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晚年评孟良崮,认为不宜过度抹黑蒋介石,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

东效聊历史 2023-03-03 18:16:02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关注”,持续为您奉上诚意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1981年,粟裕突发脑溢血,虽然抢救回来,没有生命危险,但愈后情况并不好,脑子反应变慢了。不幸中的万幸是,他的回忆还是基本清晰的,纵然有时候反应慢一起,但仔细想一想,还能想起当年的事。据粟裕夫人回忆说,他病好之后最着急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赶紧把战争回忆录写完。那时他已经无法执笔,便只能口述,让工作人员记录。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粟裕以惊人的毅力,对解放战争中几次最关键的战役作了清晰的回忆与判断。尤其是对孟良崮战役的回忆,有些细节与大众理解很不一致。

一、蒋介石的战略并无问题

粟裕曾经批评过一些人,对以往军史理解出现形而上学的倾向,把战役胜利说成是我军最高指挥员一开始就成竹在胸,一开始就把陷阱设好了,敌人傻傻地钻进来。

其实哪有这样傻的敌人?

就以孟良崮战役的大背景来看,蒋介石的战略安排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1947年三四月间,莱芜战役硝烟尚未散尽,蒋介石便安排了几件大事。

第一,迫使黄河归故。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黄河向东南奔流从江苏入海。此时蒋介石下令沿黄诸省把河流堵回故道,重新从山东入海。这么做的目的是把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隔离开。

第二,把在河南河北与刘邓缠斗的王敬久兵团调入山东。其中的重点是把邱清泉第五军调入山东,第五军与刘伯承大战数次,在刘邓大军中落了个“逢五不战”的所谓“美名”,其实并非刘伯承怕了这个邱清泉,而是该部几乎全美械,一旦与其正面对垒,极有可能被其咬住,造成两军主力决战的态势。故而刘伯承主张慎重决战,遇到第五军尽量不与其硬拼。

第三,撤销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设立国防部徐州指挥所,统一指挥河南山东两省的国军,克服以往国军分区过多、多头指挥的问题。

这三条,可以说大方向都没有任何问题。

再往深里说,蒋介石也抓住了全国战略的重点。

金角银边草肚皮。

重点进攻的两大方向,一个陕北,一个山东。两个地方都属于相对靠边的位置。陕北虽然西有新甘宁青,北有内蒙,但再往外走都是人烟稀少之地,陕北可算一个边角。山东是沿海省份,受攻方向少,不像河南河北两湖和安徽属于四战之地。

中共在这两大根据地下力极大,对其他战场的支撑亦大,进攻也颇费精力。

蒋介石敢于把中原兵力调入山东,足见其战略眼光不弱,分出了轻重主次。

当然也有人说,蒋介石攻城夺地,把他有限的机动兵力都用到固守城池上,减少了进攻的力量。这是智者之所为吗?

这事其实要分两面看。战争胜利的一大标志就是夺取土地。养兵征税维持政府运转,哪一样不需要土地、不需要人口?我们所说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是相对来说,丢不丢土地是讲究先决条件的。

从蒋介石角度讲,在他的根本重地没有受到任何威胁,进攻兵力又足够多的情况下,去争夺更多地盘是合情合理合乎战争规律的。

换了谁在他这个位置也是这么干,没有什么疑义。

说完战略,我们再看看战役层面的安排。

二、国军的打法也没有错

莱芜战役后,蒋介石召开了一个检讨会议,修改了战法。

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自恃兵多将广,对解放区往往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法,但往往被我军各个击破。

莱芜战役时改了打法,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但又因南北夹击,被粟裕抓住北路弱点,破其一路而导致全盘崩溃。

因此进攻孟良崮时改为,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就是说,不分兵了,把所有进攻兵力集中起来,一步一步往前挪,让粟裕无隙可乘。

