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9年,也就是太平兴国四年的一月份,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攻打北汉的首都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
打了足足四个月,把城围得铁桶一般,又拼死打退了契丹从南边来救兵的骑兵,北宋朝廷总算是拿下了晋阳之战的胜仗。
五月初六那天,北汉的最后一任皇帝刘继元,一看形势不妙,没办法只能穿上丧服,带着满朝文武大臣走出城门,投降了。
到这时候,五代十国的乱世总算是到头了。北宋这个中原的王朝,在成立了二十年之后,终于把他们国家地盘的最后一块地方给收服了。
不过,跟其他那些一看见风头不对就投降的割据势力比起来,北汉却一直硬气到底,死扛到底。这种态度,把宋太宗给惹毛了,就算是最后打赢了,他心里那股火还是消不下去。
关键的是,晋阳这个地方历史上出了不少皇帝,所以有了“龙城”的称号。老百姓中间还广泛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城底下埋着条“龙脉”,能给皇家带来好运。这种说法,让刚坐上皇位不久的赵光义心里特别不安。
为了彻底消除威胁并出于报复,大宋皇帝一声令下,瞬间“火把齐燃,皇宫庙宇和平民房屋,一天之内全烧了个精光”。那座拥有灿烂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晋阳古城,就这样在熊熊大火中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太原城里面,现在就跟烧成炭的火堆似的,一片破烂。不过,城墙还在那儿挺着,城楼也稳稳站着没倒。可赵光义看起来还是气的不行,觉得不够解气。
第二年春天四月的时候,他又下命令堵住汾河的水,让河水倒流去淹那座城墙。晋阳古城,本来就是用泥土一点点垒起来的,哪里经得起这么长时间的水泡?结果,城墙就哗地倒了,整个城都塌了。
到现在,文帝起家的晋阳城,大唐开始兴盛的地方,那座曾经辉煌的重镇,被赵光义一次次疯狂地毁坏后,最终只能在汾河平原上,像一股轻烟一样消散了。
可太原被废弃仅仅三年光景,北方的契丹辽国瞅准这里人口往内地迁移、军事重镇地位下降,变得容易攻打,就经常从这里突破防线,一路往南攻打中原地区。
北宋朝廷忙得团团转,最后决定还是回到老路子,恢复太原以前的行政制度。他们就在晋阳城往北大概三十里地,汾河的东边,找了个新地方,重新建起了城墙和城区。
谁又能预料到,赵光义心里一直害怕又特别痛恨的晋阳古城,这座被狠狠破坏却又顽强复苏的河东重要城市,会在一百多年后“靖康之变”时,变成金兵南下路上最难对付的“钉子户”。而且,在那场让北宋蒙羞的亡国之战里,它还成了北宋最后的一点傲骨和面子。
【“武装太监”对决“女真军神”】
十二世纪初的时候,女真族在白山黑水那地方逐渐强大起来。在他们的头领完颜阿骨打的指挥下,开始大力反击以前管着他们的辽国。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两边安稳了上百来年。但宋徽宗赵佶瞧着辽国一天不如一天,心里就琢磨着想把燕云那片老地方给收回来。所以从1118年起,他就偷偷派人走海路去找金国,两边偷偷摸摸商量了好多次,最后决定联手去打辽国。
打从“海上结盟”这个超级烂招起,宋徽宗就从那个只顾自己享乐的奢侈皇帝,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亡国之君,害苦了国家和百姓。而北宋的末日警钟,也在赵佶做着称霸天下的美梦时,悄悄地、越来越响亮地响了起来。
1125年那会儿,女真族的铁骑真是势不可挡,辽国很快就被他们给灭了。可让人尴尬的是,北宋的军队也掺和进来了,但他们一点功劳都没捞到。反而被那些快要不行的契丹人打得落花流水,那叫一个惨。
