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的精锐美械王牌中,五大主力一直都是其中最强的存在。
杜聿明系起家部队第5军、土木系一哥18军、驻印军双雄新1和新6军以及御林军第74军,随便拎出一个都能吊打二战时期日军的甲等师团。到了解放期间,这五个军都是各战区我军最大的对手。
很多人可能会问,在五大主力之中到底哪个战斗力更强一点?
而其实在很多人的共识中,五大主力还关内这3个军,战斗力要稍逊关外的新1军和新6军,毕竟这两个军无论是在训练还是装备上都要碾压国内的美械部队。
那么,新1军和新6军,到底谁才是五大主力中的话事人,在东北战场表现哪个军更好呢?
初入东北,新六军表现好于新1军新1军和新6军,其实在历史上是兄弟关系。
1943年,史迪威率领这两个师在滇缅战场进行反攻,在作战中2个师通力合作,在孟关、新平洋登战役中重创日军最强的18师团和56师团一部(两个师团皆是北九州出身),特别是在新22师还缴获了敌18师团的关防大印。
基于这两个师的优异表现,以及美援物资相继到位,老蒋决定以功勋卓著的新22师为基础,配上土木系两个王牌师——第14师、50师,组成新6军,同时以新30师调入,和留守的新38师组成第二代新1军。不过到了1945年,新6军回国,为了不让新1军孤军作战,老蒋直接将第50师归入新1军,而新6军以两个师回国,并补充进了青年军207师。
因此到了抗战结束时,孙立人的新1军所辖:新30、新38和50师,而廖耀湘的新6军则是所辖:新22、第14和青年军207师。
整体而言,在抗战期间,新1军的战绩要好于新6军,这主要是因为新6军50师归属给新1军,战绩也算新1军头上。
但在关键核心王牌师的战绩对比上,在这一时期新22师是要稍微强于新38师的。
在缅甸丛林出征的新1军
到了解放战争开始后,这两个军作为老蒋的压箱底王牌,也被派往东北战场,不过两个军在东北战场的表现,却南辕北辙,逐渐拉开差距。
先说王牌新6军这边。
1946年1月,他们刚一踏入东北战场,就碰上了我军刚拿下秀水河子和营口战斗的胜利气势正旺。
1946年2月10日,我军想趁热打铁,一直想要再次消灭国军美械部队提升士气。
所以当发现廖耀湘新6军精锐的新22师一个团和配属部队3000,人往沙岭方向移动时候,在3纵司令吴克华的建议下,辽东我军集中了6个野战主力团想吃掉这股突进的国军,而且配合作战的还有十几门山炮和也野炮。
进入东北的新6军
但哪怕是我军占据兵力的优势,可到底面对的还是国军中最精锐的步兵师,新22师这个团在被包围后,一点也不慌,反而就近构筑阵地和环形工事,突出一个专业,他们有山地和复杂地形作战经验,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占比很多。
我军 6个团经过2天一夜的进攻,虽然攻势很猛,但依然进入不了敌人的核心阵地,不得已退出进攻,此战敌我伤亡比为1:3.5,是我军进入东北后打的最窝囊的一战,皆拜新六军所赐。
而另一边的新1军,还在沈阳阅兵呢……
在沈阳的新1军正在阅兵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个新1军没有参战,那么两个军同时参战对比会如何呢?