当时国民党军投入山东战场的兵力多达45.5万人,其中25.5万人是机动进攻的兵力,另外20万人分别驻守于徐州、济南、兖州等地,构成外围坚固的支点。

华野当时主力共九个纵队,约20万人,彼此实力相当。但同等数量兵员下,国民党军的装备、后勤供应显然要优于我军。从这个角度看,国军的进攻安排也没有错。

莱芜战役国军南重北轻,结果北面军队被吃掉,为防此悲剧重新上演,国军把最强的三个主力军(师)分别放在三个兵团中,张灵甫整编74师在第一兵团,胡琏整编11师在第二兵团,邱清泉第五军在第三兵团,每个主力师左右翼又配置几个战斗力稍次一些的主力师,就像带刀护卫一样,簇拥着三个主力密集开进,让粟裕无从下口,任你想单独吃哪一路,都必将遭遇死战。

三个兵团自临沂、泗水、泰安一字排开,形成一个大弧,步步为营,企图把华野压缩进沂蒙山深处,逼其在此决战。

起码从这个阵势上看,国军足可立于不败之地。

三、粟裕调动敌人未奏效

面对敌人这种密集阵形,我军惯用的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经典战术无法再用,敌人太密集,咬不动。

毛泽东注意到山东战场的空前压力,给陈毅粟裕发电报说,一定要保持耐心,集中足够主力。

粟裕本来把三个纵队分散出去了,想在鲁南制造假象,迫使敌主力回援保卫徐州。但国军在徐州有一个整编师,足以卫护后方,顾祝同严令前方三个兵团一兵一卒也不要受敌干扰,一心向前。

粟裕不得不命令三个纵队停止南进,最南面的六纵就在隐藏在鲁南不要动,还未南下的两纵回归防地,不再南下。

局面越来越紧张。

粟裕不得不在西起泰安、东至莒县的狭小空间里来回闪转腾挪,频繁调动兵力,企图挖出敌人一个主力整编师吃掉,标志性的有两次,一次胜,一次未果。

胜的是围攻泰安的整编72师。当时华野主力撤出泰安,敌72师随即进占。粟裕派出四个纵队包围泰安,企图吸引敌人来援,但国军学乖了,坐视72师被包围歼灭,始终不出一一兵一卒救援。

另一次是半月之后,粟裕有意放弃新泰县城,吸引胡琏整编11师进来。整编72师是次等部队,国军主力大可不管,任由粟裕吃掉。整编11师是五大主力,蒋介石的心头肉,国军各部不可能不来救。果然,粟裕4个纵队刚围上来,附近的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便指挥大队人马赶了过来。粟裕自忖4个纵队不一定能攻下新泰城,一旦被粘住就糟了,于是速令撤退。

这其中透露着什么信号呢?

第一,国军学乖了,能够识破粟裕的招数。

第二,国军有备而来,胡琏被围后,立即就有友军跑来救援,这个很可怕。

也正是这次没有达成的围歼战,令粟裕充分提高了重视,打这几二十多万国军必须高度重视,必须留足充足的打援兵力,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直到此时,相信大家都能明白,粟裕遇到空前的危机了。

怎么办呢?真不知道该怎样打破僵局。

从毛泽东与陈毅、粟裕来往的电报,就能看出局面之困难。

1947年4月15日,毛泽东电告陈粟,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

5月4日,毛泽东感觉华野似乎没有太好的破敌机会,让刘邓在中原想办法,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指徐州指挥所下属部队)。

同是这一天,毛泽东再致电陈粟,把之前说过的方略拓展了一下说:

第一,陈粟可以一直退,诱敌深入,甚至可以把沂蒙山根据地全放弃掉,退到胶东、渤海。

第二,要有极大耐心。

第三,不要分兵。

第四,不要过早惊动敌人的后方,诱使其放胆北进。

5月6日,安慰粟裕不要因为青驼寺未歼灭敌人灰心,一定要集中主力,同时说,没料到汤兵团北上。

5月6日再电,让粟裕试攻昌乐、潍县(今山东潍坊市),诱敌深入。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直接转移作战方向了,或许因为过于离奇,粟裕没有执行。不执行也是对的,毛泽东也在电报中说了,行不行你们前线自己商量着办。

5月8日,毛泽东再电华野,让集中27个旅的兵力,做好歼敌准备。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恕笔者才疏学浅,没能分析透,大概是传达中央的态度吧,不能松懈,不能灰心,坚持坚持再坚持。

直到5月12日,顾祝同下令各兵团同时进攻,毛泽东感到机会终于来了,致电华野说:第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聚精会神打好一路。

也就是临战前这封电报,毛泽东才稍有兴奋激动之感。

一个月之中,华野东奔西走,为了吸引敌人调动走了不少路,部队没打上痛快仗,光走路了,难免有牢骚,著名的“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的脚板扑扑扑”,就是这个时候将士们传出来的。

四、粟裕胜在何处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哪里呢?

