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粉丝都愿意为偶像疯狂。
咱们之前讲过的,王安石崇拜谢安,谢安字安石,他就也叫安石。司马相如崇拜蔺相如,也改名了。李白崇拜谢灵运,写了很多夸赞谢灵运的诗篇。
杜甫崇拜李白,写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籍崇拜杜甫,把杜甫的诗烧成灰蘸着蜂蜜吃。
这些故事听着都挺好玩的,但读多了就会觉得,这不是常规操作么?咱们现在很多人把偶像的名字当昵称,给偶像写文章,搬家时其它东西都能精简,与偶像相关的一点都不能少。
所以说,这些事没啥大不了的。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人对偶像,那真是肝脑涂地,掏心掏肺,自己不吃不喝也得让偶像吃饱了。此人叫马梦得,他的偶像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他和苏轼很有缘分,两人同年同月,他比苏轼大八天。
他们相识时,苏轼刚刚丁忧结束,跟着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再次回到京城,参加朝廷的考试。而马梦得当时是“太学正”,类似于太学里面的辅导员,只有正九品。
猜测马梦得这个人应该是特别正直,性格也比较固执。所以在当太学正时“学生既不喜,博士亦忌之”。从学生到领导,没一个人喜欢。所以没当几天他就辞职了,从此之后远离官场。
没工作,家里还给不了支援,马梦得一辈子都很穷。穷到啥样呢?苏轼的弟弟苏辙写过一篇《赠马正卿秀才》诗:男儿生可怜,赤手空腹无一钱。死丧三世为平地,骨肉不得归黄泉。
不仅没钱吃饭腹内空空,祖父和父亲死了他都没钱安葬,就差卖身葬父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特别喜欢苏轼。不仅喜欢苏轼的诗词,佩服苏轼的才华,还认为苏轼一定可以当大官,并且能带着他飞黄腾达,至少也能奔小康。
他决定,一辈子就跟着苏轼混了。
当时苏轼还很年轻,虽然有名气,但才20多岁,职场刚刚起步。通过朝廷的考试后,苏轼得到的职位是凤翔府签判,一听就知道不是啥大官。但是苏轼上任时,刚刚辞官的马梦得就跟着去了。
后来苏轼回京,又到很多地方做通判做知州,官职不小。马梦得有时候跟着去,有时候回老家,俩人一直有联系。可是苏轼并没有给他弄来一官半职,也没有给他金银财宝。
猜测原因可能是,苏轼虽然不是富豪,但也没缺过钱。一个没有缺过钱还生性豁达不拘小节的人,想不起来给别人钱。并且在苏轼心中,马梦得品行高洁,给这样的人黄白之物,这不是羞辱么?
总之,马梦得跟着苏轼很多年,并没有得到经济上的帮助,但是他一点不后悔。后来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贬到黄州,一下从云端跌到泥里。
苏轼自己说,他刚到黄州时给很多朋友写信,信件内容不涉及任何时事,只是朋友间聊家常,但极少能收到回信,朋友都不敢与他有一点联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梦得来了。他不要报酬,不求好处,不怕被苏轼的政治仇家盯上打击报复,就这么不远千里的来陪被贬的苏轼。
马梦得不仅在精神上安慰惶恐不安的苏轼,还能给他提供物质帮助。
当时苏轼很穷,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就靠着他被贬后那点微薄的收入,连吃饭都成问题。苏轼为了省钱做了三十个竹筒,把一个月的开支平均分到三十个竹筒里,每天只能拆开一个。
如果睡前还剩钱了,就把这些钱放到另一个竹筒中,攒起来留着待客。如果不够花,那就不够吧,一天只能花这些,一分钱也不能超支。
很节约了,但是依然不行。开源节流才能越过越好,没有来源只节流,早晚有一天饿肚子。苏轼着急,就想去开垦一块荒地,自己种点东西吃。但他是被看管的罪臣,不敢提要求。
就在这种情况下,马梦得出手了,他帮助苏轼拿到了城东那块50亩荒地。从此之后苏轼一家不仅有口粮了,也让苏轼成了苏东坡。
苏轼在《东坡八首》的序中写“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意思就是马梦得帮他拿到了这块地。
马梦得没有官职,也没有钱上下打点,他是怎么做到的?猜测也只能是为了偶像豁出去了,反正我都这样了,你们总不能派人暗杀我一个老百姓吧?
马梦得为了苏轼积极奔走,那些想帮苏轼还不敢出头的人一看有人牵头,也不是啥大事,抬抬手,苏轼也就拿到地了。
就这样,马梦得一直追随苏轼,从粉丝到随从到管家,甚至成了他的贵人。苏轼在诗中说,“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结果越来越穷,但从没有抱怨过,“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这样的粉丝,是不是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