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长春,曾经有十个名字!

每日一字 2025-01-25 13:33:09

历史上的长春,曾经有10个名字,最后一个才是长春。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历史上长春的名字。

01.

长春第一个名字叫做茶啊冲。

在古老的东北,有三只土著民族,最中间的是肃慎族,也就是今日满族的先祖。

在长春这片土地,他们主要生活在南关区。

肃慎在祭祀的时候,经常喊“苍天啊”,满语发音就是“茶啊冲”,所以长春第一个名字就是茶啊冲。

02.

长春第二个名字叫做喜都。

久而久之,肃慎族总感觉用“苍天”来代表地名,不敬畏神灵,所以就将长春更名为“喜都”。这个名字在长春的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

03.

长春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名字分别叫做德惠城、扶余王城、书山府、龙州、白龙府。

商朝末期,长春又更名为德惠城,意思和“喜都”差不多,就是“得到上天恩惠”的意思。扶余国强大的时候,长春又被更名为扶余王城。到了唐朝,长春又被称为“书山府”。渤海王国时期叫做“龙州”,民间也有称作“白龙府”。

04.

长春的第八个名字叫做隆州府。

相传在公元926年的一天夜里,一声巨响,流星闪过,一块陨石落在辽太祖殿前,接着看见扶余城上空有两条长龙打架,顿时雷声炸响,星辰隐退。没过多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病逝。

在在辽圣宗年间,一位南方云游的和尚来到辽国,他精通星象,告诉辽圣宗,长春叫做白龙府,而西北不远处有一座城市叫做黄龙府,二龙相争,国家会不太平。辽圣宗挺害怕,急忙下令在黄龙府修建一座高塔,压住龙脉,这座塔就是今天在农安的辽塔。同时,辽圣宗也将长春从白龙府更名叫做隆州府。

05.

不过,到了元代的时候,长春迎来暗黑时代,荒漠了近200年。蒙古铁蹄灭掉辽国后,奉行屠城,长春也不例外,成为一片荒漠。

此后,这座城市沦为蒙古科尔沁部的牧场,荒芜了近两百年。

因为伊通河两岸土地肥沃,鱼草丰美,到了清朝初期,人口多了起来,在今日南关区一带形成了一个小渔村。大家靠农耕,渔猎,生活十分甜美。

清朝入关时,为了保护东北的龙兴之地,新建了柳条边,严令关内农民移居东北。不过,到了乾隆八年,天津、河间地区大旱,灾民出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谋食者多,清廷即谕令“如有贫民出口者,门上不必拦阻,即时放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越过柳条边,聚集到今日长春市南关区一带生活。因为人口越来越多,清政府在1800年建立长春厅,管辖长春市。

此后,长春这个名字才正式确立。

06.

长春第十个名字叫做新京。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后,将长春更名为新京,作为首都,成为伪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伪满洲国的中心地带。

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后,新京再次更名为长春,一直延续到现在。

文字:一点资讯吉林站

出品: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

0 阅读:117
每日一字

每日一字

通过汉字,讲述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