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上次传达主席的话,让张参加地方党的生活和工作,不知你通知中组部没有?”1974年初,周总理得知张闻天夫妇还是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立刻要求汪东兴落实毛主席的指示。
自从政治风暴开始以来,周总理一直关心着张闻天夫妇的处境,多次指示要对张闻天夫妇给予照顾,还多次和毛主席商量,让张闻天出来工作。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周总理的建议始终没有得到实现。
1971年林总折戟大漠后,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张闻天开始给中央写信,要求解决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问题,回到北京做些工作。很快,中央批示恢复张闻天夫妇的工资待遇,但对于申请回京的要求,中央一直都没有答复。
生活上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光拿工资不做工作,让张闻天心里却十分不好受。中共十大之后,张闻天再次写信要求恢复组织工作,毛主席看过之后发了话,可以让张闻天夫妇参加党的生活和工作。
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毛主席的指示始终没有传下来,还好周总理及时发现,毛主席对于张闻天夫妇的指示才得以落实。
张闻天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先后对广东11家企业进行了深入得调查研究。随后张闻天继续给毛主席写信,一来表达自己想到更远得地方参观学习的想法,二来还是希望能回北京安度晚年。
奇怪的是,信发出之后,张闻天迟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趁着回京参加弟弟追悼会的机会,张闻天的妻子刘英找到王震,向他反映了张闻天的情况。王震当即表示让张闻天再写一封信,由他转交给毛主席。很快毛主席就收到了信,由于当时患有眼疾,毛主席让工作人员代为签批:
“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消息传来,张闻天惊讶之余,决定迁居无锡安度晚年。
相比于过去十几年相比,无锡的生活更加宁静、温馨,孩子们不时能赶来看望,当地领导对张闻天也照顾有加。虽然张闻天当时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刘英总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暗自祈祷能够发生奇迹。
1976年周总理病逝,张闻天听闻噩耗潸然泪下,心脏的病情也更加严重。连续几次发病之后,张闻天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将自己最大的心愿交待给妻子:“我死后,把补发给我的工资和存款,全部交给党,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
刘英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没想到张闻天却让她拿来纸笔,写下保证签上名字。刘英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难道你还信不过我?”
张闻天和刘英相识于莫斯科,长征结束后,在毛主席的撮合下,张闻天和刘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二人携手一同走过,张闻天又怎会不信任刘英,只是他希望留下一个字据。
在党的5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张闻天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时刻,张闻天没有抱怨自己的处境,念叨最多的还是一句话:
“我这么多年没有为党工作了。”
“又不是你不干,是他们不让你干嘛。”刘英也只能这样安慰他。
1959年,由于在会议上力挺彭德怀,张闻天遭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很快被撤销了外交部副部长的职务。尽管当时他还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工作。
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又突然闲了下来,让张闻天很是不适应。为了能够继续工作,张闻天先去找了邓小平,邓小平建议他去研究国际问题,但由于张闻天所谓“里通外国”的问题还没有说清楚,刘少奇又建议他去干经济工作。
几次申请下来,中央都没有批准,最后张闻天被派到中科院当一名研究员。虽然这里只是一个学术机构,但张闻天还是非常高兴,毕竟自己有工作做了。没有了发表文章的权利,张闻天还是不停地读书、研究、写作。
1961年初,已经脱离政治活动许久的张闻天,忽然接到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通知。由于还保留了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张闻天被安排为这次会议的主席团成员。
对于“赋闲”已久的张闻天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
在会上,张闻天没有像彭德怀一样,提出审查自己历史的要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经济问题上,准备外出做一次调查研究。
“上面能同意吗?”刘英对于张闻天的想法不禁有些怀疑,毕竟他是犯了“错误”的人。不久,杨尚昆给张闻天打来电话,说中央已经批准了他外出调查的报告。
1962年4月,张闻天带着全家人开始了南方之行,两个多月走访了20多个县市,重点调查了各地的集市贸易。回到北京之后,张闻天将自己调查的情况马不停蹄写成材料,在研究所进行讨论修改。
有人建议他不要向上面送这样的材料,但张闻天坚持己见,觉得有建议还是要提的。
结果,即使这篇调查报告,给张闻天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不但被取消了参加中央一切会议、阅读中央一切文件的权利,在研究所的工作也难以维系下去,彻底受到了冷落。
政治风暴开始后,张闻天遭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不但被开除职务、党籍,还被在报刊上公开点名,接受所谓的“审查”。
1969年10月,张闻天被“遣送”到广东肇庆。那一段时期,张闻天一家的生活特别艰难,不但没有工资,只有微薄的生活费,而且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得亲力亲为。每天张闻天负责打扫院子,刘英走两里路到镇上买菜。
平时闲下来的时候,张闻天会到江边散散步,为国家的前途而担忧。在他办公桌的台历上,张闻天特意抄上了一句列宁的名言:
“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出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张闻天又开始了艰辛的写作,深刻思考了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了困难和错误。后来这些文稿受到了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交口称赞,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够作这种潜心研究的,恐怕全中国找不出第二个人。
遗憾的是,张闻天活着的时候,没能有机会看到这些文稿发表出版。
毛主席逝世后,刘英被获准进京瞻仰遗容,王震特意叮嘱她,一定要将张闻天写的东西保管好。刘英担心留着那些文稿会有危险,王震当即表示可以交给自己来保管。
于是,刘英将一部分张闻天的文稿交给了王震。国内政治形势好转后,王震将这些文稿拿出来,帮张闻天作了出版,没有让张闻天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对张闻天作出了正确评价,还为他举办了追悼会。在悼词中,中央对张闻天的一生作出了肯定。
1985年,在张闻天85周年诞辰之际,《张闻天选集》正式出版,他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参考文献:
[1]于继增,刘秀娟.张闻天的最后岁月[J].党史博采(纪实),2007,(11):4-8+1.
[2]王林育著. 张闻天与刘英.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09.
[3]程中原著;李力安主编. 张闻天的非常之路.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07.
[4]梅雪著. 从总书记到外交部长 张闻天.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6.12.
[5]张义渔,陈伟忠,黄红蓝著. 张闻天 乡情 亲情 友情. 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1.09.
[6]张树德著. 跟着真理走 毛泽东与张闻天.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