战后,宋徽宗变得特别贪心。平州节度使张觉带着三个州的地盘来投降,尽管他知道张觉是金国的叛将,却还是偷偷接受了张觉归顺宋朝。可这事儿被金国知道了,宋徽宗没办法,只好迫于压力,把张觉的脑袋割下来,拿去给女真人赔罪。
宋朝联手金国去打辽国,结果把自家军队战斗力不行这事儿给彻底暴露了。后来那个张觉的事儿一出,金国人更是看得清清楚楚,宋朝朝廷,看着挺厉害,其实里头空得很。
宣和七年,也就是1125年的十月份,金太宗因为北宋不讲信用、还收留了金国的叛徒,非常生气,于是带着十二万大军,对北宋发动了全面进攻。
这次金兵往南打,分成了东西两拨。东边的那拨,是由金太祖的二儿子、大名鼎鼎的完颜宗望带着,他们从平州出发,去攻打幽州。
西路军从云州,也就是山西大同那儿起兵,一路往南,直冲太原。领兵的大将,那可是女真族里数一数二的勇士,完颜宗翰。
金太宗的策略是让两路军队一起行动,他们要先过黄河,然后在北宋的都城开封碰头。
事情来得太快,宋朝朝廷压根儿没料到战争会这么突然,等仗一打起来,太原北边的朔州、武州、代州、忻州这四个地方,眨眼间就被金国的西路军给占领了。
这时候,太原由北宋的陕西、河东、河北三个地方的宣抚使童贯守着,这家伙是徽宗皇帝身边的红人,大权在握的太监。
童贯这人,虽然是个太监,但可不是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家伙。他打过西夏,摆平了方腊,当过好几次三军的头儿。说到打辽国那场仗,哎,真是说来话长,一团糟,不过最后他好歹想办法把宋朝好久没占的燕京老地方给弄回来了。作为前线的总头头,童贯这回也算是“出力不少”。
要不是宋金战争猛然打响,宣抚使大人的战场佳绩,说不定还能一直延续下去。
太原之战眼看就要打响,这次是由大名鼎鼎的带兵太监童贯,跟女真族的勇猛将领完颜宗翰对上了。两个人都是狠角色,这场拼死拼活的大仗,看起来是躲不掉了。
真让人恼火,童贯这家伙,他是河东那片的军事头头儿。一听说金兵要打过来,他也没急着安排守城的事儿,更没去调兵遣将准备干一架,干脆利索地就想脚底抹油,直接开溜。
太原的知府张孝纯一听到消息,立马挡住了童贯的路,极力说服他留下来掌舵。他直接点明,强大的敌人眼看就要南下,要是主帅这时候跑了,太原城里的人的信心和士气肯定都会受到打击。
没想到童贯竟然厚着脸皮,气势汹汹地喊道:我童贯是奉命来安抚的,可不是来守着这地方的。你们要是真想让我留下,那还要别的将领干嘛?
世道安宁时,这家伙靠着宣抚使的位子,心安理得地拿着高薪厚待;可一到敌军围城,他却理所当然地让手下将士去跟敌人拼命——这种不要脸的想法,真让张孝纯说不出话来。可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宣抚使大人已经骑马往南跑了,直奔东京汴梁。
【死战,御敌于城垣之外!】
童贯打仗时跑了,他这么多年费尽心机树立的勇猛将军形象,一下子全毁了。不过,太原还是得面对那些气势汹汹的女真人。
幸运的是,尽管童贯匆忙逃跑,但他还是给太原留下了两个重要的军事宝贝,一个是宣抚司都统制王禀,另一个就是三千精锐的胜捷军。
王禀是北宋晚期特别稀少的那种既聪明又勇敢的军事奇才,而他手下的胜捷军士兵,那可真是从好几十万的禁军里头精挑细选出来的顶尖高手。
新建的太原城,虽然没汾河西岸那座晋阳古城来得气势磅礴,但胜在城墙结实,粮食储备满满当当,防御起来那是相当给力。
12月18号那天,完颜宗翰带着大军攻下了石岭关。他们打败了两拨来帮忙的北宋军队后,西路军的最先头部队就到了太原城门口。
自打往南开打以来,路过的那些州县,要不就垮了,要不就投了降。完颜宗翰那势头,简直无人能挡,愣是一点儿像样的宋朝军队的反击都没碰上。
他这一辈子打下的赫赫战功,还有他那支从未败过的女真骑兵,都让西路军的主帅心里有了底。在他看来,眼前这座太原城,周长也就十来里,守城的士兵才三千人,跟之前攻下的那些城池没啥两样。
但就是在这个地方,完颜宗翰和他的西路军注定要栽个大跟头,吃不少亏!
