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朝廷当天就派出使臣,前往各地向宗室诸王“报讣音”。封国成都府的蜀王朱申凿闻讯之后大为震惊,即时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
望阙哭吾君,秋旻日惨昏。
龙舆闲白昼,宫扇掩红尘。
善政存天下,仁恩遍海滨。
嗣皇承大统,继续百千春。
龙飞方二纪,忽返白云乡。
人土皆悲怆,千官尽䀌伤。
皇风应迈宋,帝德更超唐。
臣派同宗室,潸然泪两行。
—《惠园睿制诗集卷之二·恭挽宪宗皇帝二章》
宪宗朱见深画像
“迈宋超唐”,这是朱申凿对宪宗的评价,虽然不乏拍马之嫌,倒也不算过誉。说起来蜀王殿下确实应该对宪宗皇帝感恩戴德,正是有了这位远房堂侄的全力支持,他才能在蜀藩内部的夺嫡之争中最终胜利。那么整个蜀王家族在成化年间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蜀怀王朱申鈘明代首封蜀王朱椿,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十一子,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外孙,大明开国元勋凉国公蓝玉女婿,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之国四川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去世,谥曰献。
朱悦燫,蜀献王嫡长子,建文年间封为蜀世子,大儒方孝孺的学生,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先于其父去世,谥曰悼庄。
方孝孺剧照
朱友堉,悼庄世子嫡长子,蜀献王嫡长孙,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袭封蜀王,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去世,谥曰靖。
朱友壎,悼庄世子嫡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封为罗江王,因兄长蜀靖王无嗣,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进封蜀王,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去世,谥曰僖。
朱悦(劭火),蜀献王庶第五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为保宁王,因侄子蜀僖王无嗣,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进封蜀王,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去世,谥曰和。
朱友垓,蜀和王嫡长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封为蜀世子,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袭封蜀王,当年去世,谥曰定。
成都蜀王府复原图
朱申鈘,蜀定王嫡长子,明宪宗朱见深即位之时还是世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九月袭封蜀王。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月,富顺县知县徐绮之女徐氏被册封为蜀王妃。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的时候,有十五名蜀王府护卫在闹市抢夺银两,被四川按察使郭纪派人抓了起来。明代按察使是正三品高官,掌管一省的司法,所以抓几个王府护卫不算什么大事。但是郭大人在审问的时候动用杖刑,直接打死了三人,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蜀王殿下勃然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这个时候不出头,以后王府护卫还能指望的上吗?所以朱申鈘立刻上奏朝廷,不但弹劾郭纪“酷暴”,还称其过端礼门不下轿,并且辱骂守门千户。端礼门是蜀王府南门,官员于此经过不下轿,是大不敬的重罪。
王怒,因奏纪酷暴,并诬其乘轿不下端礼门,及叱骂守门千户等罪。诏巡视四川、户部右侍郎黄琛会巡按御史鞫之,逮下狱,罪当杖,遇赦得释。—《明宪宗实录卷八十五》
明代亲王府端礼门
你看看文官那支笔,先给亲王扣个帽子称他诬告。既然是诬告,怎么巡按御史查了之后,要把郭纪打入大牢呢?
其实说起来朱申鈘最大的贡献,在于刊印了《献园睿制集》和《定园睿制集》这两部文集。所谓的“献园”和“定园”,分别指代献王朱椿和定王朱友垓。皇帝的作品称为御制,亲王所著则为“睿制”。
换言之,这就是朱椿和朱友垓两人的作品集。其中《献园睿制集》记录了朱椿在位期间的各种谕令、家法,不但是约束后世蜀王的纲领性文件,更是研究明初蜀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献园睿制集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五月,朱申鈘去世,终年二十四岁,谥曰怀,谥法“慈仁短折”曰“怀”。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三月,怀王妃徐氏去世。朱申鈘与徐氏的合葬墓,又称“石皇坟”或“草皇坟蜀王陵”,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成龙大道一段卓锦城六期小区外,历史上曾多次遭受盗掘破坏。
蜀王朱申凿朱申凿,蜀定王庶第三子,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二月封为通江王,因兄长蜀怀王无嗣,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四月进封蜀王。这里稍作解释,蜀王府的字辈是“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申”字辈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五行要带金。朱申凿名字中的“凿”字,繁体字写作“鑿”,所以并无错误。
说起来朱申凿能够袭爵亲王,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他的兄长,所以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他前去拜谒怀王寝园之时,还特意写诗纪念。
