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开国元勋,岳父是正国级,他自己也官至副国级,如今86岁了

癸妹聊历史 2023-06-02 10:25:03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父亲出色,儿子也差不了。

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适用的。家庭教育的好坏,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孩子成器、成材,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人;

反之,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缺乏良好教育的家庭环境中,那么其一生多半碌碌无为,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总而言之,为人父母,应该要重视并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革命先烈的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党和国家、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在我党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高级干部,他的父亲是开国元勋、中央统战部第一任部长,岳父是正国级,他自己也官至副国级,如今已经86岁了。

他就是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

说起李铁映,不得不先来说一下他的父亲李维汉。

李维汉,1896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后考入湖南一师,辛亥革命后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1919年10月,23岁的李维汉赴法留学,回国后经毛泽东、蔡和森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将中央城工部改组成立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即我们所熟悉的“统战部”,由李维汉任部长,主管统一战线工作及筹备召开新政协的具体工作。

众所周知,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李维汉从1948年担任中央统战部第一任部长以来,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长达16年之久,为党和国家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维汉很优秀,他的儿子李铁映也毫不逊色。

李铁映是李维汉和第二任妻子金维映的儿子。

1938年,李铁映才一岁多时,母亲金维映因积劳成疾,被组织上派往苏联治疗。

然而不幸的是,在苏德战争中,金维映牺牲在了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年仅37岁。

金维映牺牲时,李铁映才5岁。但受到父母的影响,李铁映从小就很懂事,并且非常热衷于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李铁映在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学就读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能更好地建设新中国,李铁映在父亲的建议下,前往苏联学习。

1955年,弱冠之年的李铁映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学物理系学习,1961年回国后报名参军,进入到国防部十院十三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副主任等。

李铁映工作认真、勤恳,深受领导的赏识与器重,然而在“十年革命”期间,李铁映还是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劳动。

在那段时期,李铁映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都没有压垮他。

等一切恢复平静后,组织上第一时间便想到了他,他也终于得以回到原单位工作。

但不久后,组织上又建议他离开北京,到地方上去工作,并说:凭借他的能力,一定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来的。

1978年,李铁映被安排到辽宁沈阳四机部一四四七所工作,先后担任过总工程师、副所长兼辽宁省沈阳市科委副主任、省科协副主席等职。

由于他工作出色,不久后就被中央提拔进入了沈阳市委,任市委书记、市委常务书记。

当时还没有设“第一书记”,因此李铁映实际上就成了沈阳市的“一把手”。

在任期间,李铁映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在群众中口碑很好。

沈阳在他的管理下,其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5年后,中央再次对他进行提拔,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成为一省之父母官。

尽管此时的他位高权重,但他并没有忘记身为一个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信念,仍然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李铁映看来,没有所谓的大事、小事,只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事都是大事。

他的这些认知,以及他身上的高尚品格,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除了父亲李维汉外,他的岳父秦邦宪对他的影响也比较大。秦邦宪还有一个更为世人熟知的名字——博古。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的李铁映,时刻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处处用革命先烈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和国家、人民有用的人。

1 阅读:472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