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常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夫妻关系,但要是拿它去概括所有的夫妻,那可就不太公平啦。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夫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能够携手共度、不离不弃的呢。这时候,我们往往就会联想到一个成语——相濡以沫。它背后可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小故事哦。说是有一处泉水干涸了,那些原本生活在泉水中的鱼儿们就被困在了陆地上。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下,鱼儿们相互用湿气湿润对方,用唾沫相互沾湿,以此来维持彼此的生存。不过呢,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大概是说,与其在艰难困苦中这样相互扶持,或许还不如当初就各自在江河湖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互不干扰呢。但不管怎么说,“相濡以沫”所体现出的那种在困境中相互帮扶的情感,还是很让人感动的。
咱们先把《庄子·大宗师》中的名句被提炼成四字成语后与原文本意有多大差别这个事儿放一放,留到最后再去探讨。今天,咱们主要来聊这么个事儿,就是想请那些曾经被特赦的将军,像杜聿明、王耀武、郑庭笈还有沈醉,让他们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来给咱们回答一个问题:夫妻之间到底是那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同林鸟呢,还是能够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濡沫鱼?想想看,那些曾经有资格娶三妻四妾的高官们,当他们深陷牢狱困境之后,要是得知自己心爱的妻子已经另有所属,改嫁他人了,那他们的心里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在电视剧《特赦1959》里啊,能瞧见不少咱们挺熟悉的面孔呢。像杜聿明、王耀武、陈长捷、黄维、康泽、宋希濂、郑庭笈,还有沈醉、徐远举、周养浩这些人,那可都是以真名实姓在剧中出现的哦。另外呢,还有些人物是用了化名的,比如说化名刘安国的,其实就是文强啦,他是在1975年获得特赦的;那个化名蔡守元的呢,就是张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罗盘将军,可惜他在1959年的时候就病逝了;还有化名叶立三的韩浚,是在1961年第三批获得特赦的呢。这些化名后的人物,咱们也能比较轻松地找出对应的历史人物来。不过呢,有个叫陈瑞章的就不太一样了,就因为他妻子来探视而在功德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就是这个陈瑞章,要找到他对应的历史原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
1975年3月19日公布了最后一批特赦名单,在这份名单里,有一位曾经担任第二十五军中将军长的人,名叫陈士章。在沈醉所写的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当中呢,描述的陈士章的样子,倒是有点像另外提到的陈瑞章哦。陈士章曾和沈醉说,每到过年的时候呢,他总会忍不住哭上几场。沈醉就觉得,从这一点来看,陈士章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沈醉讲啊,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告诉他,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妻子儿女也没有什么感情,那这样的人肯定就是个坏人,绝对是不能和这种人交朋友的。大家想想看,一个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都那么无情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对朋友讲义气呢,对吧?
沈醉讲的这番话确实很有道理。不过呢,要是仅仅因为这些就认定陈士章就是陈瑞章的历史原型,那可就存在不少对不上号的地方呢。就拿家属去功德林探望丈夫这件事来说吧,实际上经常去功德林探望丈夫的,并不是陈瑞章的妻子曾若萍哦,而是郑庭笈的妻子冯莉娟。
郑庭笈最初并非是在功德林的。要知道,这位担任四十九军中将军长之职的郑庭笈,在经历辽西战役后不幸被俘了,之后便被关押在了黑龙江绥化战犯管理所。就在那个时候,他的妻子冯莉娟还特意专程前往那里去探视他呢。
在《特赦1959》这部作品里,有这么个事儿。曾若萍呢,是在北京的街头偶然碰到了水利部傅部长的夫人,就因为这一碰上,她才得知陈士章已经到了功德林。其实呢,类似这样的情节,完完全全就是发生在郑庭笈和冯莉娟身上的。冯莉娟的老家是在海南文昌县,有一回呢,她去绥化探访之后返程,路过北京的时候,就在街头碰到了一个人。这人是谁呢?就是原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而当时已经是水利部参事的黄翔的妻子张琴呢。
在老家是海南文昌的郑庭笈,他有几个“好兄弟”这件事儿呢,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不过呢,可能有些人并不清楚,那个接了戴笠的班,担任过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后来又是保密局首任局长的郑介民,他原来可不叫这个名字呢,原本是叫郑庭炳,字耀全,号杰夫。而郑庭笈呢,字竹斋,号重生。这里得说一下,要是换做别人,就比如说周养浩吧,就算借给他十个胆子,那他也绝对不敢跟郑庭笈动手打架的。可在功德林里呢,还真有一个敢对将军动手的特务,这人是谁呢?就是军统局第四处(电讯处)少将副处长,同时还担任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第二处少将处长的董益三。他动手打的那位,就是有着“书呆子”之称的黄维呢。
