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向爷杂谈,将持续更新!
最近与几位房企的朋友一起喝茶,聊到这几年房企内部发生的一些事,觉得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请勿对号入座)。
故事一:某民营品牌房地产企从2022年开始交付的质量极差,遭到了大量业主的投诉,公司一直在排查原因,后来才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由于公司去年开始对员工进行优化,导致大批有经验的一线员工被裁。
从当时的数据上看,中层以上领导被优化的比例约15%,而一线员工的优化比例高达60%,因此导致现在一线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集团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计划直接管理项目,解散城市公司,将这些员工调到项目现场,但这一行为却导致更多一线员工离职。
最糟糕的是,这些来自平台职能部门的员工对项目并不熟悉,导致问题进一步加剧。虽然情况已经如此,但如果进一步裁减中层,问题只会更严重,这家房企决策层给下面下了死命令,中层也是因此搞得焦头烂额。

故事二:某民营出险房企,由于资金问题,市场超过80%的项目已经停工。基层员工也被大量裁减,目前在职员工已经拖欠了近一年的工资,但领导层的工资几乎能正常支付,每月还能报销3000-8000元的接待和差旅费。
因为待遇悬殊巨大,现在员工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人都在混日子,公司的任务也只是敷衍了事,然后公司又开始第二波、第三波裁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故事三:某家民营房企,上个月发放了一笔可观的绩效奖金,几乎涵盖了所有部门,包括工程、投资、营销、成本和运营等。当然管理层拿到手的比例较大,各部门负责人其次,普通员工再次之。有的领导领到了数十万奖金,相当于半年工资。这在公司内部成了一个不宜公开的秘密。
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影响极其不好,因为目前公司有许多项目已经陷入困境,这次难得回流的资金并未用于紧急项目或确保交付等关键问题,领导层的第一反应竟是分配这笔钱,连老板也表示同意,这就有点搞笑了,是拿了钱好跑路吗。

这种事例还不少,比如一些混合所有制房企,即便亏损数十亿,总裁依然拿着大几百万年薪,根本不谈什么企业担当和职业操守,大家都清楚公司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所以都尽可能地在沉船前捞一把。
这类案例数不胜数,本来地产圈就是贪腐的重灾区,尤其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些动作就尤为显眼,但往往这个时候,盯着的人就更多,一不注意就会被叫去别喝茶。
老板们都在喊难,但这其中真假难辨,只有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才配叫作企业家,其它的,叫资本家。
欢迎关注向爷杂谈,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