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蔚来创始人李斌的一句“完全不理解,怎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引发了广泛争议。那时,很多人觉得他是在哗众取宠,甚至有些刺耳。然而,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李斌的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买油车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一度超过50%,继续领跑全球。豪车市场也不例外,特斯拉、理想汽车和问界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传统豪车品牌如宝马、奔驰和奥迪则通过大幅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传统燃油车的未来似乎越来越黯淡。
李斌的预言之所以在今天显得如此准确,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三年前,很多人还对新能源汽车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的续航能力和充电设施都不够完善。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插混和增程车的续航能力已经大幅提升,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例如,比亚迪的DM-i车型综合续航可以轻松达到1000公里以上,理想汽车的增程式电车不仅提供强大的电池续航,还能通过增程器延长续航里程,无需为长途驾驶担忧。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也具有明显优势。油价持续上涨,加油成本增加,同时频繁的维护需求让传统燃油车的总使用成本直线上升。而插混、增程车则完美解决了续航焦虑,还能提供更低的用车成本。说白了,就算只谈加油,你都比不上新能源车了,你还能拿什么比呢?性能配置吗?现在30万的新能源车,就能做到3秒以内的零百加速,而传统油车,你没个几百万的预算,想都不想这样的事情。
豪车市场的变化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特斯拉2024年销量达到65.94万辆,同比增长8.8%,再创历史新高;理想汽车以50.45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新势力,同比增长33%;问界汽车表现尤为亮眼,销量达38.63万辆,同比翻了一倍多。这三家车企在价格上几乎没有大幅优惠,就能取得如此佳绩,足见消费者对新能源豪华车的认可。反观传统豪车品牌,价格战打得越来越狠,甚至让人觉得“离谱”:2024款的宝马5系曾经指导价43.99多万,如今起售价直降到30.99万,便宜了足足13万;奔驰E级也不遑多让,原本的指导价45.18万元,现在直接降到35.68万元起,甚至低于一些国产豪车了;至于奥迪Q3,2024款的指导价本高达27.98万,现在17.38万就能入手,几乎跌到“白菜价”。
平价车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前十车型销量榜中,仅有轩逸、朗逸和帕萨特三款油车,且销量依赖于价格下探。轩逸的以前的指导价还要10万出头,现在都干到6.98万了;朗逸也开始频繁促销,最低报价已经压到了6.3万元,比轩逸的“跳楼价”还夸张;帕萨特更是走上了以价换量的路子,整车价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调,以应对当下的市场。
综合这些趋势来看,再过个3-5年,真的没多少人去买油车了。这可不是乱说。因为论续航,现在的插混、增程车都开始吊打传统油车。以比亚迪的DM-i车型为例,其综合续航可以轻松达到1000公里以上。甚至在用电模式下也能行驶100多公里,日常短途通勤完全可以做到“零油耗”。再看看理想汽车的增程式电车,不仅提供强大的电池续航,还能通过增程器延长续航里程,无需为长途驾驶担忧。相比之下,传统油车的续航虽然表面看起来还算优秀,但其劣势逐渐显现。油价持续上涨,加油成本增加,同时频繁的维护需求让总使用成本直线上升。而插混、增程车则完美解决了续航焦虑,还能提供更低的用车成本。
如果说这一点,可能更是一个大笑话。毕竟,现在30万的新能源车,就能做到3秒以内的零百加速。而传统油车,你没个几百万的预算,想都不想这样的事情。而且就算不谈这一点,仅仅说空悬、CDC这些高端配置,往往都是百万级油车的独享。就这种情况,你拿什么去玩呢?更别说,按照广汽、上汽等多家车企的进度,2026年固态电池就会量产装车。到时候,一台纯电车都能一口气跑1000公里,而且极度安全,寿命极长。面对这种情况,油车可以说是更没优势了。
总的来看就是,之前很多人说但凡有一辆油车,就不会碰新能源车。但现实很打脸,这些拼命发声的人,已经有大把投入到了新能源车的怀抱里了。而且,更现实的问题还在于,就算你能忍住不用,未来也可能没有油车用了。因为按照国内车企的规划,大约在2030年前后,就会陆续停产纯油车了。到时候,就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根本没得选择,不是吗?
李斌三年前的预言,如今已成现实。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燃油车。无论是豪车市场还是平价车市场,新能源车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传统燃油车则通过大幅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但这种策略显然无法长期奏效。随着插混和增程车续航能力的提升,以及使用成本的降低,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的量产和车企逐步停产纯油车,市场将全面转向新能源车。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环保和经济性的必然选择。油车的末日或许真的不远了,面对这种趋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拥抱新能源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