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豫鄂挺进纵队召开军政干部大会,团以上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首先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其次分析了斗争形势,军政委员会代书记任质斌对个别干部提出批评,要求全体干部服从领导,服从指挥等。
这次会上,对团政委钟伟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工作方面没有很好团结在一起。
钟伟过去是红一方面军红3军团将领,长期干政治工作,抗战时期被派往豫鄂边区工作,担任纵队下辖的团政委。我们知道钟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是一名军事主官,打仗有一手。
在早期的革命部队中,因为部队缺乏读书识字的干部,凡是有些文化的优先被安排担任政工职务。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过去的政工干部,在抗日战争时期都转为军事干部,如邓华、杨成武、王建安等等。
从任质斌、罗通等干部的回忆中,得知一件事情,钟伟在豫鄂纵队对司令员有些看法,表现的有些明显。作为纵队司令也不好处理这件事,毕竟那时候还讲究“山头”,司令是四方面军的,他是方面军的,因此让一方面军出身的干部来处理。
任质斌在当时不仅仅是纵队代政委,而且还是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负责边区全面工作。他在处理各方面工作上有决定权,而且他是一方面军出身,更容易处理,避免因为过去“山头”不同,影响到团结。
罗通是一方面军军出身,但他会议末尾参加,不了解事情情况,也没有发声。纵队司令对他讲,问他对钟伟有何意见,他表示没什么。因为俩人过去不熟悉,也不在一起共事。即便现在都在豫鄂挺进纵队担任团政委,也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大家各自在自己位置上发挥作用而已。
罗通知道首长找自己谈话的意思,他表示应该讲团结,认为在服从命令方面,应该是毫无保留的,应该是服从上级的,不应该有不当之处。如果闹独立性,是有问题的。他认为钟伟人很聪明,大局较模糊。
当时,对钟伟问题的处理,主要是任质斌、陈少敏等人。李司令没有参与,就是怕容易造成误会。当处理结果处理后,上报给中原局负责人,与在延安的朱理治,决定留党察看一年,分配到随营学校当教员。
不过,对于这个处理结果中原局负责人建议把他送到中原局,这样他就离开边区。途中转入黄克诚部队。因为通讯不够发达,而且豫鄂边区与八路军与新四军其他部队没有实际上到联系,因此对钟伟有没有到中原局,或者去其他哪里并不清楚。
在此后的作战中,钟伟到苏北先干一段教育工作,后担任团长,率领28团打得很好,受到师首长的嘉奖,战绩也通过报纸传递出去,任质斌等人才知道钟伟去了三师。
钟伟在政工岗位上默默无闻,可在军事主官上打得那叫一个火热,在苏北时候,他就在部队起到很大作用。进入东北后,带领5师打得更是顽强,总部多次直接指挥作战,哪里需要就调5师去增援。对于能打的战将,东野总部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接提拔为司令员。
多年后,任质斌在回忆钟伟时说,他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立功显著,成为四野的名将,解放后担任大军区参谋长等职。
苏仕文
钟伟是老部队39军116师前身东野二纵五师的首任师长,型塑了师魂,被评为“最有朝气的一个师”,荣膺七个头等主力师之首。向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