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胡适对祖国与底层人民的爱与关怀:白话文运动是简单的必然?

书生说文化 2024-07-21 16:22:38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进入全民阅读和全民写作时代,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无论是否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我们国家的大部分人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白话文进行阅读和写作。

虽然我们现在运用白话文阅读和写作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但是这个习惯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胡适等新文化运动者努力宣传的结果。

1915年,还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就已经有了改良文字语言的想法,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李大钊、以及周作人周树人(鲁迅)兄弟接连响应,运用白话文写作和阅读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先后在教育中推广白话文,30年代以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现代中国的基本语文范式。

很多人认为,白话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句话从长久的发展来看,并没有什么毛病,然而,我们并不能将它视为一种简单的必然。

白话文自古有之,但是一直都不是读书人运用的主流,一般而言,古代读书人日常说话其实跟我们现代差别并不是太大,但他们读书写作却用的是“知乎者也”文言模式。一般老百姓,看不懂,也听不懂。

近代以来有不少人提倡办白话报、写白话文,在胡适之前,黄遵宪、梁启超和陈独秀都曾提倡过白话,但是他们提倡的白话,和胡适提倡的白话有着本质的区别。

梁启超

一些人主张让老百姓写白话文,学《三国》《水浒》那一套,但是他们,读书学习、考试做官,还是要学古文、写古文,用古文,比如直到近代后,许多文章大家,学界名流仍然对桐城古文趋之若鹜。

也就是说,胡适之前那些提倡白话文的人,还是用文言和白话将读书人与一般识字读书的老百姓区别开来。

对于此,胡适坚决反对,他认为上层精英人士用文言文撰文读书,甚至考试做官,那么推广不推广白话文字有什么用呢?毕竟从唐宋时代开始,人间就有白话的文学作品如俗讲、变文、话本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等。

古代白话文的典范之作《三国演义》

所以不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大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倡怎么说就怎么写,最后促成了语文合一。

最重要的是,在胡适等人的努力下,一群传统和留学归来的精英人士也开始使用白话文阅读和写作,这就从知识传播工具上消除了精英人士与底层民众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今天,即使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高等教育,只要我们能够识文断字,只要是现代白话文写作的作品,无论是哪一学科,哪一门类,我们大可以拿过来阅读,阅读之后无论我们懂不懂其深层含义,但就字面而言,我们阅读起来是没有什么障碍的。

这是知识传播和教育普及最大的便利,试想,如果像有些人提倡的那样,知识分子用文言写作,老百姓却用白话写作,那么我们今天是否还能那么轻易地阅读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的著作呢?我们是否可以轻飘飘地说文科没有专业和职业壁垒呢?我们是否可以断定文科无用呢?

对此,大家也不必去读什么先秦散文,唐宋文赋,只需要拿近代著名文人严复、林纾和现代典范白话文作家如鲁迅、郁达夫和老舍等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文言和白话之间的鸿沟。

一言以蔽之,如果没有胡适坚持“用新瓶装新酒”(用现代中国白话文传播西方新思想),并影响一批人如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周作人和鲁迅等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但又传播新思想的人坚持白话文写作并推而广之,也许我们今天不仅在身份和地位上与所谓的精英人士有着差距,就连阅读和书写上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胡适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严复和林纾两个人身上来看。

严复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以一己之力介绍了许多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并翻译了许多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天演论》,这是一部用文言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如果细细考察,所谓的巨大影响,究竟影响了多少人呢?有人专门就此做了一番考证,读严复著作的人是当时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地的知识青年和上层人士。

同样,与严复同时另一位文学翻译大师林纾翻译了众多西方的文学经典,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福尔摩斯探案集》,但是这些小说又有哪些人在看呢?其实也是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圈子。

林纾

所以为什么从鸦片战争之前的林则徐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前中国人一直在努力的学习外国,学习西方,为什么几十年到了20世纪,中国还是那么落后。

一方面是学习侧重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那些西方的外文经典就算翻译成中文,大部分中国人也是看不懂的。

但是自从胡适等人推广语文合一的白话文后,情形就不同了。上到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甚至政府机构,下到贩夫走卒、普通民众无一不是说白话,写白话。这才真正的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胡适提倡白话文中蕴含着对祖国和底层民众的关怀,因为他提倡白话文的目的是革新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工具,是为了推广教育和普及知识最终再造一个新文明。

简单来说,今天中国人之所以能在这里对百年以前的胡适评头论足,谈高论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胡适的努力。

如果有谁不服,大可以去阅读《荆声》和《妖梦》,看看读通读透,需要多久。

最后笔者想起,前不久有一个高中生写了一篇所谓的“赋”,很多执教多年的历史老师和语文老师乃至专家都惊为天文,各路群众更是直呼看不懂,这一现象无疑证明了胡适提倡和推广的远见甚至伟大。

小周后赋

1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4-09-30 12:27

    看过小编的几篇文章,没有一篇可以感觉是正能量的。

  • 2024-07-22 10:59

    警惕敌人利用胡适进行舆论战心理战!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