这不,在沙岭战役后2个月的四平保卫战,两个军倒也是同场和我军PK过。
在四平战役中,新1军军长孙立人因为去国外接受授勋,因此就短暂由郑洞国带队,而当时新1军负责担任四平正面的主攻,可别看是主攻手,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郑洞国曾说新1军:
“经过观察我发现该部在作战指挥方面不够大胆,有些畏首畏尾。”
我军对他们的评价则是
“步炮协同强,很多时候炮弹离进攻部队前沿只有几十米,但不敢近战。他们多数使用冲锋枪,最怕我军跟他们拼刺刀。只要面对面干上了往往掉头就跑。”
通过我军和国军的对比我们发现,新1军虽然装备强,但战斗意愿或者说投入程度上显然和普通国军没什么差别,而反观新6军,我军给他们的评价是
“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七八年的军龄,其中甚至有个别排长仍当战斗兵者。较顽强,不容易缴枪,甚至一个打到七八个人还不缴枪,带着远征军、常胜军的骄傲态度……”
而事实上的新6军,不仅作风要比新1军顽强,在四平战役中起到的作用甚至要比新1军还大。
在四平战役中,本来新6军是不参战的,但他们和52军在南满偷袭本溪得手,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随后在四平僵持阶段,廖耀湘趁着3纵立足为未稳,直接突破其防线,拿下四平外围重镇威远堡,一个师打一个纵队,也让廖耀装到了。
威远堡失守也让我军防线出现空档,在廖耀湘机械化部队(汽车)的奔袭之下,如果再晚一天战场将被分割,长期守四平已经无望,因此只能退出四平……
孙杜矛盾, 新1军被疯狂打压而在本次四平保卫战中,新1军的表现是不如新6军的。
但当时虽然战绩不如新6军,但两军的差距并没有很大,而真正让新1军被新6军甩下的,还是在平战役后孙立人和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的矛盾,所牵连的。
在四平战役后期,孙立人从国外回到东北接管新1军,一回来就立马和杜聿明争功,说新1军在四平战功卓著,可杜聿明一点都不惯着这位海归,直接在随后的作战任务上,将占领长春的肥差给了四平的功臣新6军,惹的孙立人不高兴,死活不愿意派兵北追,气的杜聿明只能放弃追击从四平撤下来的我军计划。
从此之后,两人之间在东北的芥蒂早已产生(抗战就相互看不上)。
1946年5月,海城战役中,又是因为孙立人支援不利导致海城的184师被我军包围,这也让杜聿明开始针对起孙立人和他的新1军。
杜聿明和孙立人
那么,当时杜聿明是如何削弱新1军的呢?
其实杜聿明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
改变新1军的性质。
而且随着国军控制区的扩大,势必是在常规的野战部队之外还要保持大量的守备部队,而正常情况下为了避免削弱野战军,守备部队大部分都是二线或者地方部队担任。
可杜聿明却在当时利用自己保安司令的职务,将新1军定义成长春卫戍部队,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军, 而且还不全都是驻扎在长春,而是分散驻扎。而新6军则是司令部下辖的机动军,成为杜聿明的底牌。机动军的好处是不用分散驻守,是用于进攻作用,在装备上也得到加强,最为重要的是,机动作战打不过可以跑,不用担心被包饺子。
当然杜聿明不仅让新1军当守军,而且还将其放在长春这个敏感的位置。
那么当时这个位置有什么特别呢?
在1946年5月,在国军占领梅河口之后,东北战区就变成南满和北满两个战略区,北满是我军主力所在,而长春则是松花江南岸的第一个要点,是北满我军南下的一个钉子。在杜聿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略设想中,是“南攻北守”,北守就是长春,这也决定了长春的新1军就势必要迎来我军最猛的攻势。
而结局也如杜聿明所料,在三下江南作战中,新1军也被彻底打残。
怀德战役,东野重创新1军
在1947年的作战中,新1军在长春的9个团中有6个被重创,战损率超过2/3,其中:
塔木战役新38师113团、50师150团;德惠战役之89团;坏的之战新30师90团;老爷岭之战新38师112团;季家堡遭遇战,50师149团。
主将方面,9个团长损失了6个,直接将五大主力的身价直接打没。
而作为机动军的新6军,在战场上相对稳健,因为都是进攻任务,所以也是有优势兵力伴随,但即便是这样在四平攻防战中,廖耀湘依然带领新6军队我王牌2纵取得不小优势,这也就有了那句——“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
而在辽沈战役之前,新6军除了后来规划过来的暂编62师在法库被我军全歼之外,基本没有多大损失,其基干力量新22师依然保持战斗力。
因此,从驻守长春开始,新1军和新6军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最后逐渐沦为普通部队。
在沈阳外围悠闲的新6军
这里再展开说一下,新1军,哪怕不是杜聿明有意而为之,他的掉队也是早晚的事。
归根结底,还是派系惹的祸。
五大主力中的,新6军和第5军都是杜聿明的左膀右臂,杜聿明虽然不太愿意搞小团体,但他身上的标签何应钦系大将;而18军就更不用说了,土木系一哥早已证明他是陈诚的心头宝,哪怕是74军,也是中央军背景,王耀武和张灵甫等人都是老蒋最信任的部将。
唯独孙立人,则是海归出身,还没有黄埔背景,这样的身份,让他在带领新1军的时候,就注定要被其他势力盯上或者排挤,再加上孙立人这个人很傲,看不上黄埔系将领,也让他在东北国军内部一直被孤立。
郑洞国够老实本分了吧,在国军内部的老好人,而连他都对孙立人有所不满,就证明孙立人在东北是真没位置。
而孙立人的失意,自然也是新1军下滑的开始……
阿牛
虽然但是,鬼子的甲种师团的战斗力国军可比不了,而且淞沪把老蒋的德械师打没了,建议先了解下鬼子的甲种师团的战斗力再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