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为什么没有去救援旅顺

箪瓢斋 2020-05-29 19:41:12

1894年10月24日,日本陆军第二军在大山岩大将的指挥下,在日本联合舰队全部主力的掩护下,在辽东半岛庄河县以南的花园口开始实施登陆作战。其目标直指北洋水师的主要基地——旅顺、大连。

日军的这次登陆,花了整整十二天的时间才最终完成,如果与现代登陆作战相比,只能是用拖泥带水来形容了。然而,清军的表现更加奇葩,面对着日军登陆,无论陆军还是海军,都是眼睁睁地看着日军蚂蚁搬家似地把人员和物资不断往岸上搬运。陆军不向海滩出击,阻击日本的登陆部队;海军也不出海作战,在海上拦击日军的船队。最终等到日军登陆完毕,发起进攻,旅顺和大连很快地就沦入了敌手。

本文不介绍清廷陆军的情况,单就海军,也就是北洋水师的表现,分析一下其坐视不战的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后,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艘军舰,其余各舰也普遍受伤,都在旅顺紧张地进行着维修。由于维修工人人手不足,甚至要从唐山召集工人来帮忙。即便如此,到10月中旬,工程还差了一大半没完成。相比之下,日军的“吉野”号战舰仅用了五天时间就修缮完毕,双方的工作效率简直是天地之隔。

由于在日军登陆前,清军已经得到情报称日军将会攻打旅顺口,为了避免被封锁在港口内,10月18日,丁汝昌匆匆忙忙地带领“定远”、“镇远”、“来远”、“靖远”、“济远”、“平远”六艘战舰离开了旅顺,转移到了威海。

24日,日军开始登陆作战。28日,李鸿章电令丁汝昌:“酌带数船驰往游巡,探明贼踪,以壮陆军声援”。

于是,丁汝昌率领“定远”等六舰离开威海,驶向旅顺方向。

日军的此次登陆行动,有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担任掩护。丁汝昌得知这一情况后,未敢靠近花园口,只是在大连湾附近转了转,就带领舰队进入到旅顺口,继续为“定远”、“镇远”二舰装配起锚机(二舰的起锚机都被打坏了,用人力起锚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事后,丁汝昌回禀李鸿章,表示:“我力过单,前去吃亏。”

11月3日,李鸿章再次电令丁汝昌出击,但是丁汝昌再次表示拒绝。他的理由依然还是:“定远”、“镇远”二舰的起锚机没有修好,“来远”舰也基本没有战斗力,无力与日本舰队决战。

11月6日,日军完成了登陆行动,并且顺利占领金州。11月7日,日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大连。日本联合舰队也开到了大连湾。

丁汝昌得知这一消息后,没有请示李鸿章,当即带领舰队离开了旅顺,直接开赴天津大沽口。对于丁汝昌的这一举动,李鸿章并未予以责备,而是采取默认的态度。同一天,清廷军机处直接要求北洋水师出击,截击日本登陆船队。李鸿章也对此表示拒绝。

11月8日,清廷军机处致电李鸿章,要其全力保住旅顺,并要求北洋水师出动,护送陆军章高元部增援旅顺。

11月10日,李鸿章与北洋水师总教习汉纳根进行了一番研究。汉纳根认为:“海军六船只定、镇可恃,倭既据金、湾,其快船、雷艇必聚大连湾海澳,时在旅口游弋。我舰挟运船往旅,必有大战,以寡敌众,定、镇难保,运船必毁。定、镇若失,后难复振,力劝勿轻一掷,仍回威海与炮台依护为妥。”

11月12日,丁汝昌到达天津后,与李鸿章、汉纳根举行了一次会议,专门研究作战方略。

汉纳根认为:旅顺“山径险阻,现有二十一营分守前后,可以暂支,即冒险添兵往助,似无大益。惟金州北路一军往攻,是以牵制敌势。但敌众我寡,难期制胜。章高元八营请由登州乘轮至营口前进会合宋军,气力较厚。旅口倭船游弋,运船断不可往。”

在这里,汉纳根提出的将章高元的八营援军“由登州乘轮至营口前进会合宋军”,再由陆路增援旅顺的办法得到了李鸿章和丁汝昌的赞同。李鸿章立即报告清廷:章高元八营“改赴营口,为宋庆、刘盛休等后继,雇用商轮,分起运往,如此调度,较与全局有裨。”实际上这是一个推诿避战的策略,说穿了就是不敢让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再度决战。

不过,李鸿章又考虑到,这样一来,畏敌避战的迹象未免过于直露,因此,他只好又向丁汝昌下令,要他率舰“由沽赴旅口外巡檄,遇敌即击,相机进退。”

当晚,丁汝昌率领舰队离开了大沽口,第二天抵达了旅顺。到达旅顺后,他了解了一下战局,发现形势已经十分的不乐观了,于是他便连夜带领舰队离开了旅顺,回到了威海,再也没有回来。

11月21日,旅顺陷落。

由以上记叙我们可以看到,北洋水师没有去援救旅顺,坐视旅顺陷落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丁汝昌和汉纳根这样的舰队领导人丧失胜利的信念,不敢与日军再度展开决战。而李鸿章显然也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同样也变得畏首畏尾,唯恐丧失了宝贵的舰队。

北洋水师当时确实处于劣势,但是战争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到了困境,越是到了濒临战败的时刻,就越是要集中全力,殊死一搏。一味逃避、畏敌如虎是没有出路的。北洋水师虽然形势不利,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出击,寻觅可乘之机,争取打几个胜仗。纵然打不了胜仗,如果能够骚扰一下日军,影响其登陆行动也是好的。

然而,李鸿章丁汝昌等人的表现却是最终无所作为,这样一来,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全军覆没,从而酿成了遗恨千古的重大历史悲剧。

0 阅读:54
箪瓢斋

箪瓢斋

一个在文学、历史、体育方面略有感悟的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