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咫尺天涯"时,是在感叹距离虽近却似远隔天涯;而"近在咫尺"则恰恰相反,形容距离极近。这两个成语中的"咫",到底是多远的距离?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咫zhǐ(读音:止)
“咫” 最初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与女性密切相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咫,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从尺,只声”。 意思是说:咫,是中等身高妇人的手长八寸,叫做“咫”。这是周代的尺度。字形采用“尺”作边旁,采用“只”作声旁。

《说文解字》截图
在古代,“咫” 是指成年女性手掌张开到最大时,拇指到中指的距离被定义为 “咫” ,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一拃”。按照周朝的规制为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与之相对的 “尺”,则是成年男性手掌张开到最大时,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通常比 “咫” 略长一点。这就是 “近在咫尺” 的来源,原本指的是距离就像一咫和一尺那么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咫” 的长度单位含义逐渐淡化,更多地以 “咫尺” 这样的组合词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表达距离近的概念。而成语 “咫尺天涯”,表示明明近在咫尺,却感觉像远在天涯,用来形容形容人与人之间或事物之间虽然空间距离近,但在情感、认知、机会等方面存在很大隔阂,难以沟通或接近。
承尘
[点赞]
三十的少年
[赞][赞][赞]