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谢国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建行实践

银行家杂志 2024-06-13 13:52:49

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谢国旺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成为国家金融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金融专业优势,在创造性解决养老领域痛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养老事业正处于

向社会化转型的关键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养老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福祉,解决好养老问题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提振投资者预期,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过去主要依靠家庭的养儿防老模式面临瓦解,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实现养老事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转型。同时,金融资源将加速从房地产向养老储备转化,从而为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机遇。

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瓦解,“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突出

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传统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到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同时,少子化问题严峻,自2022年起出生人口跌破千万,在2023年创出1950年来最低值,总和生育率跌破1.1,已低于1.5的“低生育陷阱警戒线”。空巢老人(无子女老年夫妇)、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占比近半,总数高达1.3亿,传统的多子女条件下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瓦解。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突出。我国人均GDP为1.3万美元,发达国家处于同等老龄化程度时,人均GDP已达5万美元,我国“未富先老”特征明显。

三大支柱框架基本建立,但储备不足、覆盖有限

第一支柱覆盖面广,但收支压力大、城乡地域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22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7万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万亿元。但随着社会抚养比快速下降,未来养老基金或面临支出压力更大的局面。

第二支柱年金市场稳步发展,但覆盖人群有限。截至2022年末,全国企业年金规模达2.9万亿元。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3010万人,仅占6.1亿城镇职工人数的5%,覆盖率过低。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为财力较强的央企、国企,中小、民营企业占比很低。

第三支柱雏形已具,但参与度不及预期。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吸引力不足,覆盖人群有限。我国个人养老金税优政策采用“EET模式”,即在缴存环节免税,领取阶段征3%所得税,通过“递延缴税+低税率”吸引纳税人参与。但我国个税纳税人仅为6500万左右,不足劳动人口的10%,个税平均税率仅为3.2%。对于零税率人群,参与个人养老金意味着领取阶段税负增加;对于边际税率在3%-10%之间的群体,每年税收优惠力度在360-1200元之间,吸引力过低;对于年轻群体,税收优惠以牺牲流动性为机会成本,参与积极性受到打压。

第二和第三支柱割裂运作,缺乏打通和互转机制。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互转机制。以美国为例,其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IRA)可以归集第二支柱个人账户资金,雇员不会因为换工作或公司倒闭而失去税收优惠。美国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余额中,个人直接缴费仅占比10%左右,来自第二支柱转化部分则接近90%。相比之下,我国的第二和第三支柱的政策体系、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区别较大,形成两个独立市场;账户、资金均割裂运作,个人无法将企业年金转换为个人养老金,难以科学开展养老规划。

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模式开始萌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社会资本加速流入养老领域,养老机构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医养结合、企养结合等新模式新业态,“夕阳事业”孕育着“朝阳产业”。2022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9.4万亿元,特别是适老化设施设备、智能健康监测等细分行业发展较快,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十分看好未来市场前景,认为“夕阳事业”必将是“朝阳产业”,正在加紧布局。

建设银行的实践与探索

2022年,建设银行秉持国有大行使命担当和责任情怀,抢抓养老金融业务先机,整合集团内外资源,成立养老金融领导小组,制定《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提出构建“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为一个目标,发挥好“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特色,构建包含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金融生态的“四梁八柱”服务体系。

两年多来,建设银行以此为行动指南,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社部等监管部门指导和支持下,深入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下面主要从服务老年人的特色工作角度重点介绍建设银行集团统一养老金融品牌建设、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打造以及“住房租赁+养老”运营模式的相关情况。

依托统一品牌,打造产品体系

2024年2月29日,建设银行正式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提出“专业专注、建行养老”口号,倡导“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理念。养老金融业务覆盖领域广,涉及主体多,“健养安”统一品牌的推出,代表着建设银行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决心。

未来,建设银行将以建设集团统一品牌为载体,整合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三大板块服务和资源,用好多牌照优势,一是推出“安心专养”“安心善养”“安心共养”等养老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健养安”系列产品,让老百姓感到更加便捷与舒心;二是探索打造“健养安”银发经济产业联盟,整合集团客户、资金、科技等优势资源,从权益集中采购、服务集成对接、项目综合融资等维度,搭建养老产业紧密协作、互助互利的合作交流平台,深度服务养老产业优质企业,推动养老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培育养老产业新质生产力,同时鼓励子公司开展养老投资,满足养老企业综合投融资需求;三是探索打造“健养安”集团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高效整合全行客户、服务、渠道和运营体系,有效调度行内养老服务资源,结合养老服务需求、供给,统一个人客户和企业员工的养老金融运营体系,确保为养老人群提供覆盖“一站式”养老金融综合服务。