华野不断北退,一退再退,莱芜、泰安、蒙阴、新泰等新夺取的还有老早就占据的县城,全都放弃了。

蒋介石、陈诚、顾祝同一致判断,华野疲惫至极,已无力抵抗,目前正处在退却之中,因此速令三个兵团全线发起进攻。

粟裕当时正准备制造机会,围歼处于最东边的桂系第七军,这个军位于国民党军整个阵线的最东端,有分割包围的可能性。但粟裕素来知道桂系第七军是白崇禧多年经营的王牌,装备可能不如中央军五大主力,但这支部队打仗狡猾,又能打硬仗,不一定好啃。

正当粟裕犹豫不定时,汤恩伯率领张灵甫等部队扑上来了。

于是就有了那场著名的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之战。

其实,张灵甫整编74师当时并没有冒进,其左右翼的整编25师、83师与其就保持着5公里左右的距离,强行军也就半小时。与此同时,两个带刀护卫25师、83师的侧翼,又分别跟着两个整编师。

也就是说,汤恩伯用了7个军(整编师)的兵力,互相咬合,像一个齿轮一样,让你无法插进。

唯一疏漏,可能就是张灵甫与83师李天霞、25师黄百韬,素来配合的不是很好,两个带刀护卫并不是真心护卫。

粟裕就是抓的这个空隙,把整编74师围住吃掉了。

我们反过头来看整个过程,想一想蒋介石、顾祝同、汤恩伯、张灵甫这四个层面,究竟哪个环节做错了呢?

蒋介石管的是战略层面,把重点兵力投入山东,这是对的。

顾祝同身为亚战略层面的指挥官,对山东战场的调度也基本没有错,包括命令三个兵团全部进攻,也是没有错的,毕竟粟裕在一直后退,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粟裕跑掉吧!这种局面,相信易地而处之,让粟裕坐在顾祝同这个位置,也会追击。

汤恩伯层面呢?就稍稍有点问题了,粟裕反复在西线泰安附近造势,打下泰安,又袭击新泰,让胡琏出了一身冷汗,所以王敬久兵团、欧震兵团都有点小心谨慎,发起进攻时没有让第五军和整编11师快速前进,而是始终提防粟裕会不会掉头咬自己一口。所以当孟良崮之战爆发时,西线两个兵团不能快速到来。

但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汤兵团有十几万人,七个军对解放军八个纵队,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马上溃败。大不了打不赢,等另外两个兵团来援救呗。

真正的问题出在战术层面,也就是张灵甫,有点急躁了。

华野白跑了一个月的路很急躁,张灵甫空坐了一个月,也很急躁。等到真正开战了,有点急不可耐了。本来可以和两个带刀护卫保持更近距离的,有点立功心切,稍微拉开了一点点,但绝不是孤军冒进。试想,五公里,枪炮声相闻,半小时就能互相救援到,这对军级作战单位来说,和同床共枕、大被同眠几乎没有区别了,毕竟一个军级单位的防御线就可以拉开几公里到十几公里。

而粟裕,抓的就是战术层面这一点点空间,强行把局势逆转过来了。

简单的类比一下,就像两个武功绝顶的剑客比武,武功相当,兵器相当,体力相当……几乎所有的条件都差不多,谁也不敢说谁能打败谁,比到最后,可能就是一剑刺出细微的方向差别,有一点点劲没用准,虽说并不会致命,但绝顶高手就可以抓住一点点破绽,抓住打,令你无法调整姿势,无法续力,无法扳回局面,眼睁睁看着本来是均势的局面变成一边倒。

粟裕大将的指挥功力,真乃绝顶也!