从太宗收复北汉那会儿起,太原的城墙防御和地位,就不像隋唐、五代那会儿那么重要了。不过,这座河东的大城市,还是保持着它几百年来特有的那股子“结实劲儿”。没错,就是特别坚固,让人难以置信。
后周皇帝柴荣打仗在五代时期那可是数一数二,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一辈子没遇到过对手。可这两位军事大佬,却都在太原城前碰了钉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赵光义调动全国军队,花了快半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打下了太原。但这一战,把军队累得够呛。后来,他亲自带兵去打燕云,结果吃了个大败仗。
这时候,太原城碰上了往南打过来的女真人,展现出了它“顽固”的一面。虽然完颜宗翰带着军队把城围了三圈,还一轮接一轮地猛攻,但太原城的城墙愣是一点儿没动。时间一长,女真人的军神攻不下来,想退又觉得不甘心,就在城下徘徊,进退两难,左右为难。
打仗前,张孝纯和王禀就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得很到位了。他们先动手加固城墙,还号召城里的老百姓一起在城外挖深沟,好让防御更牢靠。另外,他们还把城里的房子都连起来,这样守城的士兵就能更快地移动和帮忙了。
为了补上兵力短缺的问题,王禀把全城的人都数了一遍,把15岁到60岁的男人们都召集起来,给他们发了武器。之后,他就让这些男人们分布在城里的各个角落,没日没夜地巡逻。
尽管之前已经囤了不少粮食和水,但整个城市还是采取了严密的粮食分配措施,防备可能会出现的长期围困。
王禀并非只会死守不出,根据《宋史》的记录,他每隔一两天就会带着少数骑兵出城,骑在马上挥舞大刀直闯敌营,左冲右突,斩下敌人首级数十上百,然后才慢悠悠地带兵返回,这样的行动成了他的常态。
太原那场激烈的战斗,硬是把女真西路军往南推进的路给挡住了,可就算这么拼死抵抗,也没能改变北宋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西线婴城血战,东线卑微求和】
转到东线打仗的地方,宋徽宗那胆小又没本事的样子,在战场上全都显现出来了。另一边,完颜宗望简直就是北宋的克星。
就在完颜宗翰带着大军猛攻太原的时候,另一边的东路军也没闲着,他们一路往南,很快打下了澶州和蓟州。紧接着,守卫燕山府的宋将郭药师打了败仗,直接投降了。他手底下的常胜军,本来是用来保护都城的精锐部队,结果这下倒好,反而掉头帮金人打头阵,往南进攻了。
东路大军攻下了燕山府,而童贯逃回汴梁后,又带来一个坏消息,说太原那边情况紧急。宋徽宗一听,吓得半死,直接在朝堂上喘不过气来,从龙椅上摔了下来。接着,他就说自己病得太重,没法再管朝政了,想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桓。
败局已经摆在眼前,赵桓当然不乐意成为那个把国家葬送掉的君王。他死活不肯接受老爸的好意,非要推辞皇位,结果父子俩差点因为这事儿闹掰。最后还是太子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一顿痛哭流涕之后,被大臣们硬推着穿上了龙袍戴上了皇冠,就这样成了北宋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宋钦宗。
新皇帝坐上了龙椅,可战场上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金国的东路军在保州和中山府那边碰到了硬骨头,敌人拼死抵抗。完颜宗望这家伙挺机灵,不跟敌人死磕,带着队伍绕了个大弯,直接冲着黄河北岸就去了。
最后,负责带领禁军精英守卫黎阳津的梁方平,敌人还没到跟前,他就自个儿先溜之大吉了。到了第二天,南岸的宋军一看江北那边已经没人影,房子也空了,便都着急忙慌地跟着散了。
结果是这样的:就这样,东路军没遇到啥阻拦,轻轻松松地用小船过了黄河。他们能这么容易地闯过这道天险,连完颜宗望都忍不住说:南朝那边看来是真没人了,要是有个一两千人守着,我们哪过得去!