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物理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尤其是老年客户最重要的渠道。建设银行从全国37家一级分行的1.4万多家网点中,精心挑选了首批60家适老化软硬件基础较好,周边养老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网点,打造成“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主要具有四大特色:一是产品权益特色。增配大额存单、专属理财额度,满足到店老年客户对低风险投资品的需求。探索配置意外险、家财险等专属保险权益。二是适老服务特色。设置养老金融服务专区、老年客户专属叫号队列,为行动不便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养老投教特色。网点层面组建养老金融专门顾问团队,走近老年客群宣传健康养老、科学规划等理念和知识。四是养老微生态特色。提供养老咨询、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养老消费等一系列服务,陪伴和服务好老百姓备老、养老等不同阶段。

建设银行有信心把“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成为老百姓养老“痛点”、养老产业发展“难点”等养老金融需求的“收集站”;推进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试验田”;建行基层网点服务老年客群高标准建设的“样板间”;建行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的“示范点”。

“住房租赁+养老”等运营模式

建设银行充分发挥集团在住房金融、住房租赁等领域深耕多年的优势,持续探索“住房租赁+养老”和“企业+养老”等模式,进一步培育“以房养老”良性生态,实现养老金融、住房金融相互促进。

2023年,上海市分行协同建信住房上海分公司持续发力“住房租赁+养老”模式,研究将“住房租赁+城市更新+养老安居”相结合,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制定了“趸租”方案,即由建信住房上海分公司通过市场价取得老年人房屋五年的租赁权,进行简单装修,以优惠价格向中心城区就业的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出租。同时建信住房上海分公司在郊区以五公里内具有完善的医疗资源、生活配套为目标,以趸租五年的形式租赁存量公租房、保租房、社会化租赁房屋,在适老化装修后提供给趸租项目老人使用。截至2023年末,市区房源完成签约31套,31户老年家庭全部入住郊区房源。

“CCB建融家园·济钢鲍山康养中心”是山东省分行、建信住房山东分公司与济钢集团共同打造的养老公寓项目。该项目由原济南市钢铁集团总公司测温仪器厂改造而成,建信住房山东分公司投资改造并取得长租权,委托家家怡康(山东)医养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于2023年2月10日一期正式开业运营。该模式旨在盘活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地区存量资产,发挥住房租赁优势,协助地方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做好存量培训疗养基地的适老化改造工作。

此外,建设银行持续创新信贷产品与业务模式,试点开展以盈利性养老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养老服务设施作为押品的信贷模式,推出“苏养贷”“幸福颐养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全行养老产业核心领域贷款得到快速增长。

促进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养老金融发展规律。养老金融业务的便利性不足、体验不佳,对养老政策、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到位,过于重视对高净值客户的营销,对中低收入、年轻客群的服务不足,未能及时引导客户树立养老意识、享受政策优惠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运用还有差距,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仍需提高。养老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会,深刻领悟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精准把握养老金融内涵与发展规律,坚持实践与创新,助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放共享,合作共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养老金融具有跨行业、跨领域、参与主体多等特点,金融机构应秉持开放共享与合作共建理念,加强与金融同业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合作,共建养老金融生态。商业银行可依托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与基金、信托、保险、养老服务供应商等机构合作,统筹规划金融与非金融服务,整合客户(账户)、资产、产业、信息等资源,建立客户购买养老产品、资管机构配置养老资产、养老产业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满足养老需求的“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闭环,形成“客户储备养老金——养老金投资养老产业——养老产业增加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对接客户养老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共同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聚焦如何运用金融手段解决养老金融实际问题。养老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这不仅体现在养老资金的长期性,也体现在养老贯穿每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如何利用金融手段实现资源的跨周期、跨部门配置是解决好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应加大市场参与力度,除通过税收和补助支持鼓励三大支柱发展外,要积极引导私人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REITs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实现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政府从主要承担者向引导者和监管者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建设,鼓励并吸引养老产业领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拓宽其资金来源渠道。

处理好“五篇大文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发展。养老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共同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重点工作。“五篇大文章”所涉领域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关联,既是推动经济提质升级的新动能,也是未来金融政策、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落脚点。金融机构应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强化使命担当,妥善处理好“五篇大文章”间的相互关系,如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相辅相成。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支撑创新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与综合服务。

结语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建设银行愿与社会各界一道,把准时代脉搏,勇扛历史重任,共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1 阅读:31

银行家杂志

简介:金融智慧 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