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粟裕在《战争回忆录》中这样说:

“在这里我想指出,在后来的若干材料中,把我军捕捉孟良崮战机,说成是敌整编第74师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既没有反映敌军的作战企图和动向,也没有反映我军的预见和战役决策。由于敌人拟对我实施中央突破,敌第74师的态势势必稍形突出,但在战役发起前敌两翼部队距74师仅四至六公里。上述说法,可能是由于不了解我们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过程的缘故,从我军通常采用的传统战法出发来臆想战场情况,这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敌人想得过于愚蠢。”

不抹黑敌人,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444 阅读:100261
评论列表
  • G.S.P 244
    2023-03-07 16:56

    好文章,尤其是最后一段从蒋介石战略层面,汤恩伯战役层面和张灵甫战术层面执行的纵向分析,非常精彩

    dahai9967 回复:
    绝对支持此论点!
    用户10xxx06 回复:
    赞同
  • 2023-03-06 23:47

    蒋介石什么都没有错,士兵多将军多钱多打仗厉害,结果胜利的到达了台湾

    欢乐马 回复:
    蒋介石没有农民工,兵力80万对60万,后勤是2943架次对543万民工
    过眼云烟 回复:
    你怕是不知道什么叫金钱攻势,不知道什么叫军阀,白崇禧李宗仁阎锡山哪一个他指挥的了
  • 2023-03-13 13:08

    粟裕大将之言实事求是符合战地指挥官之眼光真战神!

    用户10xxx01 回复: xxchu
    你的观点也有高度嘛,很好。
    xxchu 回复:
    统筹和战术的临时改进,对全局的把握、对局势的正确研判。这是他成功关键,也是将帅主要职责,如果仅靠一套死板的“支撑点战术”,那战争还需要什么将军指挥呢,需要几个会背诵孙子兵法的不就够了?
  • 坦然 77
    2023-03-07 16:39

    光头人品不行啊,根本是国军体制不行,派系太多不够团结,指挥起来就难统一。自己兵打没了,自己也就啥也不是了

    丶这样还不错 回复:
    也不是光头人品差,那个年代他起步也晚。哪怕北伐成功。也没几个听他的?像阎锡山这种。根本指挥不动。李宗仁白崇禧。你让他俩指挥别人的兵打仗还行。想让他们手里的桂军打主力!想都不要想!大不了就逃!南宁可以放弃。桂林也能做到不战而逃。光头最恨的人中第一是美国人。第二就是李白。
    该取个什么名字呢 回复:
    政治人物你说人品?可笑
  • 飞翔 73
    2023-03-17 19:18

    国防部作战厅长是卧底,胡宗南的机要密书是卧底,国防部作战会议的速记员是卧底,12兵团指挥部电台长是卧底。打个屁仗。

    尼里1968 回复:
    啥叫众叛亲离?蒋光头是也。
    氧原子 回复:
    戴笠要是不死,还有的玩
  • 2023-03-08 05:32

    张灵甫也没什么问题,已经完成了既定拖敌时间,主要是没想到身旁的国民党部队就是增援不上,弹尽粮绝,没办法了

    沙漠雨虹 回复:
    他不该太自大高估国民党同僚全力救他,想着中间开花,也不该退往绝地孟良崮大石山。
  • 2023-03-07 23:41

    战神粟裕[点赞]

  • 2023-03-14 13:42

    在军阀林立的民国时期,蒋介石走的是平和演化路线,用时间慢慢统一中国,这就造成国民党内部一直内斗不断,大多数军阀根本指挥不动,不然红军的长征也不会成功。

  • 2023-03-07 21:46

    老蒋团队里有一堆想唱三国演义的人,比如桂系、川军、东北军、西北军,这样焉能不败

    江湖百晓生 回复:
    张学良的东北军?刘湘的川军?早在8年抗日中当了炮灰了!
  • 2023-03-14 09:04

    粟大将提醒别人不能脱离历史事实,将历史简单化,战争儿戏化。很多抗战雷剧,就是颠倒历史事实,要是碰上亲历过的老革命,非冲上去揍导演一顿不可。

    六六顺 回复:
    那导演必须有战神素质
  • 王勇 35
    2023-03-17 19:31

    从打张灵甫开始,整个淮海战役,确实是惊心动魄,直到杜聿明陈官庄被围,白崇禧会不会动,可能会怎么动,等等,都是汗。粟裕胆大心细,一战封神!