郑庭笈原本在功德林的日子过得挺快活的。然而,到了1957年的某一天,情况一下子发生了改变。那天,冯莉娟带着一张离婚申请书来到他跟前,让他在上面签字。这一下,郑庭笈的情绪变得十分低落,他满心懊悔地说道:“我真的后悔啊,特别后悔!我就后悔当初在忻口抗战的时候,怎么就没被日本人给打死呢。要是那次我真的牺牲了,那可就和戴安澜一样了,能成为国共两党都公认的民族英雄呢。这样一来,你和子女们那可就都是烈士家属啦,日子肯定要比现在好过得多……”
对于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够深切地体会到郑庭笈内心的那份心情呢。而且,也完全能够明白当时冯莉娟所做出的选择是怎么一回事啦。
话说郑庭笈在离婚两年之后,迎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获得了特赦。特赦之后呢,他担任起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这一职务。就在他当上专员不久,就察觉到文史资料办公室里出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原来是多了一位女打字员。这位女打字员可有点与众不同哦,她并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她,把打字机放在了自己家里,而这一来呢,去她家取送材料的事儿,就全都落到郑庭笈的身上啦。
您知道吗?这里面可有周总理的一番巧妙安排呢。原来,那个女打字员不是别人,恰恰就是郑庭笈的“前妻”冯莉娟。时间来到1960年的国庆节,在永定桥南的新房里,郑庭笈又举行了一次婚礼哦。不过,这场婚礼办得很是简单质朴,就只是几个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一块儿吃了一顿素馅水饺,就用这样温馨又简单的方式,来庆贺这对历经波折、如同苦命鸳鸯一般的两人破镜重圆啦。
在周恩来总理的深切关怀之下,郑庭笈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变,他重新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呢。此后的日子里,他便在这样温暖完整的家庭氛围中生活着。一直到了1996年的时候,郑庭笈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安然离世了,在离去的时候,他的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意呢,仿佛这一生已了无遗憾。
您知道吗?在那段过往的岁月里,郑庭笈可是笑到了最后的人呢。而沈醉呢,他的人生那可真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还有大悲大喜,就像坐过山车似的。这里得说一下哦,“爱妻别抱”这个词,我还是在沈醉写的回忆录里头第一次瞧见的呢。沈醉在回忆录里提到的就是他自己的一段经历啦。想当年,在临澧特训班的时候,他和妻子粟燕萍相识相恋了,后来,他们还生下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呢,一家人原本也是和和美美。可谁能想到呢,后来再见到沈醉的时候,粟燕萍已经有了现任丈夫啦,她见到沈醉,也只能跟着现任丈夫一起,称呼沈醉为“三哥”了,想想也是挺让人感慨的。
沈醉获得特赦之后,没过多久就和妻子粟燕萍重新取得了联系呢。随后,他收到了妻子寄来的第一封信,这封信可把沈醉给激动坏了。他当时就忍不住感慨道:“雪雪写的这封信,那力量简直太强大啦!它一下子就把我的整个心灵都给带到了一个特别奇妙的地方,那种快乐,根本就没办法用笔墨去准确地描绘出来呢。这真的是太让人兴奋不已的事儿啦!我感觉自己就好像是这世上最最幸福的人一样。”
沈醉原本沉浸在一种幸福的感觉当中,可没成想,这幸福转瞬就被第二封信给击得粉碎。信里的内容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上面写着:“她,不但已经改嫁他人了,而且和新的丈夫都已经生下了一个孩子啦。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她一直以为你早就被枪毙了。”沈醉得知这些后,内心满是痛苦与无奈,不禁仰天悲叹:“天哪!命运怎么能这样捉弄我们呢?这二十年来的生活,就如同春梦一场啊,可如今,却在我的一生之中留下了如此酸楚的印记。曾经那些美好的恩情,就像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了,想当初还在花前月下约定了来生呢,谁能想到,在今生竟然都没办法携手走到白头,结下这一世的夫妻缘分啊。”
话说沈醉啊,要是当初没进入军统,而是能在长沙文艺中学顺顺利利地毕业,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呢。你想啊,在抗战胜利之后,他写了一些嘲讽那些“接收大员”的诗。这诗要是真给登到报纸上,那情况可就有意思了。小蒋呢,说不定看了会深有感触,觉得这诗写得挺能反映一些他心里也明白的事儿。可老蒋就不一样啦,他要是瞧见了,估计得气得抡起拐杖,在溪口那边骂起三字经来咯。沈醉写的这诗是这样的:“身先士卒越重关,满座将军尽笑颜。五子登科齐奋力,人间谁复念饥寒?冤魂卅万哭犹哀,忍见江头白骨堆。卫国无功频失地,有何面目又重来?”从这诗里也能看出沈醉对当时一些现象的看法。
