得更高的学历,真的有助于就业、获得更高的薪酬吗?恐怕未必。
日前,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发布报告,指出:
2023年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8%,相比2022年下降9.45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19%,相比2022年上升2.6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总体低于本科毕业生,且呈下降趋势,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则保持平稳,略有上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博士的工作能力还不如本科生吗?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没有那么多面向博士的高端岗位。博士的特长在于搞研发,但是社会上并没有那么多面向博士的高端岗位,加上近两年经济不景气,很多行业都很低迷,缩减了研发部门和经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第二,博士的求职要求太高。大多数人之所以读博士,无非是想找一份好工作、拿高工资,但是现在高端岗位僧多粥少,普通岗位薪资水平又低,很多博士生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而很多企业也认为本科生比博士生更加便宜、听话、好用,在招聘时会选择本科生而不是博士生。
第三,博士的年龄太大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喜欢招聘年轻人,机灵、恢复能力强、家庭和生活负担小,更适合高强度工作。相比本科生,博士生属于高龄人士,一些博士甚至马上就要达到“35岁”的门槛,并不是用人单位的理想人才。
总而言之,现在面向博士生的高端岗位稀少,且在其他类型岗位上,博士生与本科生竞争也不占优势,导致了博士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要低于本科生。
实际上,前段时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展的博士获得者的跟踪调查,得出了一份长达75页的工作报告《The gap in career progression: Evidence from us academia》。该报告指出:读博无法逆天改命,也不能帮助博士们跨越家庭背后的阶层差距。
相比博士学位本身,“拼爹”才是影响博士职业成就更主要的因素。因为出身于精英阶层的博士在学术界中的松弛感更强,松弛的心态使他们能够轻松愉悦地和导师、上级领导交流,有助于建立良性的职业发展网络;而原生家庭背景较弱的博士们在工作生涯中显得更小心翼翼,与人交往时心理枷锁更多。
并且不止学术界,在业界和私营行业等企业领域,阶层差异对博士的工作成就也存在类似的长期且持续的影响。
博士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反映了一个问题:如果单纯是向通过获取更高学历来逆天改命,这条道路已经越来越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因为社会上没有那么多面向博士的工作岗位,博士在大多数工作岗位上并没有比本科生更有优势。要想好就业,不如认真分析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人才,多学一些真正有用的技能,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当然,如果是出于兴趣爱好,本身具有坚定的研究方向或者学习目标,读博还是可取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