东山山路正遥遥,稳坐骅骝不惮劳。
淡淡薄烟笼树沓,踈踈远草接天高。
兄王厚土千年固,内翰雄才百世豪。
出入銮坡经几载,皇猷黼黻喜相逢。
—《惠园睿制诗集卷之七》
蜀怀王陵
袭爵之后抬高生母,似乎是一个惯例。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七月,朱申凿的生母王氏就被封为蜀定王次妃。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三月,成都右卫百户陆昇之女陆氏被册封为蜀王妃。
自献王到朱申凿近一百五十年间,蜀藩一共经历了四世七王,即第一世的献王,第二世的和王,第三世的靖王、僖王、定王,以及第四世的怀王和现任蜀王,史称“皆检饬守礼法,好学能文”。但是再贤明的亲王,也得争取自身的权益。
比如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的时候,朱申凿上奏朝廷,称本府养的马由于没有草场,一直都是由有司供给料草。没想到突然出了一道旨意,要求一切停止,希望陛下体谅本府的难处,能够“照旧支给”。宪宗也很上道,大笔一挥给一半,而且特意声明“不为例”,也就是别家王府不要来有样学样。
宪宗朱见深剧照
朱申凿和陆王妃生有一个嫡子,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赐名宾淏。但是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的时候,朝廷又给朱申凿的另一个儿子赐名宾瀚,同时称其为嫡长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此时陆王妃以及朱宾淏都已经去世,朱宾瀚之母梁氏为蜀王继妃。
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梁氏去世,如何安排墓葬成了一个难题。按照惯例,朱申凿应该和自己的元妃,也就是陆氏合葬,然后继妃梁氏祔葬其傍。但是蜀王殿下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居然上奏朝廷,请求为梁氏和自己另造墓园。
蜀王申凿以继妃梁氏薨,乞别择寿圹地,并继妃圹同造。诏可。先年王妃陆氏薨,已预造王寿圹。盖王例与妃合葬,而继妃则祔葬其傍,兹特因王请从之。—《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五》
明代蜀王墓
笔者猜测成化朝已经发生了皇帝嫡母钱太后、生母周太后谁死后能与先帝合葬的争论,考虑到自己只有朱宾瀚这一个儿子,为了杜绝日后的争端,朱申凿才自己出面做了这个恶人。
蜀定王一脉蜀定王共四子,长子蜀怀王朱申鈘、次子早夭,第三子即现任蜀王朱申凿,故而这一脉的郡王只有一人。
南川王
朱申锯,蜀定王第四子,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赐名,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二月封为南川王。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四月,西城兵马副指挥何辅之女何氏被册封为南川王妃。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十二月,朱申锯庶长子被朝廷赐名为宾淴,这也是日后的嗣封南川王。
蜀和王一脉蜀和王共六子,除了长子蜀定王朱友垓,其余五子均封为郡王。
成化年间蜀藩宗室世系图
内江王
朱友墦,蜀和王庶次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封为内江王。这里我们提一句,这位内江王身体很好,在整个成化朝都活蹦乱跳,一直活到了明武宗正德朝,以八十二岁的高龄才去世。
德阳王
朱友城,蜀和王庶第三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封为德阳王,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四月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谥曰僖安,朝廷赐其宫眷食米岁一百石。
朱申銈,德阳僖安王庶长子,先封镇国将军,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四月袭爵。其夫人姚氏,则直到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才进封为德阳王妃。
石泉王
朱友𡎴(土贡),蜀和王庶第四子,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封为石泉王。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月,西城兵马副指挥马玘之女马氏被册封为石泉王妃。
汶川王
朱友㙴,蜀和王庶第五子,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封为汶川王。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月,南城兵马副指挥蒋贤之女蒋氏被册封为汶川王妃。
蜀王府复原图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六月,朱友㙴去世,终年三十岁,谥曰懿简,朝廷赐王妃蒋氏食米岁三百石。
朱申销,汶川懿简王庶长子,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四月袭爵。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九月,西城兵马副指挥杜显之女杜氏被册封为汶川王妃。
庆符王
朱友墂,蜀和王庶第六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九月封为庆符王。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月,北城兵马副指挥李晔之女李氏被册封为庆符王妃。
结语:无论是几任蜀王本人,还是和王、定王一脉的子孙,整个成都府内的蜀藩宗室都称得上是贤藩典范。若是大明宗室都能像蜀王一样,想必他们的风评会好上很多。
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贤如蜀藩,一样有不肖子孙。在下篇之中,我们要讲一讲蜀献王次子华阳王一脉的故事。明代宗室中出几个败类很正常,但像华阳王这样连续三代郡王都不着调的,还是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