沈醉将军可是个才子呢,他为人十分豁达。就拿对待前妻的态度来说吧,他把前妻当作亲妹妹一样看待。他这样的做法,让他们的子女心里感觉既欣慰又特别钦佩。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豁达的心境,沈醉将军便有了那份闲情逸致,还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调侃了一下“老同学”王耀武呢。
王耀武这人可聪明着呢。他曾经对沈醉说过这么一件事儿,就是哪怕是跟“蒋老先生”以及何应钦等人一块儿开会的时候,他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几支派克金笔和一些高级手表带在身边。等到了开会场合呢,他就会当着好多人的面,去向蒋、何二人的亲信借自来水笔和手表来用。而等用完之后呢,他就把自己带去的那些派克金笔和高级手表当作是借了对方东西的回礼,还给那些亲信。您还别说,就因为他这么做,他每次打上去的报告,批复下来那可容易多了,而且速度还特别快呢。
王耀武这个人啊,有着如同生意人一般的精明头脑,靠着这份精明,他可是赚了不少大钱呢。赚了钱之后,他还特意购置了两台在当时相当先进的拖拉机,心里盘算着等日后解甲归田了,也好有一番作为,能过上安稳又充实的生活。可谁能想到呢,人生的走向往往出人意料。就在他四十四岁那年,竟然成了俘虏。被俘虏的时候,他身上穿着的是商人常穿的丝绸长袍。要知道,那时候正是夏末秋初的时节,天气还没到特别冷的时候,所以根本不会像有些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穿着棉袍啦。
关于王耀武的夫人以及他和副官之间的情况,还有为啥王耀武没有杜聿明、郑庭笈、沈醉等人长寿呢,民间那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哦。在这些说法里,可能沈醉的说法要相对更靠谱一些呢,毕竟他和王耀武的关系可不一般,在功德林的时候他俩是同学,后来到了文史专员办公室又成了同事呢。沈醉是这么说的:“1959年的时候,第一批特赦的十名战犯里面就有王耀武呢。这事儿对他来说,既是好事,可从另一方面看呢,又算是坏事啦……王耀武得到这个特赦的消息之后,一下子就气得不行,手脚马上就开始发抖起来了,那状况严重得,几乎当场就不行了,差点就死过去了呢。虽说经过一番抢救,人是救回来了,可也落下了个半身不遂的毛病。要是他能晚点儿被特赦出来,说不定还能再多活上个十来年呢!”
沈醉曾有相关说法,不过王耀武的子女对此并不认同。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上呢,本文就只能用省略号来替代处理啦。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哦,王耀武可是个活得极为通透的人呢。按常理来说,他应该不会为离婚这件事而过于伤怀难过的。而且呢,实际上他是在第二次结婚之后又过了两年才离世的呢。
在那些经历诸多波折的特赦将军当中啊,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境遇呢。就说沈醉吧,他遭遇了爱妻另有所属这样令人感慨的情况。而郑庭笈呢,倒是有了破镜重圆的好事,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幸运转折啦。还有王耀武,他的经历实在是复杂,很难简单地去评说个一二三四。不过,要是论起这些特赦将军里谁是最幸福的,在笔者看来呢,那还得是杜聿明。
在1945年初的时候,杜聿明担任着昆明防守总司令以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这两个职务呢,就在这个时候,他和沈醉有了见面的机会。而沈醉呢,对杜聿明心里是怀着十分感激之情的哦。要说当年给沈醉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儿,那还得是杜聿明和他的夫人曹秀清之间相处时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关爱与敬重的情感呢。并且,杜聿明对自己家人的那份深厚感情,也同样让沈醉印象深刻。
沈醉所结识的那些高级将领,大多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且很多人都有三妻四妾呢,就连沈醉自己也坦言没能摆脱这样的俗套。不过呢,有一次沈醉在杜聿明家里做客,可算是让他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夫妻相处模式,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琴瑟相和。当时,沈醉刚走进杜聿明家的客厅坐下,就见杜聿明让人去把他的夫人曹秀清请了出来,还吩咐马上开饭呢。紧接着,几个孩子也都高高兴兴地跟着来了。这一回吃饭,沈醉可不像中午那会儿那么拘束了,而是感觉特别的随意自在呢。
沈醉,凭借着身为职业特工所具备的那种敏锐目光,留意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杜聿明夫妇都有着抽烟的习惯。有一回,杜聿明在和沈醉讲述自己当年赴缅作战以及在野人山进行突围的那些经历时,那场面颇为让人印象深刻。就在杜聿明刚刚讲完这一段段惊心动魄的过往之后呢,曹秀清立马就点燃了一支香烟,然后动作迅速且轻柔地把这支燃着的香烟插到了杜聿明的嘴唇边上。紧接着,曹秀清情绪显得十分激动,她对着沈醉说道:“当初杜聿明在穿越那片原始森林的时候啊,外面居然有人在造谣呢,说他已经投降日军了,还说他都跑到南京去当官啦。可我心里,压根就不相信他会做出投降这种事儿。结果呢,果然没过两个多月,就传来了确切的消息,证实了他依然还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着呢!”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个地方,沈醉又一次见到了杜聿明。当时的杜聿明呢,身体状况那叫一个糟糕,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整个人都已经虚弱得不行了,看上去就奄奄一息的样子。沈醉见到此情此景,心里很是吃惊,忍不住暗自思忖道:“怎么?杜聿明居然还活着?”
