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演义美化的蜀汉名将,对手盛赞,队友痛批,一生只为做一件事!

黑白说历史 2024-12-17 19:22:21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如果提到文武双全的蜀汉名将,多数人会想到谁呢?

他不是五虎将里的人物,关羽赵云这类最多是智勇兼具,还谈不上文武双全。

他原本也不算蜀汉之人,却在机缘巧合下归顺蜀汉。

王平?并不是。

他名气比王平更大。

在演义中,他被塑造成诸葛亮死后北伐的主导者,彻彻底底继承其遗志,坚定不移地坚持北伐大业。

这时候,应该都知道他是谁了,他就是姜维,被后世誉为天水麒麟儿的姜伯约。

为何说演义美化了他

如果只是看过演义,姜维在三国迷心目中就是孝顺无双、文武全才,是诸葛亮北伐的得力助手,与邓艾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然而,演义毕竟只是小说,由于尊刘贬曹、以蜀汉为主角视角的原因,诸葛亮死后,蜀汉需要一个绝对主角来继续支撑后期的北伐战争。

姜维,则是最好的人选。

他不仅当仁不让成为老罗笔下,演义后期的绝对主角,还因此免费加了不少戏份,从而几乎成为蜀汉集团无可挑剔的完美主帅。

然而,真正的姜维并不具备,或者说不完全配得上前边提及的那些优点。

孝顺无双?实际远志不归

演义中,姜维被描述为对待母亲非常孝顺。

事实上,在归顺诸葛亮后,姜维跟随蜀军撤退。当时,姜维的母亲尚且在冀县,因此两人分隔两地。

后来,母亲曾经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却回信说:

如果拥有许许多多良田,那么不必在于一亩;如果拥有远大的志向,那么不必回去。

说白了,姜维就是在功名与孝顺之间选择了前者。

这与他被陈寿评价为“好立功名”也十分贴切。

文武全才?实际粗有文武

姜维小时候好爱郑玄的经学,父亲也是上过沙场并因此战死的。

但诸葛亮首次北伐时,真的并未看出姜维的文武全才。

收服姜维的过程也远没有演义那么戏剧化,就是姜维被怀疑有二心,不得已只能归顺诸葛亮而已。

诸葛亮却对姜维的评价颇高,称其为凉州上士,并来了一顿彩虹夸赞。

但从后边姜维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更适合被评为粗有文武,而非文武全才。

特别他对于汉中守卫整个战略的伤筋动骨,可以说是造成钟会长驱直入的重要原因。

原本魏延、王平在汉中的部署策略是:在各个围戍放置精锐,抵御外敌,敌人是极难攻入汉中的。

姜维为了扩大战果,改变部署,放空阳平关,仅留重兵守住重要关隘,蜀军主力退守汉城和乐城,并派出游击队诱敌深入,最终加以歼灭。

姜维的想法很激进,他却没看透蜀汉内部已是矛盾重重,根本无力支撑他这样的操作。

在日积月累的北伐里,姜维已经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赌徒。

诸葛亮北伐得力助手?实际没有体现

演义里,在刚刚归顺诸葛亮后,姜维就心照不宣执行了乘雪破羌兵的战术。

之后,姜维又以诈降献书的方式差点赚杀大都督曹真。

总之,诸葛亮北伐的征途里,姜维总会是数一数二的帮手。

然而,在史料中,姜维跟随诸葛亮北伐,并无什么出彩的表现。

最大的亮点则是诸葛亮病逝后,率军断后,作出反攻样子,逼退司马懿的追兵。

与邓艾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实际一胜难求

演义中,姜维与邓艾的对决互有胜负。

比如斗阵大破邓艾,弃粮大胜邓艾。这些都是虚构的戏份。

正史中,姜维遭遇邓艾却一胜难求,其中的段谷之战还是一场惨烈的败仗。

后世往往将姜维和邓艾放一起。

他俩固然都是三国后期的名将,但论军事能力和成就,邓艾肯定是更胜一筹。

当然,两人政治权谋方面都是半斤八两、一塌糊涂。

正史的姜维还有哪些不该忽视的缺点?

外宽内忌

当时杨戏深受蒋琬器重,却不服姜维。

有一回,杨戏喝了点酒上头了,对着姜维一顿戏弄与傲慢的言辞输出。

姜维表面上风轻云淡,内心却暗暗记仇。

军队返回朝廷后,姜维就告知有关官员,上奏此事,最后,杨戏被免官。

穷兵黩武

演义中弱化了姜维频繁用兵的现象,主要描绘他一心只为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正史中,姜维在12年内北伐了11次,尽管有胜有败,但总体对蜀汉的国力并无改善,反而加剧了消耗。

队友和对手的评价

张翼、廖化、诸葛瞻、董厥等人都认为姜维好战无功。

廖化还特别指出:频繁地发动战争,迟早都会玩火自焚,说的就是姜伯约。

邓艾认为姜维是“一时雄儿”。

钟会盛赞姜维乃中土名士,连诸葛诞和夏侯玄都比不上他。

终其一生,姜维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北伐、北伐、北伐!

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北伐主帅,而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赌徒,心怀着最初的梦想。

我依然相信,姜维是真的心存汉室。

如果他赌成了,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在你看来,姜维是否被演义美化了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1 阅读:136

黑白说历史

简介: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聊历史更不是颠倒黑白。痴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