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辐射在儿女身上。就像现在风行的新冠病毒一样,儿女是父母的“亲密接触者”,首先被“感染”。若家教问题严重,子女就会“重度感染”,还是"终身携带者”,病入“骨髓”,严重者影响儿女终身安全与幸福。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般性问题,子女为“轻度感染”,学习积极性受挫,成长动力衰减,迷茫中丧失自我,大学难以理想。
所有家庭教育问题,根源(或根本)都在文化观念上。“文gé”以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从程度上说,说轻了是“冲淡”,说重了是“淹没”。信仰的缺失,主流文化被搁置,就如舰船失去了重心,失去了平衡,在风雨中飘摇,航行还能平稳吗?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仁。而当代教育的功利化,带来的社会、家庭与学校基本上都在浮躁之中,“仁”就消失了。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所谓的“爱”已很肤浅了,功利心已把纯洁无瑕的“仁爱”染色了,褪色为急功近利之“私爱”了。说得更彻底一些,就是让子女上学,不完全是实现儿女的人生理想,而是要实现父母的“宿愿”,让子女圆自己未圆的“大学梦”。
我们对所有家长了解不全,但从部分家庭和学生身上可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基本面貌。所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源在文化观念上。高尚的文化,教育出高尚的品格(人才);低俗的文化,养育出的是一般低层次的人。从问题的性质、来源上分析,有两种文化主导着教育上的所有问题:本土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浮躁文化”,和“舶来”的“西方价值观”文化。
本土产生的“浮躁文化”是主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专毕业生就分配工作,望子成龙(凤)成了每位学生家长的统一追求,人们都像“疯魔”一样挤“独木桥”,到了本世纪后,人事制度改革,“逢进必考”,可是文凭低了没资格考,水平低了进不了“公家门儿”。此时,原来的“独木桥”变“双桥”了(高考为一桥,进公家门儿考“公职”为二桥)。家长压力比考生压力还大,故家长先“疯”,学生后“疯”。3岁玩童进幼儿园开始,就为应试做准备了――“儿童知识化”了。小孩儿的天性还有吗?“天才的棱角被磨平了”。这“双疯”再加上老师也“疯”(拼命追求生学率)了。这不就是“社会浮躁体”吗?这种文化,我们把它暂命名为“棒杀文化”,也可称为“双桥文化”。
这“双桥文化”,功不可没。过了“双桥”的百万、千万学子们,不管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都成了人才或栋梁之才。可没有过了“双桥”的数倍或数十倍之多的被挤下了桥,掉到“河”里了,有的被“淹死”了(不是指个别走了极端的考生),也有大部分“回游”原岸而成了“没落阶级”。
如网瘾毁掉的:堕进了虚拟世界,连家门都迈不出去,与网络相依为命,见不得阳光,回不到现实世界中来了,骨瘦如柴,手无举寸铁之力,自闭,连人性都丧失了。还有的,陶醉于凶杀、武打、黄色视频中,把虚拟当现实,而成了罪犯。更不可同情的,有的成了网络诈骗而犯罪……。
如无所事事的游民,学无专长。体力苦力的工作,不干;挣钱不多的短工、长工,都不干;经商看不上;开办小企业没底垫;当当麻将,喝喝酒找点余事……当了“人渣”,还有各种犯罪的(功不成名不就,又不甘平庸的,就走了邪路的)也不是个别。
如市侩人性出现了,现在,“假人”现象增多了。没有了真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面热情背后冷漠;道德缺失,诚信丧失;衣冠楚楚,时髦追星,衣裹皮囊,腹中虚脏,见不到“庐山真面目”了。
如今迷茫少年多了。鲜花嫩草被霜冻打蔫儿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晚上,手机电脑玩到“四更天”,中午起床,午餐点点,到晚上山吃海喝。生活规律已被打破了,人生目标皆无,混一天算俩半天。一切都无所谓,全不在意了,成长动力全无。只在意吃穿外形之美。……
不怕任何批评、指责,名次、分数、考学都“不在话下”了,“死猪不怕开水烫”,让师、长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说什么都不管用了。万怕,最怕是心死,任何招数都无济于事了,真是“破罐破摔了”。那些弑母、他杀、自杀的极端现象也多数都是“双桥文化”的牺牲品。
第二种“惹祸”文化即西方价值观的侵入,说“文化侵略”也有点是。青少年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期,正是渴望成长、渴求知识的旺盛期,正需要输入正能量,以正义熏陶、感召之时,老祖宗的圣贤智慧都给爷爷奶奶了,西方的香风裹着“毒鼠强”过来了,嗷嗷待哺的青少年张口吸入了。“性解放”进来了,爸妈离婚了,孩子早恋了;美国的消费观(爷爷把曾孙、玄孙的钱都挪来花了,资源消耗光了)来了,爸爸给了一周的饭费,没充了饭卡,都给外卖了(可不是我校,外卖过不了门岗);美国的价值观来了,会吃会喝会玩会乐,青少年啃老族多了;西方人性解放充分民主,青少年无拘无束自由浪漫不听训教的多了;西方所谓“人格独立自由”,我们的青少年孝心丢了,自私自利,父母长辈都丢下不管了;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批评不管用,语言重了是骂人,推他一把,“你打我!我告你。” 惩戒使不得,打骂更不敢,对某些少年,教育无效果,只好家长领回“夜夜愁”。――教育的无奈呀!
还有一个普遍性的案例。你发现没有?2000后的“世纪宝宝”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基本上解放得差不多了,并且开放也够数了,禁忌少了,连过来人的碍口语言,青少年张口即出。课堂上发言不一定积极主动,课外,主动找我交流,侃侃而谈。不是一个学生,成群学生找你,你不赶她都不走――女生比较多。这是民族的进步:女性解放胜利了。可你得注意,你要给她们讲道理时要考虑再三,心态平静,斟酌好你的措辞,尤其是批评时,略微欠妥,你的小辫子就被抓住了。可她们不善于认错,不讲自己的不足,光抠老师的毛病。――我想扬长避短,给学生搭建很多平台,让她们发展语言与思维,且让她们在“生命叙事”中综合成长。
西方腐朽文化侵染太害人了。第三届一名新生,暑假国学夏令营期间,既有国学“知情意”的训练,再加国防教育训练(全方位军训)。发现人才选拔学生干部,就发现了“他”,分享讨论时举手积极,发言慢条斯理,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且有组织能力。我向班主任推荐,多培养,按学生会主席标准要求。先是班长,我观察他,组织班级工作有魄力。正式上课后,我兼班主任。问题出来了,与女生非正常接触,行为不端。每天一次“生命叙事”(反思)交流,可反思彻底决心到位,就是在不见“阳光”之处,自控不住。把家长(父母双方)叫来,从他成长背景上深挖“病根”,爸爸有家庭暴力对他;妈妈在家受欺侮(老公公、小叔子、小姑子们趁爸爸不在家时殴打妈妈)的场景,他见过。妈妈常向他哭诉委屈,阴影浓重,心理阴风常吹……当他缺乏阳光,缺乏温暖,心理就会畸形变态。故,找异性温存。且心灵缺爱难以熨平,只好辍学了――学校特例,保留学籍,盼他复归。
解决子女的问题,追根溯源,先从家庭文化反思开始吧,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先从咱身上开刀吧,割除咱身上的“痼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指身上无斑点),光鲜亮丽,照耀孩子前程,求得来年幸福无疆吧。 有道是:父贤子慧家道兴,母仪儿孝国阜昌。文化推倡《曾家训》,育子养女皆大方。 (王瑞喜 多语 2020年3月10日 申时于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