沈醉可是军统少将呢,他心里很清楚,杜聿明被老蒋不停地差遣驱使,结果患上了肺结核、肾结核还有胃溃疡这三种极为要命的病症。但沈醉并不知晓,杜聿明在被俘之后,经过检查又发现患上了严重的脊椎结核。为了治病,杜聿明在石膏模型里足足躺了三年的时间,一直到最后,才把身上所有的这些疾病都给彻底治愈了。
医护人员和杜聿明开起了玩笑,打趣说把他的病治好“仅仅花了两个铜板”。就这么一句话,一下子勾起了杜聿明的伤心回忆,让他忍不住涕泪横流。想当年呐,杜聿明在老蒋的陆军第四师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担任少将团长的时候,有一回他带着大女儿杜致礼在西湖边上悠闲地散着步呢。可谁能想到啊,当时就连买一份油炸臭豆腐的区区两个铜板,他都掏不出来。这老蒋用人啊,那可真是敲骨吸髓,从来就没真心实意地想过让杜聿明好好休养治病呢,实在是让人感慨又气愤。
杜聿明是第一批获得特赦的人员。当时,他的夫人曹秀清居住在纽约长岛的一栋别墅里,那别墅还配备有游泳池、网球场呢。在得知杜聿明特赦的消息后,曹秀清立刻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说道:“我和杜聿明那可是患难夫妻,他能过的生活,我也一样能过。如今这个时候,正是他需要我去照顾他的当口。所以,根本不用杜聿明来争取让我回去,哪怕他不希望我回去,我也得回去照顾他!”
话说曹秀清回国的时候,她的女婿让她带了好些东西回来呢,有大大的冰箱、大大的彩电,还有电动缝纫机以及空调。杜聿明得知后可高兴啦,还特意邀请沈醉去他家参观这些新玩意儿。杜聿明,那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下班回到家,就开始摆弄这些带回来的电器设备,这儿看看,那儿弄弄的。而且啊,他和曹秀清夫妻二人还有个消遣方式,那就是玩蜜月桥牌,小日子过得挺有滋味。再说说曹秀清,她特别会料理家务,心里头记挂着杜聿明的喜好,每天都会精心做上几样杜聿明爱吃的菜。也正因如此,大家都能明显地看到,杜聿明的身体状况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呢。
话说杜聿明留意到沈醉这个人,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对此,杜聿明还曾打趣地笑话过沈醉呢,他是这么说的:“你瞧瞧,这烟酒烟酒的,一般人都是两样都沾点儿的,可你倒好,既不抽烟又不喝酒的,这可有点不够朋友啦。”
当年,沈醉听到那四句顺口溜后,当下就察觉到这位名将居然这般平易近人且和蔼可亲,而这位名将便是杜聿明。从杜聿明开的那个玩笑里啊,不禁就让人联想到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同林鸟”以及“濡沫鱼”这样的说法。就好比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表达的情感一样。你看啊,不论是杜聿明、郑庭笈呢,还是王耀武、沈醉也好,当他们走下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后,其实他们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他们内心之中最为期盼的事情,不就是能够和自己的妻子携手相伴,一直到老,看着膝下有儿孙们在那里嬉笑玩耍吗?要是真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是更愿意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和妻子紧紧相依,彼此相互扶持,就如同在干涸的车辙中相濡以沫的鱼儿那般呢,还是说能够彻底放下所有的一切,从此和妻子就如同陌生人一般,相忘于这茫茫江湖之中呢?可话说回来,虽说嘴上说着相忘,但真的又怎么可能忘得掉呢?那曾经一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又岂是说忘就能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