这一天,就是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大年初二,对北宋王朝,甚至整个汉人政权来说,都是最最丢脸的一年开头。就在咱们中原人欢欢喜喜准备过年那会儿,一连串的耻辱事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初三那晚,宋徽宗一看情况不妙,就偷偷溜出了汴梁,往南边跑躲灾去了。钦宗,也不是个有勇有谋的皇帝,一看老爹不声不响地跑了,他也打算扔下京城,逃到襄阳去。
幸好有大臣李纲及时站了出来阻止,他亲自跑到城墙上指挥防守,好几次把金兵打了回去,这才让汴梁躲过了一劫,危机暂时解除了。
现在,金国的西路大军主力被牢牢拖在太原城那里,动弹不得。而东边那六万人的部队,虽说已经打到开封城边上了,但其实他们就是一支孤零零地钻进宋朝地盘的军队。
不过,赵桓因为金兵猛烈的攻打心里害怕,那些以李邦彦宰相为主的想要求和的大臣们,更是拼尽全力只想保全自己。
东京保卫战打得难解难分,各路救援的宋军也慢慢赶到开封时,宋朝朝廷却出人意料地派使者去金国求和。他们提出给金国百万两黄金、千万两白银,还有好多好多的绢帛、马匹,甚至愿意把太原、中山、河间这三个地方割让出去,就为了能让金国的完颜宗望撤军。
西边拼死守城打得火热,东边却低头求和——屈辱地割地赔钱,这让太原的坚守变得没价值了。没多久,北宋王朝就因为这事儿走向了毁灭。
【割让三镇,烽烟再起】
太原久攻不下,西路军没办法,只好分兵行动。四万大军继续围着太原打,主帅完颜宗翰则亲自带着两万兵马,绕道往南边去了。
没想到走到半路,就听说东路军已经打赢了大战,而且按照和谈的结果,太原这块地方现在归金国管了。
完颜宗翰兴高采烈地按原路返回,手里拿着大宋皇帝下达的圣旨,打算到太原城去办理战后交接事宜。
尽管皇上显得有些懦弱,朝廷也不太给力,但这并没让太原那些大宋的老百姓受到啥实质影响。
碰到那些得意洋洋、打算占领城池的金国人,三座城池的守军反应都一样,直接把城门关得死死的。谁要是靠近,那就是箭如雨下,石头乱砸。他们还放出话来:“不是我们的人,就是一个兵一个卒也别想进城。”
皇命诏书?那玩意儿是你们这帮无耻的女真人编造的吧!