    今夕何夕 回复:
    不是一战吧?身经百战
    用户99xxx95 回复:
    黄桥 车桥 苏中 宿北 莱芜 沙土集 豫东
  • 2023-03-07 15:52

    光头战略没问题,战术上就一言难尽了

    远山 回复:
    准个毛,侵略者拉屎到头上了,你还逮着家里人可劲欺负
    用户13xxx62 回复:
    日军都到华北了,还在围剿红军,蒋光头不配为一国领袖,私心太重,胸怀不够,必然失败
  • 2023-03-17 17:34

    文章对应的就是经典影片《南征北战》中的军事思想——大踏步的后退赢来大踏步的前进和胜利。客观的评价敌人,也是对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公正的尊重。

  • 2023-03-07 21:06

    张灵甫当然不是孤军冒进,根据一兵团做战命令,进攻坦埠的计划前一天已经取消,国军进攻方向转向,张灵甫强烈要求独自进攻坦埠,汤恩伯拗不过,同意了,当天晚上汤恩伯一兵团除74师外,其他部队已经准备转向,第二日,晨只有74师独自向坦埠前进,所以才会和友邻部队拉开那么大的口子。所以74师根本不是冒进,而是他本来就是独自前进。

    松花江畔 回复:
    真的这么?
    勇士总冠军 回复:
    不可能的事情,这样蒋介石肯定会砍了汤恩伯
  • 2023-03-12 16:14

    分析到位啊💁🖐 致敬战神粟裕大将🙏🙏🙏🙏🙏🙏

  • 星星 17
    2023-03-16 19:47

    关键是通货膨涨,没钱了,没民心了,没士兵,委员长的兵都回家娶媳妇种地去了。99%是农民

    江湖百晓生 回复:
    江浙四大财团了解下?孔宋蒋陈
    钱塘鱼 回复:
    有什么说法?
  • 2023-03-16 00:43

    老蒋最大功劳是淞沪会战

    江湖 回复:
    错。统一中国不分裂,是他最大功劳,虽然明义上一个中国。
  • 三生 16
    2023-03-18 16:53

    张灵甫刚愎自用,犯了三国蜀将马谡的错误,把大军全安排在山区要道憋山顶抗敌。因无饮水无粮弹、援军支援太慢,被全部围歼!!!

  • 2023-03-18 19:06

    实际上双方行动都没有大错。但是错在谁没有抓住战机,谁就会失去获得胜利的机会。

    南天一柱123 回复:
    不是战机,而是决心,下死力。
  • 2023-04-02 18:29

    其实整体上还是国军中层军官骨子里瞧不起解放军,一而再,再而三的退,优势一方自然而然会有轻敌之心。再就是国军内部本来就不是很团结,张灵甫冒进这五公里是不是真的足够时间被消灭,如果是像救瑚琏那样救,我相信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咬死,毕竟也是国军王牌部队啊!所以其实打仗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国军人和已经负分了,天时也不占,地利也不占,怎么能赢

  • 2023-03-19 23:30

    李天霞对张灵甫恼火得很,在七十四军里无论职务还是资历,李都稳压张一头,结果整编师以后,师长成了张灵甫,李天霞只捞到一个杂牌整编师师长,孟良崮战役时,李,黄,张三个整编师作为汤恩伯军事集团的一个核心力量,这个拳头为首的是李天霞,张灵甫的七十四师理论上要听从李天霞的统一调度的,然而张灵甫根本不鸟李天霞,贪功冒进致使与李,黄二师的平行阵线突出了五公里(实际距离十几公里以上),李天霞心里巴不得张灵甫全军覆没,只派了一个连携带步话机与电报机偷偷靠近离七十四师几公里的地方喊了一番话就跑了,倒是黄伯韬这个正宗杂牌师杂牌将领在救援上下了死力气,不过没有突破华野防线

  • 2023-03-23 18:50

    缅怀开国元勋们!解放战争“伟大的转折”!陈毅元帅的诗作《孟良崮大捷》…“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 2023-03-15 15:53

    记得看过一个材料说:整编74师是想突袭华野总部(在马牧池)才轻装前进被围的。不知是否正确?

