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万物收藏,同时也在孕育着生命和希望。虽然不见万紫千红的绚烂美景,却能在皑皑白雪中感受一份恬静淡雅的气氛;即使需要经常与冷雨寒风抗争,不过同时也可培养人们的勇气和信心。
严冬之际,守在窗前,沏一壶热茶,捧一本好书,虽然天地间一片萧索,屋子里却是茶香诗韵,暖意融融。不必在意尘世的得失,更不管岁暮即将来临,完全可以沉浸于一个人的世界里,品味淡泊的滋味,享受清欢的惬意。下面一起欣赏朱熹的诗作:
隆冈书院四景诗之一
南宋 · 朱熹
土筑低墙草结庵,寻常爱客伴清谈。
地炉有火汤初沸,布被无寒梦亦酣。
风卷翠松鸣晚笛,雪飘疏竹响春蚕。
闭门不管荣枯事,坐傍梅花读二南。
朱熹是南宋著名大儒,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出生于福建,18岁进士及第,一生著述极丰。朱熹虽然为官多年,可是他更喜欢在各地讲学,不仅深耕于书院,而且桃李满天下。
诗人50岁时回乡探亲,途中经过江西南昌,他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那里的隆冈书院,并与很多学子进行了亲切交谈,后来还写下了《隆冈书院四景诗》,这里分享其中描写冬景的一首诗。
作者首先就介绍这座书院的大致情况,“土筑低墙草结庵”。土墙、草庐,条件极其简陋,甚至不能抵挡寒风和暴雪,可是这里的学习氛围却极其浓厚。学子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评论时局,先生们不仅会循循善诱地教学,而且还经常耐心地讲述一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寻常爱客伴清谈”,这一句描述了书院里的良好风气。无论是学生还是先生,他们都非常好客,也愿意与客人悉心地交流和沟通。读圣贤之书,可以增长知识,筑牢根基;交天下朋友,能够开拓视野,修身养性。朱熹就曾说过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可见读书和交流是书院里学子们的主要功课。
接下来作者又介绍了他在书院短暂逗留的体验,“地炉有火汤初沸,布被无寒梦亦酣。”深冬季节,外面冰冻三尺,屋内却热气腾腾。地面上的火炉主要用于取暖、烧水,大家围坐在一起,随意交谈、畅所欲言,气氛显得极其轻松和谐。
夜间休息时,虽然只是盖着布被,没有如今各种现代化的取暖设施,可是诗人却丝毫不觉寒冷,反而美美地做了一个好梦。一个“酣”字,表达出诗人心无牵挂、安然入梦的恬静状态。
颈联转而描述书院外部的场景,“风卷翠松鸣晚笛,雪飘疏竹响春蚕。”冬夜里寒风凛冽,古老的苍松也在不停地摇摆,枝叶晃动的声音远远传来,令人感觉就像一阵阵的笛声。
空中的雪花飘落到稀疏的竹叶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宛如春蚕正在吞吃桑叶。能够想出如此形象的比喻,作者不仅需要细心观察,而且也应有一定的生活经历。
朱熹通过室内和室外的对比,表达出他在书院生活的真切感受,读者也仿佛穿越到将近千年之前的茅屋里,与这位大儒一起体验了一种难以忘怀的异乡生活,诗人苦中作乐的精神也值得人们称赞。
读完最后两句,更是令人感到肃然起敬,“闭门不管荣枯事,坐傍梅花读二南。”院外白雪覆盖大地,窗边梅花傲寒盛开,漫天的雪花、吐蕊的梅枝,让诗人心情极其平静,任凭尘世间发生何事,不问生前身后的荣枯,他只是悠然地翻阅着书卷。二南是指《周南》和《召南》,这里可以引申为前贤的典籍。
朱熹在冬日写下的七律,八句话都是精妙之笔,更充满了悠闲之意。作者首先用简略之语介绍了书院的情况,同时也展现出书院师生热情好客、积极交流的状况。中间两联令人身临其境,作者用真切的感受、精妙的比喻,描述了风雪中的书院生活。结尾则展现出南宋大儒旷达襟怀和高洁品质,令人心生崇敬之意。
虽然时隔千年,可是这首诗依然百读不厌。品读圣贤典籍,学习其真知和品行,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心胸宽广,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