结果,完颜宗翰在太原城那儿又吃了闭门羹。这位女真头领气坏了,但出人意料地,他硬是把想再次硬攻的想法给憋回去了。他交代手下的将领们继续把城围着,然后自己转身回了云州。
太原三个地方坚决不投降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朝廷上下都激动不已。赵桓之前被女真人打得有点懵,等他回过神来,也猛然发现,那三个城镇就像是保卫京城的大门,对王朝的安危至关重要,绝对不能随便放弃。
这时候,宋朝最厉害的军队,也就是西军,从西北那边火速赶到汴梁帮忙。有了他们,大宋皇帝心里就更有底了,跟金人对抗的勇气也足了不少。
既然太原那三镇的军民都一条心,对抗外敌,赵桓自然就顺水人情,立马下令让西军去打仗。他还特意选了军里特别有名的种家和姚家的将领来带兵,去救太原。
敌军压境时吓得像猫见老鼠,等强敌撤退后,却又马上撕毁盟约。宋金两军初次交手,除了太原城还在死命扛着,北宋根本没啥大国风范,反而让金人觉得他们出尔反尔,不讲信用。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大难之后,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中原王朝,好运似乎离它越来越远。种家军和姚家军,这两支英勇的军队,在至关重要的三镇救援战中,都遭遇了严重的失败。
结果,被敌军紧紧包围的太原、中山、河间这三个地方,没能逃出生天。北宋朝廷手头那点能动的兵马,在这次急急忙忙的北上救援里,几乎都搭进去了。
1126年,靖康元年八月份,金国因为北宋那边不履行和谈的条件,说啥也不肯交出北方的三个镇子,所以他们又动手了,往南打来了。
【死守:不负苍生,不负家国】
第二次打宋国的时候,金国走的路线、派的兵力、选的统帅,跟九个月前那是一模一样。
但面对太原这样硬骨头一样的难攻之城,完颜宗翰二次南下时,带来了全新的“破城方法”。
一开始上战场的是三十架“巨炮”——那就是投石机,这些大家伙是攻城的好帮手,它们能在弓箭射不到的地方,把大石头远远地扔出去,直接砸中城墙上头的防御设备,把它们都给毁了。
守城的王禀毫不退让,他在城楼前摆了个“假门”,又在楼顶铺上了糠布袋。这样一来,就算被敌人打中,城楼也不会伤得太重,还能立马修好。结果,金兵把汾河边的石头都捡光了当炮弹用,一顿猛轰猛炸,可太原城还是稳稳当当的,屹立不倒。
完颜宗翰另外弄来了五十多辆大战车,这些战车都是用粗大的木头做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厚的牛皮,为的就是挡住敌人的箭。战车里装满了沙子、树枝和干草,金兵就藏在这些东西后面往前冲。等他们靠近城墙的时候,就把整个战车推进护城河,打算用车身和里面的沙土树枝啥的,把护城河给填平。
宋军想了个法子,他们挖了些地道从城里悄悄出去,一直通到城外的壕沟边。等金兵把战车、木材都堆得满满当当的,宋军就一把火全给点了,让金兵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
就这样,从春天一直坚持到夏天,再到秋天,女真人在这段时间里总共发起了九次大规模的攻城行动,但都被王禀给打退了。不过,太原城太孤单了,外面没有援军来帮忙,粮食也快吃完了。
到了靖康元年九月份,城里的牛、马、驴、骡全被杀光吃没了;就连弓上的牛筋、马鞍和盔甲上的皮革,也都被拿来煮了填饱肚子;蛇、虫子、老鼠、蚂蚁,还有草根树皮,啥能吃的都给吃了,最后竟然沦落到吃人的地步。
太原眼下已是强弩之末,守城的士兵饿得眼冒金星,站都站不直,虚弱得连武器都快拿不动了。
九月十三号那天,太原城在坚持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终于被金军给打下了。其实说打下来也不太对,更准确点说,是这座城市被饥饿给彻底拖垮了,没办法再抵抗了。
城被攻破的时候,张孝纯在混乱的战场上被金兵给抓走了。王禀,他还是带着剩下的士兵在巷子里拼命打仗。眼瞅着局势不行了,王禀就跑到太原祠庙里,拿出宋太宗的画像,然后想办法冲出了城。
金兵拼命追赶王禀,王禀被刺中了好多回,人和马都沾满了血。他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大声喊道:“我已经对国家尽了忠心,对百姓尽了道义,作为大丈夫,这辈子没啥可遗憾的了!”说完,他就跳进了汾河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金兵找到他的尸体后,完颜宗翰气坏了,直接命令手下骑兵快马加鞭,硬生生地把尸体踩成了肉酱,就为了出口恶气。太原那儿的三十多个官员,也全都英勇地跟着牺牲了。这事儿之后,金兵为了报复,在城里大开杀戒,手段残忍得很。
太原被攻陷后,河东那边的好几个城,像平遥、灵石、孝义、介休这些,一个个都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这样一来,北宋在西边的防线全垮了。
1126年,靖康元年那会的十一月,金国那十几万大军,分东西两路,最后在开封城外面聚到了一块儿。这回,女真人信心满满,压根儿不怕,宋钦宗和他的北宋王朝,算是没啥翻身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