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越来越难:信用卡业务失守,一年转让327亿不良

灵萱零點 2025-04-20 04:46:52

近日,广发银行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为687.96亿元,同比下降0.65%;净利润为150.06亿元,同比下降4.98%。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行17年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但这并不是广发银行面临的唯一问题,曾经的王牌业务增长受限、业务违规被罚、内部高管问题频出……

作为国内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广发银行明显乏力了。

01

信用卡失守

从公开信息来看,自2021年以来,广发银行的业绩便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财报显示,2021年到2023年,该行的营业收入已呈下降趋势,从749.05亿元下滑至696.78亿元。而净利润受净息差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也从174.76亿元下降到了160.16亿元。

2024年,该行业绩下滑的态势并有停止。

据其发布的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2024年广发银行的营业收入为687.96亿元,同比下降0.65%;净利润为150.06亿元,同比下降4.98%,多家媒体该业绩为其近17年来首次 “双降”。

业内人士分析,广发银行业绩下滑与其特色业务信用卡业务停滞有关。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最高,达1.18 亿张。截至该年年底,其信用卡贷款余额约4249亿元,占全部个人贷款的48%,约占总贷款的21%。

但其实,自2021年以来,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已开始逐渐走低。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数量与2023年几乎持平。

与此同时,涉及信用卡业务的其他经营指标也明显缩水。

根据广发银行2023年年报,信用卡业务交易额较2022年缩水近11%;信用卡不良率从2021年的1.54%升至2023年的1.59%;额度使用率则从2019年的约42%降至2023年的33%左右。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主要受部分行业景气度下行,部分持卡人还款能力下降、部分银行为追求发卡量进行过度授信、信用卡欺诈风险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称,发展信用卡业务是不少银行的硬性指标,有考核业绩的需求,银行通过信用卡业务拓展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增加银行利息与手续费收入。

但如果银行对信用卡持有人的资质审核不严格,容易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同时盲目加大信用卡发放、降低申请门槛,会影响银行的风控,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02

转让不良资产327亿

除信用卡业务之外,2024年,广发银行加大处置不良贷款的动作也引发市场关注。

去年12月,广发银行拟将一笔价值高达49.74亿元的不良资产权益,转让给广东粤财信托公司。

资料显示,广发银行此次资产转让涉及的资产,根据五级分类标准被归类为损失类资产,涉及债务人多达24.93万户。

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债务人主要集中在广州、郑州、杭州、深圳、昆明等城市;从行业背景来看,主要有房地产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纺织业、木材业等多个领域的从业者及个体工商户。

但其实,在此之前,广发银行已累计转让9批璟粹项目不良资产。这其中,第九期不良资产的受让方同样为广东粤财信托公司,资产原始金额为49.49亿元,实际转让金额为2.5亿元,相当于打了0.5折。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广发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骨折价大甩卖”,虽然迅速清理了资产负债表,但同时也承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除璟粹项目包含的不良资产外,2024年11月,广发银行还发布了四则不良资产转让的公告,这些资产的总本息金额达到了13.79亿元。

其中,最大的一笔不良资产与资本界知名人物赖淦锋控制的广州名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该笔贷款的原始本金为3.98亿元,累计利息为1.79亿元,两者相加共计5.77亿元。

频繁的资产转让行为,反映出广发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

根据该行公布的年报,从2021年至2023年,其不良贷款率依次为1.41%、1.64%和1.5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在此期间大幅上升。

具体而言,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攀升至5.03%、6.21%和5.20%;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达2.15%、6.66%和6.21%。

据统计,过去一年,广发银行一共转让了25次不良资产,涉及金额超过327亿元,其中房地产相关的不良资产占六成以上。

03

内部管理漏洞

除业务发展缓慢,盈利能力有待提升之外,在内部管理上,广发银行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近年来,该行已有多位高管因违纪违法问题被调查。

2024年11月26日,广发银行前任董事长董建岳因涉嫌受贿1.5亿元,在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一审开庭审理。

2023年9月,广发银行董事长王滨因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贷款融资、项目合作、人事安排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累计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25亿元被判处死刑。

此外,自2022年以来,广发银行还有多位高管相继被查。

这其中包括广发银行原党委巡视办主任乔玉良、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原党委委员及总经理助理吕胜男、广发银行原副行长方琦、广发银行原乌鲁木齐分行党委书记及行长陈峻晖,以及原战略发展部总经理亓艳等,而其被调查的原因大多涉及滥用职权违规发放贷款,以及收受非法贿赂等问题。

因业务违规而频频被罚也是广发银行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广发银行多地分支机构累计被罚超800万元(含没收违法所得),其中年内最大的一张罚单为300万元。多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严,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问题较为突出。暴露该行在风控方面存在漏洞。

更为重要的是,广发银行还面临股东减持压力。

2023年,广发银行原第八大股东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所持部分股份转让至其关联方广东粤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股权变更后,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退出本行前十大股东序列,转让股份合计2.1亿股。

而在北京产权交易所,2024年3月,股东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转让广发银行股份367.22万股,占总股本0.0169%;4月,股东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广发银行367.8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017%;9月末,股东五矿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转让6041.13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2772%;10月29日,股东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广发银行693.5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03%。

另据上海产权交易所披露,2024年3月,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还在该平台拟转让持有的广发银行367.85万股股份;6月,广发银行另有3426.18万股股份被挂牌转让,占总股本的 0.16%;10月29日,广发银行693.5793万股股份被挂牌转让,占总股本0.03%。

结语

从信用卡业务的衰退到不良资产的集中暴露,从高管腐败到股东减持,广发银行作为曾经的行业佼佼者,如今已被业绩下滑、资产质量恶化、内部管理等多重问题所困扰。

传统优势业务已经难以为继,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飙升,进一步加剧资产质量的压力,加之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频繁的高管违法案件而暴露出的治理结构深层问题。

如此,时下的广发银行要做的已不仅仅只是短期的业绩调整,而是彻底的转型与突围。

0 阅读:0
灵萱零點

灵萱零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