    勇士总冠军 回复:
    上孟良崮山,没法带重装备,所以必须舍弃,后路被隐藏在鲁南的王必成抄了,无路可退了!
  • 小赵 12
    2023-03-15 11:23

    好文章

  • mwyy 12
    2023-03-20 18:02

    粟司令,大智慧!

  • 2023-03-13 03:10

    作者为什么不讲虽说几公里但是山地而不是平原?全文只用平常逻辑思维,这谁不会啊?[得瑟]

    张 群 回复:
    几公里的山地,3天时间就是泰山也该能翻过去了吧
    chentao 回复:
    你的意思是你比粟裕更清楚?
  • 2023-03-23 17:31

    致敬缅怀军神粟裕大将军

  • 2023-03-24 08:1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蒋介石不得不败。

  • 2023-03-20 19:57

    不错,好文章

  • 2023-03-23 14:53

    高手过招胜在毫厘。

  • 2023-03-22 11:10

    精彩且可信

  • 2023-03-25 13:41

    张灵甫不是单独守孟良崮,与守街亭不同,重兵云集,粟裕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及,挖心战术,一战把国军的精气神打掉了。再战济南打掉王耀武,三战打掉邱清泉,其余几十万包括11师的胡琏在内,不过土鸡瓦狗罢了,中原一荡而平。

  • 2023-03-25 11:32

    尊重历史,尊重敌人;提高自己,方显英雄本色!

  • 2023-03-29 02:03

    张灵甫既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友邻部队,最要命的是严重低估了对手

  • 2023-03-16 13:30

    纵队思维特别有活力

    抱朴守拙 回复:
    纵队思维特别有火力!
  • 2023-03-22 13:35

    实事求是,分析到位![点赞]

  • 2023-03-29 07:00

    任何党派政权若不是紧抓农民的这根稻草怎么可能长治久安?国民党输在没把穷苦农民当人对待。

  • 2023-03-29 20:36

    不抹黑敌人,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高!实事求是!高!

  • 2023-03-30 20:50

    国军的进攻安排也没有错吗?错也。25.5万对20万没有什么必然的把握,国民党还是没有吸取军事教训,杀鸡用牛刀的道理都不懂。

  • 2023-03-22 23:46

    遇到粟裕!谁也不行[点赞]

  • 2023-03-23 17:29

    绝好文章详解军史!

  • 2023-03-29 23:21

    打仗就是要狠,蒋光头太软

    勇士总冠军 回复:
    执行力必须强
  • 2023-03-30 20:08

    抗战把精英消耗了

  • 2023-03-31 17:14

    老蒋搞政治有一套,擅长政治层面分化瓦解对手,不然也搞不定那群大大小小的军阀,至于军事指挥能力真一般,偏偏他还喜欢插手,间接成就了他运输大队长的美名

  • 2023-03-11 22:36

    文章马马虎虎,

    岁月 回复:
    请你也写一些文章,不说超越,起码也马马虎虎的来
  • 2023-03-24 16:21

    打日本鬼子吧

  • 2023-03-28 00:00

    这才是真实的战争

  • 2023-03-30 20:05

    实话,真话,神仙打架,都伟大。

  • 2023-03-30 20:15

    天时地利人和,老蒋占那样?焉能不败

  • 2023-03-30 22:15

    此分析有道理

  • 2023-04-01 20:02

    这才是实事求是

  • 2023-04-01 22:36

    中肯的!

  • 2023-03-30 20:51

    刘伯承谨慎,而粟裕喜欢抓住机会决战。这完全就是不同的作战风格。

  • 2023-04-01 18:43

    不错的分析!客观!

  • 2023-07-31 03:13

    这个评价很客观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